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花玲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1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热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的边缘连接;所述碳纤维层包括由碳纤维发热丝与第一纺织线纺织形成的布料,所述布料上的每条碳纤维发热丝相互并联,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用于释放热能;所述导热层由多条金属软线编织而成,所述导热层用于将所述碳纤维发热丝释放热能进行热传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发热膜适于人体肌肤形态、且能够对温度调节区域进行灵活设置。对温度调节区域进行灵活设置。对温度调节区域进行灵活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发热膜


[0001]本技术涉及发热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膜。

技术介绍

[0002]发热膜是由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发热膜通常使用金属粉涂到PVC表面作为发热体,金属粉经过高温加速氧化,发热体性能稳定性严重下降,导致发热膜的使用寿命变短。
[0004]此外,现有的发热膜也有采用金属电热丝串联的方式进行发热,只能做到局部小面积发热,使用时发热严重不均匀,影响整体效果。
[0005]还有一些发热膜采用PVC胶片等硬质材料,由于PVC胶片不能弯曲、折叠,无法紧贴脸部皮肤。由于PVC胶片不能泡水,当遇水时,这种发热膜就会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0006]因此,亟待提供对现有的发热膜进行改进,以提供一种适于人体肌肤形态、且能够对温度调节区域进行灵活设置的发热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的边缘连接;
[0010]所述碳纤维层包括由碳纤维发热丝与第一纺织线纺织形成的布料,所述布料上的每条碳纤维发热丝相互并联,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用于释放热能;
[0011]所述导热层由多条金属软线编织而成,所述导热层用于将所述碳纤维发热丝释放热能进行热传导。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层和导热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和碳纤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护层,所述导热层和表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所述第三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发热膜还包括:正极触点、负极触点、正极导电丝、负极导电丝,所述正极导电丝的一端连接正极触点,所述负极导电丝的一端连接负极触点,每条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丝、负极导电丝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通过磁力与充电器的充电头主动对位。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第一防护层、碳纤维层、第三防护层、导热层、第二防护层和表层的边缘连接;所述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以及磁铁漏出。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层为布料或硅胶,所述里层为布料或硅胶。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纺织线为真丝、纯棉、麻料、或化纤料。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软线为相互绞合的第二纺织线与金属线;所述第二纺织线为纱丝或防弹丝,所述金属线为镀锡铜丝或者黄铜丝。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与第一纺织线纺织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编织形成布料,所述多条金属软线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编织。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一种碳纤维发热膜,本技术中的碳纤维层发热均匀,碳纤维发热丝的编织形状可根据发热区域进行灵活设置;碳纤维层和导热层柔软度高,能紧贴皮肤。本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发热膜适于人体肌肤形态、且能够对温度调节区域进行灵活设置。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发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28]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里层10、碳纤维层20、导热层30和表层40,所述里层10、碳纤维层20、导热层30和表层40的边缘连接;
[0030]所述碳纤维层20包括由碳纤维发热丝210与第一纺织线纺织形成的布料,所述布
料上的每条碳纤维发热丝210相互并联,所述碳纤维发热丝210用于释放热能;
[0031]所述导热层30由多条金属软线310编织而成,所述导热层30用于将所述碳纤维发热丝210释放热能进行热传导。
[0032]本实施例中,使用高电气稳定性、高拉伸强度碳纤维发热丝210与纱线纺织形成布料,采用碳纤维发热丝210相互并联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电热丝串联、且长底短导致发热不均匀的问题。碳纤维发热丝210在布料中是无限数量并联组合,碳纤维发热丝210分布形状可以不规则变化,碳纤维发热丝210的编织形状可根据发热面积、发热部位、发热温度进行灵活设置,如碳纤维发热丝210走直线、波浪线、圆圈、不规则图案任意设计与使用。
[0033]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膜中,碳纤维发热丝210跟人类头发丝的直径大致,拉伸强度是头发丝1万倍以上,柔软度跟丝质布料大致,且碳纤维发热丝210具有耐高温、耐摩擦、耐腐食、防静电、导热性能优良的特性;金属软线310的柔软度类似纱线,可以达到跟衣服一样的贴身舒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硬质材料(如ABS\PC\PVC)无法紧贴皮肤导致皮肤感觉温度差异严重的问题。
[0034]使用时,所述里层10与人体肌肤贴合,碳纤维发热丝210负责加热与恒温,金属软线310对碳纤维发热丝210的热量进行热传导;发热膜中发热区域的温度能达到60度左右,碳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碳纤维层、导热层和表层的边缘连接;所述碳纤维层包括由碳纤维发热丝与第一纺织线纺织形成的布料,所述布料上的每条碳纤维发热丝相互并联,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用于释放热能;所述导热层由多条金属软线编织而成,所述导热层用于将所述碳纤维发热丝释放热能进行热传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和导热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和碳纤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护层,所述导热层和表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所述第三防护层为水刺布或无纺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发热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触点、负极触点、正极导电丝、负极导电丝,所述正极导电丝的一端连接正极触点,所述负极导电丝的一端连接负极触点,每条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花玲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花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