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短路航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520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且便于自动化生产的自短路航插,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以解决问题:一种自短路航插,包括第一插芯,所述第一插芯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插接柱壳体,以及安装于底座及插接柱壳体内的若干第一插接件;所述插接柱壳体对称设置有两排插接柱,并于两排插接柱之间设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与两排插接柱之间形成两个插槽,所述固定梁的底部通过固定压条压合固定有短路弹片,所述短路弹片包括脊部及自脊部向两侧插接柱延伸形成的触脚,所述脊部位于固定压条和固定梁之间,所述触脚的末端与位于插接柱壳体内的第一插接件抵接。与位于插接柱壳体内的第一插接件抵接。与位于插接柱壳体内的第一插接件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短路航插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短路航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扩大,对电力企业的运维要求也越来越高,10kV及以下配网系统的维护工作日趋重要。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已成为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10kV及以下配网系统中,环网柜改造以及DTU、开关柜更换,需要对端子排进行拆线、接线操作。如果二次回路带电,操作人员在拆除电流回路二次接线,需要先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短路,否则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会产生高电压,可能损坏二次绕组及接线端子的绝缘,而且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由于二次回路的端子金属裸露在外,现场操作复杂,因此容易产生触电、误接线、电压及控制回路短路、电流回路开路等安全事故。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自短路航空插头》(CN 207753208U) 公开了一种自短路航空插头,其包括插接件和相互配合的第一插芯、第二插芯,第一插芯包括安装有插接件的插接柱,第二插芯包括安装有插接件的插接槽,插接柱包括设有自短路机构的自短路区,插接槽包括与所述自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芯,所述第一插芯包括底座(11)、设于底座(11)上的插接柱壳体(10),以及安装于底座(11)及插接柱壳体(10)内的若干第一插接件(2);所述插接柱壳体(10)对称设置有两排插接柱(100),并于两排插接柱之间设有固定梁(15),所述固定梁(15)与两排插接柱之间形成两个插槽(13a、13b),所述固定梁(15)的底部通过固定压条(12)压合固定有短路弹片(3),所述短路弹片(3)包括脊部(30)及自脊部向两侧插接柱延伸形成的触脚(31),所述脊部(30)位于固定压条(12)和固定梁(15)之间,所述触脚(31)的末端与位于插接柱壳体(10)内的第一插接件(2)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条(12)的两端与所述插接柱壳体(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条(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121),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的外侧端设有倒置的梯形凹槽(122),所述插接柱壳体(10)的内侧壁于靠近固定梁(15)两端处设有与所述梯形凹槽(122)匹配的梯形凸块(14),组装时所述梯形凸块(14)插入所述梯形凹槽(122)内,两者的接合面构成第一接合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短路弹片的脊部(30)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槽(12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弹片(3)的脊部(30)呈U型,所述固定压条(12)包括与该U型脊部(30)适配的横梁(120),以及自横梁(120)两侧对称向外延伸形成的凸台(124),所述凸台(124)设置于短路弹片的两个触脚之间或两个分离的短路弹片之间,所述凸台(124)朝向固定梁(15)的一侧高出横梁面,并设有焊点(125),组装时所述凸台(124)设有焊点(125)的一面与固定梁(15)的接合面构成第二接合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短路航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条(12)上于设有凸台(124)部位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定位孔(12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利过福兴盛继光谢郁明金章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电天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