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87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5
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避光层、外腔、加料管、和输液管;输液袋本体的内部设有内腔,避光层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内部;外腔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内部,且外腔内设有虚焊部;加料管设置在输液袋本体上,第一密封塞水平设置在加料管的内部,加料管的另一端上还设有加料箱;加料箱的内部水平设置活动板,活动板的两端设有滑块,加料箱的内部设有与之对应的滑槽,活动板的下端还设有限位箱;插针竖直设置在活动板上,限位箱的外部还设有第一盖体;输液管竖直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下端,输液管内还设有第二密封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密封加料结构,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干细胞制剂内细胞的活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

技术介绍

[0002]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群体,机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包含自胚胎发育早期及之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干细胞及分化后代。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组织和器官中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丰富,如骨髓、脂肪、牙髓、脐带和胎盘等,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系不同,其特性也略有差异,但都满足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制定的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最低标准,普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0003]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治疗中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损伤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等。
[0004]在为病人输入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时,通常将干细胞制剂加入输液袋内,利用输液袋内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而现有的输液袋在添加干细胞制剂的时候密封性能差,加料过程可能使输液袋内混入带有细菌的空气,并且现有的输液袋缺乏快速的自加热功能,干细胞制剂进入输液袋后无法获得适应的温度,从而使其活性唤醒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解决了现有输液袋加料过程中密封性能差的问题,并且为干细胞制剂进入输液袋后提供适当的温度,提高了干细胞的活性。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避光层、外腔、加料管、第一密封塞、插针和输液管;
[0009]输液袋本体的内部设有内腔,避光层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内部,且避光层环绕设置在内腔的外围;外腔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内部,且外腔内设有虚焊部,虚焊部将外腔分成储水腔和加热剂腔,储水腔的内部储有水,加热剂腔的内部储有加热制剂,外腔的外表面连接避光层,外腔的内表面连接内腔;
[0010]加料管设置在输液袋本体上,且加料管的一端插入输液袋本体的内部并与内腔连通,第一密封塞水平设置在加料管的内部,加料管的另一端上还设有加料箱;加料箱的内部水平设置活动板,活动板的两端设有滑块,加料箱的内部设有与之对应的滑槽,滑块插入滑槽的内部,活动板与加料箱滑动连接,活动板的下端还设有限位箱;插针竖直设置在活动板上,且插针的下端穿过活动板并与限位箱连通,插针的上端穿过限位箱的上端,限位箱的外部还设有第一盖体;
[0011]输液管竖直设置在输液袋本体的下端,输液管的上端穿过输液袋本体并插入内腔的内部,输液管与内腔连通,输液管内还设有第二密封塞。
[0012]优选的,滑块上设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部连接。
[0013]优选的,输液管上还设有第二盖体。
[0014]优选的,限位箱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第一盖体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槽,第一盖体与限位箱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输液管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第二盖体的内部设有螺纹槽,输液管与第二盖体螺纹连接。
[0016]优选的,输液袋本体上还设有悬吊孔。
[0017]优选的,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内部连接。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增加了双头插针,插针连通干细胞制剂袋与输液袋,避免了干细胞制剂与空气接触,增加了第一密封塞,插针插入第一密封塞将干细胞制剂加入输液袋内部,提高了输液袋加料过程的密封性;增加了外腔,外墙内的加热剂和水混合可制热,为输液袋内提供一定的热量,非常实用;并且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避光性能,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同时本技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输液袋本体;101、内腔;2、悬吊孔;3、避光层;4、外腔、401、储水腔;402、加热剂腔;5、虚焊部;6、加料管;601、加料箱;7、第一密封塞;8、活动板;9、限位箱;10、插针;11、滑槽;12、滑块;1201、弹簧;13、第一盖体;14、输液管;15、第二盖体;16、第二密封塞;17、排料管;18、第三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1、避光层3、外腔4、加料管6、第一密封塞7、插针10和输液管14;
[0025]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腔101,避光层3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且避光层3环绕设置在内腔101的外围;外腔4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且外腔4内设有虚焊部5,虚焊部5将外腔4分成储水腔401和加热剂腔402,储水腔401的内部储有水,加热剂腔402的内部储有加热制剂,外腔4的外表面连接避光层3,外腔的内表面连接内腔101;
[0026]加料管6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上,且加料管6的一端插入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并与内腔101连通,第一密封塞7水平设置在加料管6的内部,加料管6的另一端上还设有加料箱601;加料箱601的内部水平设置活动板8,活动板8的两端设有滑块12,加料箱601的内部设
有与之对应的滑槽11,滑块12插入滑槽11的内部,活动板8与加料箱601滑动连接,活动板8的下端还设有限位箱9;插针10竖直设置在活动板8上,且插针10的下端穿过活动板8并与限位箱9连通,插针10的上端穿过限位箱9的上端,限位箱9的外部还设有第一盖体13;
[0027]输液管14竖直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的下端,输液管14的上端穿过输液袋本体1并插入内腔101的内部,输液管14与内腔101连通,输液管内还设有第二密封塞16。
[00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块12上设有弹簧1201,弹簧1201的另一端与滑槽11的内部连接,弹簧1201的反作用力方便插针10回抽。
[00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输液管14上还设有第二盖体,进一步的提高了输液袋的密封效果。
[00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箱9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第一盖体13的内表面设有螺纹槽,第一盖体13与限位箱9螺纹连接。
[00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输液管14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第二盖体15的内部设有螺纹槽,输液管14与第二盖体15螺纹连接。
[00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输液袋本体1上还设有悬吊孔2,方便将输液袋吊挂在挂钩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袋本体(1)、避光层(3)、外腔(4)、加料管(6)、第一密封塞(7)、插针(10)和输液管(14);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腔(101),避光层(3)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且避光层(3)环绕设置在内腔(101)的外围;外腔(4)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且外腔(4)内设有虚焊部(5),虚焊部(5)将外腔(4)分成储水腔(401)和加热剂腔(402),储水腔(401)的内部储有水,加热剂腔(402)的内部储有加热制剂,外腔(4)的外表面连接避光层(3),外腔的内表面连接内腔(101);加料管(6)设置在输液袋本体(1)上,且加料管(6)的一端插入输液袋本体(1)的内部并与内腔(101)连通,第一密封塞(7)水平设置在加料管(6)的内部,加料管(6)的另一端上还设有加料箱(601);加料箱(601)的内部水平设置活动板(8),活动板(8)的两端设有滑块(12),加料箱(601)的内部设有与之对应的滑槽(11),滑块(12)插入滑槽(11)的内部,活动板(8)与加料箱(601)滑动连接,活动板(8)的下端还设有限位箱(9);插针(10)竖直设置在活动板(8)上,且插针(10)的下端穿过活动板(8)并与限位箱(9)连通,插针(10)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陈庆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泓信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