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49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包括上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与手术操作区域衔接的漏斗部;所述袋本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上片部和下片部组合得到;所述下片部设有贴敷部,所述上片部对应贴敷部位置设有挠性部;所述贴敷部和挠性部设置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对应位置上。本结构提供一种可以固定收纳器械,多向持续集液的产品,可广泛应用在开颅手术、脊柱骨科椎间孔镜手术、泌尿外科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镜、经皮肾镜碎石术、宫腔镜以及其他会阴部手术等多领域手术中。以及其他会阴部手术等多领域手术中。以及其他会阴部手术等多领域手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耗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

技术介绍

[0002]手术薄膜是一种透明、透气的无菌敷料,主要用于贴敷手术区,可以保护皮肤、为手术部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无菌环境,在广大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目前,现有市面上的手术薄膜的基本构造由粘胶、背衬、离型纸构成,形状有无袋、单袋和双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形状和构造问题,不能起到固定器械、收纳器械的作用。
[0003]此外,集液袋容量有限从而使单个或双个集纳袋内污液堆积过多,易对手术人员、无菌区域及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能会导致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原因之一主要是手术患者切口处血液、渗出液和大量冲洗液渗透浸湿了覆盖在患者身上的无菌手术布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包括上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与手术操作区域衔接的漏斗部;
[0007]所述袋本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上片部和下片部组合得到;
[0008]所述下片部设有贴敷部,所述上片部对应贴敷部位置设有挠性部;
[0009]所述贴敷部和挠性部设置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对应位置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上片部外侧面在手术操作区域上设置若干固定魔术贴1。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漏斗部内安装有过滤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漏斗部靠近底部位置安装有吸引接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袋本体上的收纳袋。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收纳袋上部设有与袋本体配合的粘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收纳袋设置位置绕过所述贴敷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挠性部包括通过若干挠性组件围成的一个下刀区域,若干挠性组件围绕的中部开有一个用于手术工具进出的窗口。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挠性组件包括可弯折定型的挠性芯线,所述袋本体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若干固定挠性芯线的嵌套。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贴敷部包括与下片部一体设置的薄膜层,所述薄膜层外表面顺次叠加有医用压敏胶和防粘隔离纸。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包括上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与手术操作区域衔接的漏斗部;所述袋本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上片部和下片部组合得到;所述下片部设有贴敷部,所述上片部对应贴敷部位置设有挠性部;所述贴敷
部和挠性部设置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对应位置上。本结构提供一种可以固定收纳器械,多向持续集液的产品,可广泛应用在开颅手术、脊柱骨科椎间孔镜手术、泌尿外科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镜、经皮肾镜碎石术、宫腔镜以及其他会阴部手术等多领域手术中。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器械袋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固定魔术贴1,挠性芯线2,薄膜层3,手术操作区域4,过滤层5,吸引接头6,粘边7,收纳袋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袋本体,袋本体包括上部的手术操作区域4和与手术操作区域4衔接的漏斗部,袋本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上片部和下片部组合得到。这里的手术操作区域的俯视投影为矩形。
[0028]下片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内设有贴敷部,上片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内对应贴敷部位置设有挠性部;挠性部设有一个窗口;上片部和下片部的外檐处通过热压形成封闭的封边。这样整个袋本体就变成了一个只有一个窗口作为敞口部的封闭袋子了。
[0029]贴敷部的作用是贴在需要手术下刀的位置,医生使用手术刀经由窗口位置进入袋本体内,在贴敷部下刀,因为贴敷部本身带有医用压敏胶,其贴在皮肤上就形成和皮肤一体的类皮肤层,下刀后,经由道口流出的血液或生物液体可以流入袋子内。
[0030]而此时手术操作区域因为内设挠性的铝芯线,可以将手术操作区域的铝芯线弯折形成一个上凸的“帐篷”形状,“帐篷”形状的中部为窗口。
[0031]而这里窗口的正下方正好的贴敷部的位置。
[0032]挠性组件为由四根挠性芯线2组成的框式结构,具体是可塑形铝芯线,其用于集纳袋口朝术区四周展开塑形,当术中使用大量冲洗液时有更多的空间承接,不易朝外泄漏。
[0033]袋本体制作成矩形和圆弧漏斗形二合一的形状的集液袋,使用时以手术区为中心,漏斗集液袋垂落在手术床边,术中可多方向汇接血液、渗出液和大量冲洗液,保护无菌区域干燥,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
[0034]上片部的手术操作区域上设置若干固定魔术贴1。用于固定手术需用的一系列器械线,如单极电刀、双极、吸引管、腔镜摄像线光源线等等,不必借用器械直钳夹在手术单上
固定。
[0035]漏斗部内安装有过滤层5。袋本体为上片部和下片部压合而成,这里过滤层5可以为过滤纸经过若干次反复折叠得到的长条结构,左右两侧被压入到压合边内,长条结构的前后两侧边可以粘贴在前后两片部上形成一个严密的隔离过滤层。用于过滤手术中产生的骨渣、组织、碎石等等,不堵塞下方吸引接头。
[0036]漏斗部靠近底部位置安装有吸引接头6,为硬塑材料。用于持续引出集液袋内的污液,集液袋容量不再有限,提高利用率。
[0037]吸引接头与抽液管(负压吸引管)连接,使集液袋内的集液得到有效的排出,延长集液袋的使用时间,防止因多次更换集液袋导致的污染情况;实际使用中不允许更换的,集液袋容量不再受限,持续引流出污液,不再堆积在袋内。
[0038]实施例2
[0039]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袋本体上的收纳袋8。
[0040]收纳袋8的位置最好设置在实施例1中的“斗篷”侧壁上。方便医生在手术中随时取用。
[0041]收纳袋8具有若干列器械袋,用于收纳术中的器械,减少器械掉落污染的几率。
[0042]收纳袋8上部设有与袋本体配合的粘边7。
[0043]收纳袋8设置在挠性组件外侧。
[0044]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包括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本体包括上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与手术操作区域衔接的漏斗部;所述袋本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上片部和下片部组合得到;所述下片部设有贴敷部,所述上片部对应贴敷部位置设有挠性部;所述贴敷部和挠性部设置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对应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其特征在于,上片部外侧面在手术操作区域上设置若干固定魔术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部内安装有过滤层(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部靠近底部位置安装有吸引接头(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领域手术薄膜集液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袋本体上的收纳袋(8)。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美玲郑嫦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