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82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包括终端金属壳体,其内设置有一矩形收容槽;塑料支架,位于所述矩形收容槽中,其通过螺钉与所述终端金属壳相连;PCB基板,通过双面胶与所述塑料支架相连,其远离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以及第三天线单元,靠近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四天线单元、第五天线单元以及第六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六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五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四天线单元交叉设置。该天线不仅覆盖了现在常用的4G网络,同时也覆盖了目前的5G主流网络(s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终端设备需要支持的频段越来越多,需要天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技术已成为5G移动通信设备的主流技术。目前的移动通信终端都趋向于小型化及平面化发展,所以天线设计必须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尺寸尽可能的小。
[0003]对于当前一些包含5G频段的大型企业路由设备,其常用工作频段为LTE(1710-2690MHz)、NR(3300-5000MHz)、WIFI(2400-2500MHz,5150-5850MHz),需要用到多天线方案。对于这类相关设备,天线的布局一般考虑外置和内置两种类型。当采用外置天线形式时,天线数量过多,占用空间较大,布局较为困难且影响整体美观。如果采用内置天线形式,天线必须嵌入在通信设备的内部,那么,通信设备的内部环境将会对天线方向图将产生严重的干扰。此外,当天线数量较多时,必须要在较小的内部空间内布局多个天线,其隔离度也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如何在通信终端内部设计一款便于安装、天线之间有较高的隔离度且具有较宽带宽的天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包括:终端金属壳体,其内设置有一矩形收容槽;塑料支架,位于所述矩形收容槽中,其通过螺钉与所述终端金属壳相连;PCB基板,通过双面胶与所述塑料支架相连,其远离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以及第三天线单元,靠近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四天线单元、第五天线单元以及第六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六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五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四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对称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另一个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支架设置有与所述PCB基板配合的安装槽,所述PCB基板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塑料支架的两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耳板,所述塑料支架通过穿过所述耳板的螺钉与所述终端金属壳体锁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上半波阵子臂、第一下半波阵子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一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一馈地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处的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一馈地
点相连,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和所述第一下半波阵子臂的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六天线单元包括第六上半波阵子臂以及第六下半波阵子臂,所述第六上半波阵子臂、所述第六下半波阵子臂与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第一下半波阵子臂之间形成
±
45度交叉极化。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上半波阵子臂、第二下半波阵子臂、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二馈地点、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二馈电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处的第二同轴线缆,所述第二同轴线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二馈地点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天线单元包括第五上半波阵子臂以及第五下半波阵子臂,所述第五上半波阵子臂、所述第五下半波阵子臂与所述第二上半波阵子臂、第二下半波阵子臂之间形成
±
45度交叉极化。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包括第三上半波阵子臂、第三下半波阵子臂、设置于所述第三上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三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三下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三馈地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处的第三同轴线缆,所述第三同轴线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三馈地点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天线单元包括第四上半波阵子臂、第四下半波阵子臂、设置于所述第四上半波阵子臂上的第四馈地金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四下半波阵子臂上的第四馈电金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处与所述第四馈地金属通孔相连的第四馈地点和与所述第四馈电金属通孔相连的第四馈电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处的第四同轴线缆,所述第四同轴线缆的信号线与所述第四馈电点相连,所述第四同轴线缆的地线与所述第四馈地点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上半波阵子臂、第四下半波阵子臂与所述第三上半波阵子臂、第三下半波阵子臂之间形成
±
45度交叉极化,所述PCB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边缘上角设置有矩形缺口。
[0015]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通过螺丝将所述塑料支架与锁定于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的矩形收容槽中,再用所述双面胶将所述PCB基板与所述塑料支架粘贴一起,实现了所述PCB基板、所述塑料支架、以及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组装一体化,采用这种结构组装方式,使得该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既不占用终端的内部空间也不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同时,在有缝隙的所述终端金属壳体内形成腔体辐射,保证电磁波的正常传播;所述PCB基板的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六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五天线单元交叉设置,分别形成
±
45度交叉极化,提升了同频隔离度,也避免了同频干扰;该天线不仅覆盖了现在常用的4G网络,同时也覆盖了目前的5G主流网络(sub-6G);体积小,装配简单,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PCB基板正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PCB基板反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在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第四天线单元在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第三天线单元在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第三天线单元在工作频段内的隔离度图;图中标记为:终端金属壳体1,矩形收容槽11,小孔12,限位挡板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第三开口16,塑料支架2,安装槽21,耳板22,双面胶3,PCB基板4,第一天线单元41,第一上半波阵子臂411,第一馈电点412,第一馈地点413,第一下半波阵子臂414,第一同轴线缆415,第二天线单元42,第二下半波阵子臂421,第二馈电点422,第二馈地点423,第二上半波阵子臂424,第二同轴线缆425,第三天线单元43,第三上半波阵子臂431,第三馈电点432,第三馈地点4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金属壳体,其内设置有一矩形收容槽;塑料支架,位于所述矩形收容槽中,其通过螺钉与所述终端金属壳相连;PCB基板,通过双面胶与所述塑料支架相连,其远离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以及第三天线单元,靠近所述塑料支架的一面设置有第四天线单元、第五天线单元以及第六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六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五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与所述第四天线单元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对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终端金属壳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另一个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支架设置有与所述PCB基板配合的安装槽,所述PCB基板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塑料支架的两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耳板,所述塑料支架通过穿过所述耳板的螺钉与所述终端金属壳体锁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上半波阵子臂、第一下半波阵子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一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半波阵子臂上的第一馈地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处的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一馈地点相连,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和所述第一下半波阵子臂的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面馈线超宽带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天线单元包括第六上半波阵子臂以及第六下半波阵子臂,所述第六上半波阵子臂、所述第六下半波阵子臂与所述第一上半波阵子臂、第一下半波阵子臂之间形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骥张宏图姚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