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04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所述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包括:基布层、隔音层、连接层、吸音层以及阻燃层;其中,所述隔音层设置于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通过同时设置隔音层和吸音层,分别位于布料的内侧与外侧,同时对外部环境起到有效的隔音以及降噪效果,其中隔音层采用海绵材质,其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结构,形成均匀的隔音空腔,能够隔绝外部声波快速传导,同时在内部内部设置隔音毛毡填料,进一步增加其隔音能力,且通过两者配合作用,使得布料同时具有很好的降噪以及隔音效果,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低楼层且靠近路边的室内环境使用。楼层且靠近路边的室内环境使用。楼层且靠近路边的室内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


[0001]本技术涉及家纺用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

技术介绍

[0002]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大量运用布料进行墙面面饰、隔断、以及背景处理,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空间展示风格。
[0003]布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种类繁多,功能不尽相同,而对于家用窗帘所使用的的布料,一般会采用遮光性好、抗紫外线能力强以及具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布料。
[0004]现有技术中,带有隔音效果的窗帘用布料,一般是在其内部设置有一层隔音材料,能够对室外噪音进行隔绝,而对于一些靠近路边且楼层较低的房间来说,外部产生的噪音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而现有单层的隔音布料降噪以及隔音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解决了家纺窗帘布料降噪以及隔音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包括:
[0008]基布层、隔音层、连接层、吸音层以及阻燃层;
[0009]其中,所述隔音层设置于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层设置于所述隔音层的上表面,所述吸音层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上表面,所述阻燃层设置于所述吸音层的上表面;
[0010]所述隔音层为海绵材质,且所述隔音层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状,所述隔音层内部设置有隔音空腔,所隔音空腔内部设置有隔音毛毡填料;
[0011]所述吸音层包括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且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分别以横向与纵向依次粘接,所述第二编织层内部设置有吸音圆孔。
[0012]优选的,所述基布层涤纶荷兰绒面料,且所述基布层的面密度为 80

100g/m2。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层用于将所述隔音层与所述吸音层连接在一起,且所述连接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增加连接稳定的凸起。
[0014]优选的,所述阻燃层是由耐火玻璃纤维分别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层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吸音层一侧粘接。
[0015]优选的,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8

1.4mm,所述基布层、所述隔音层、所述连接层、所述吸音层以及阻燃层的厚度比为1.5:1:1.5:1:1。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的面密度分别为70

90g/m2、 85

105g/m2。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通过同时设置隔音层和吸音层,分别位于布料的内侧与外侧,同时对外部环境起到有效的隔音以及降噪效果,其中隔音层采用海绵材质,其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结构,形成均匀的隔音空腔,能够隔绝外部声波快速传导,同时在内部内部设置隔音毛毡填料,进一步增加其隔音能力,而吸音层设置的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分别为榨蚕丝纱线、竹原纤维纱线,均为天然纤维,不会产生异味,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音降噪效果,且通过两者配合作用,使得布料同时具有很好的降噪以及隔音效果,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低楼层且靠近路边的室内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隔音层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吸音层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
[0023]1、基布层,2、隔音层,3、连接层,4、吸音层,5、阻燃层;
[0024]21、隔音空腔,22、隔音毛毡填料;
[0025]41、第一编织层,42、第二编织层,43、吸音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隔音层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的吸音层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包括:
[0029]基布层1、隔音层2、连接层3、吸音层4以及阻燃层5;
[0030]其中,所述隔音层2设置于所述基布层1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层3设置于所述隔音层2的上表面,所述吸音层4设置于所述连接层3的上表面,所述阻燃层5设置于所述吸音层4的上表面;
[0031]所述隔音层2为海绵材质,且所述隔音层2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状,所述隔音层2内部设置有隔音空腔21,所隔音空腔21内部设置有隔音毛毡填料22;
[0032]所述吸音层4包括第一编织层41与第二编织层42,且所述第一编织层 41与第二编织层42分别以横向与纵向依次粘接,所述第二编织层42内部设置有吸音圆孔43。
[0033]采用海绵作为隔音层2主要材料,利用其良好的隔音效果,能够隔绝外界多数噪音,且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结构,形成均匀的隔音空腔,能够隔绝外部声波快速传导,同时在内部内部设置隔音毛毡填料,进一步增加其隔音能力,阻止声波向外传导,连接层3用于将隔音层2与吸音层4紧密连接在一起,且主要是由亚麻纱线与涤纶纱线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柔软度以及韧性,能够保证布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吸音层4位于布料外侧,用于进一步增加隔音效果,其中设置的第一编织层41与第二编织层42分别为榨蚕丝纱线、竹原纤维纱线,均为天然纤维,不会产生异味,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音降噪效果,且在第二编织层42内部均匀设置吸音圆孔43,用于阻隔声波传导,使得噪音难以通过该处向外侧传导,且第一编织层41与第二编织层42呈上下依次交叉分布,共设置有五层,三层第一编织层41和两层
第二编织层42,这使得声波接触到在两者多次接触时,能够将声波及时反射,进行不断地反射、摩擦,对声能进行逐渐损耗,起到降噪隔音的作用。
[0034]所述基布层1涤纶荷兰绒面料,且所述基布层的面密度为80

100g/m2。
[0035]所述连接层3用于将所述隔音层2与所述吸音层4连接在一起,且所述连接层3的两侧均设置有增加连接稳定的凸起。
[0036]连接层3的两侧设置的凸起,使其两侧分别与隔音层2以及吸音层4接触面积更多,且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用起来不易出现松散情况,保证吸音层4与隔音层2之间具有持久的隔音降噪效果。
[0037]所述阻燃层3是由耐火玻璃纤维分别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层3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吸音层4一侧粘接。
[0038]所述基布层1的厚度为0.8

1.4mm,所述基布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隔音层、连接层、吸音层以及阻燃层;其中,所述隔音层设置于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层设置于所述隔音层的上表面,所述吸音层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上表面,所述阻燃层设置于所述吸音层的上表面;所述隔音层为海绵材质,且所述隔音层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的蜂窝状,所述隔音层内部设置有隔音空腔,所隔音空腔内部设置有隔音毛毡填料;所述吸音层包括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且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分别以横向与纵向依次粘接,所述第二编织层内部设置有吸音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涤纶荷兰绒面料,且所述基布层的面密度为80

100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音功能的家纺用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茂强董茂胜董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和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