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50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肢体抬高垫。一种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包括前后间隔的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均构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并向上开口的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对肢体关节处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二支撑垫下侧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垫上下高度位置的伸缩抬高组件,所述第一支撑垫后端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撑垫前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垫能相对第一支撑垫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阻尼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用于四肢肢体抬高,且使用时舒适性较高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型肢体抬高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肢体抬高垫。

技术介绍

[0002]为保持卧床患者四肢中立位,促进肢体骨折后血液回流,加快肢体肿胀的消退、预放血栓发生,会在肢体下侧放置抬高垫。常规抬高垫包括一个斜坡,斜坡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支撑槽,其斜坡难以调整,不同的使用者,其肢体需要抬高的高度是不同的,且通常只对小腿或小臂进行支撑,大腿或大臂是悬空的,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肢体抬高,且使用时舒适性较高的通用型肢体抬高垫。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包括前后间隔的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均构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并向上开口的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对肢体关节处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二支撑垫下侧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垫上下高度位置的伸缩抬高组件,所述第一支撑垫后端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撑垫前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垫能相对第一支撑垫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内圈及外圈,所述外圈与第二支撑垫固定,所述内圈与第一连接部固定,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限制外圈与内圈间相对转动的阻尼结构。
[0005]进行本技术抬高垫的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伸缩抬高组件进行第二支撑垫的抬高,第一支撑垫后端也会被抬高,随后使用者将肢体放置在支撑槽内,通过支撑槽保证肢体抬高后的中立位。其中,由于阻尼组件的设置,第二支撑垫可相对第一支撑垫自转,从而调节第二支撑垫上支撑槽的朝向,以适应上肢大臂或下肢大腿的放置。其中,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一支撑垫左右摆动,以适应上肢或下肢的弯曲平放。其中,可采用市面上任意一种可保持外圈与内圈间相对转动后位置的阻尼组件,可通过施加更大的力以克服外圈与内圈间的阻尼。其中,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具有让位空间,不仅能用于避免碰到使用者肢体关节,还能用于活动连接组件的设置。本技术相比常规抬高垫而言,不仅能对小腿小臂进行支撑,还能对大腿大臂进行支撑,且第二支撑垫可自转,能更适应关节活动后的肢体,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定位囊,所述定位囊至少包括位于左侧的左定位囊及位于右侧的右定位囊,所述定位囊构成有用于容纳气体或液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充装气体或液体以使左定位囊与右定位囊间的距离缩小。定位囊用于充气或充水,以将使用者肢体夹住,以起到保证使用者肢体处于中立位或休息位。其中,定位囊可采用市面上常规的充气气囊或充水水囊,左定位囊和右定位囊可共用一个充装接头和泄除接头,或共用一
个具有充装或泄除功能的接头。
[0007]作为优选,所述左定位囊与右定位囊间设置有中定位囊,所述中定位囊的容纳腔与左定位囊的容纳腔及右定位囊的容纳腔连通,所述中定位囊位于所述支撑槽槽底处。中定位囊用于消除支撑槽底部与肢体皮肤间的空隙,以对肢体进行更好地的支撑,并保持肢体的中立位。同时,中定位囊还用于实现左定位囊与右定位囊的连接,便于左定位囊和右定位囊的气体或液体的充装和排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垫下侧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二支撑垫下侧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支撑垫前部与第一底板间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垫后部与第一底板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撑垫后端上下位置的第一伸缩组件,所述伸缩抬高组件包括两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垫前部、第二支撑垫后部与第二底板间分别设有一第二伸缩组件,第二支撑垫通过第二伸缩组件调节自身前后两端上下位置。通过设置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增加本技术与台面或床面的接触面积,以避免本技术的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的倾倒。在第二支撑垫下侧设置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以使第二支撑垫的可用倾斜角度更多,以使本技术适用范围更广。其中,第一伸缩组件、第二伸缩组件可采用市面上能买到的能实现升降的现有产品,比如电动推杆等产品。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垫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底板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伸入第一让位槽内并与第一支撑垫铰接固定。通过设置第一让位槽以对第一支撑板进行隐藏,以使本技术上下高度能做的更小,能放在床上使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垫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上端位于第二让位槽内并与第一支撑垫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让位槽以对第一伸缩组件进行隐藏,以使本技术上下高度能做的更小,能放在床上使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下端与第二底板铰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搭配有用于锁紧第二支撑板以避免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底板转动的紧固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铰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撑垫下部外壁设有若干前后间隔设置的定位凸起,若干定位凸起构成锯齿状结构,所述定位凸起横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定位凸起所构成圆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阻尼组件的内圈的轴线上,所述定位块构成向上开口的弧形结构,所述定位块具有用于与定位凸起配合的锯齿状的定位凹槽。本技术的第二支撑垫与第二底板间不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垫是放置支撑在第二底板的第二伸缩组件上的,第二支撑垫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更多角度的转动。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螺栓与螺母的配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垫前端可拆卸固定有第三支撑垫,所述第三支撑垫构成有向后开口的定位槽,第一支撑垫或第二支撑垫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三支撑垫的容纳槽,当所述第三支撑垫与第一支撑垫固定时,所述定位槽与第一支撑垫的支撑槽连通。上述设置以使本技术适用范围更广,能更好地用于四肢的抬高。第三支撑垫用于对手掌或脚掌进行支撑和定位,可根据实际需要从容纳槽内取出并通过魔术贴或纽扣或拉链或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垫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圈内壁上的阻尼凸起及设置在内圈外壁上的阻尼槽,若干阻尼凸起呈环形均匀间隔在外圈上,若干阻尼槽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内
圈上,所述阻尼槽的数量与阻尼凸起的数量相同,或阻尼槽的数量为阻尼凸起的数量的倍数;所述阻尼槽呈球面槽结构,所述阻尼凸起表面构成球面凸起结构。其中,内圈和外圈可由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塑料制成,阻尼凸起也可由弹性件充当。
[0014]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支撑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间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铰接并形成有第一自转轴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铰接并形成有第二自转轴线,所述第一自转轴线与第二自转轴线垂直设置。
[0015]本技术具有能用于四肢肢体抬高,且使用时舒适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阻尼组件的外圈的一种前视图;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间隔的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均构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并向上开口的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对肢体关节处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二支撑垫下侧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垫上下高度位置的伸缩抬高组件,所述第一支撑垫后端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撑垫前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垫能相对第一支撑垫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垫间设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内圈及外圈,所述外圈与第二支撑垫固定,所述内圈与第一连接部固定,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限制外圈与内圈间相对转动的阻尼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定位囊,所述定位囊至少包括位于左侧的左定位囊及位于右侧的右定位囊,所述定位囊构成有用于容纳气体或液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充装气体或液体以使左定位囊与右定位囊间的距离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囊与右定位囊间设置有中定位囊,所述中定位囊的容纳腔与左定位囊的容纳腔及右定位囊的容纳腔连通,所述中定位囊位于所述支撑槽槽底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下侧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二支撑垫下侧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支撑垫前部与第一底板间铰接,所述第一支撑垫后部与第一底板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撑垫后端上下位置的第一伸缩组件,所述伸缩抬高组件包括两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垫前部、第二支撑垫后部与第二底板间分别设有一第二伸缩组件,第二支撑垫通过第二伸缩组件调节自身前后两端上下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型肢体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垫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底板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虹赵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