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04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7
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碱雾处理组件以及臭氧消除组件,所述尾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在尾气通道前端的前置过滤网、后置过滤网,所述尾气通道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前置过滤网正对进气口设置,所述臭氧消除组件包括加热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催化剂以及上部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尾气中臭氧与碱雾的同时处理,选择高温高效催化剂,控制催化段出口温度100℃以上,无液相水存在,有效避免了催化剂室温下吸水中毒需定期烘干的处理流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加热器两用的模式,使得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尾气处理效果好,促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效果。促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效果。促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纸张脱酸
,特别涉及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雾润脱酸技术(一种纸张保护方法与设备,专利号:ZL201710835116.0)通过“等离子活化+雾润”的方式对纸张进行高效且温和的脱酸。但是激发等离子所产生的臭氧与脱酸用的碱雾混合在一起的尾气直接外排有害于人体与环境,亟待处理。一种顶吸式除臭氧装置(专利号ZL201721510941.5)提出了一种通过270℃的高温来分解臭氧的方法,但其操作温度高,传热设备投资大,能耗高。一种小型碱雾过滤装置(专利号ZL201721510837.6)提出了一种通过多孔过滤网使碱雾凝露的尾气处理的方法,此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当尾气中碱雾含量较小时,碱雾凝露效果不佳。如何实现臭氧与碱雾的联合处理,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如下: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碱雾处理组件以及臭氧消除组件,所述尾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在尾气通道前端的前置过滤网、后置过滤网,所述尾气通道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前置过滤网正对进气口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网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臭氧消除组件包括加热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催化剂以及上部挡板,所述加热器设置在前置过滤网与后置过滤网之间的尾气通道内,且加热器前端设置有将尾气吸入尾气通道的单向吸风扇,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设置在后置过滤网后端的尾气通道内,所述催化剂放置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上,所述上部挡板设置在催化剂上部的尾气通道内,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以及上部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上部挡板之间的尾气通道部分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0007]优选地,所述上部挡板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内部设置有冷却管以及冷却风扇,所述冷却管一端连通上部挡板处的尾气通道,另一端连通排气口,所述冷却管的进口处设置有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设置在上部挡板上部。
[0008]优选地,所述上部挡板的下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外部温度控制系统还分别连接单向吸风扇与电热丝。
[0009]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前置过滤网、加热器、后置过滤网以及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相邻部件之间均设置有通道间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的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实现了尾气中臭氧与碱雾的同时处理,选择高温高效催化剂,控制催化段出口温度100℃以上,无液相水存在,有效避免了催化剂室温下吸水中毒需定期烘干的处理流程,本技术采用一加热器两用的模式,使得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尾气处理效果好,促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尾气通道100,前置过滤网101,后置过滤网102,进气口103,排气口104,排液口105,加热器106,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催化剂108,上部挡板109,单向吸风扇110,隔热保温层111,冷却装置112,冷却管113,冷却风扇114,涡轮风扇115,温度传感器116,外部温度控制系统1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如图1所示,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尾气通道100,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碱雾处理组件以及臭氧消除组件,所述尾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在尾气通道100前端的前置过滤网101、后置过滤网102,所述尾气通道100前端设置有进气口103,后端设置有排气口104,所述前置过滤网101正对进气口103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网101底部设置有排液口105,所述臭氧消除组件包括加热器106、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催化剂108以及上部挡板109,所述加热器106设置在前置过滤网101与后置过滤网102之间的尾气通道100内,且加热器106前端设置有将尾气吸入尾气通道100的单向吸风扇110,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设置在后置过滤网102后端的尾气通道100内,所述催化剂108放置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上,所述上部挡板109设置在催化剂108上部的尾气通道100内,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以及上部挡板109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尾气正常在尾气通道100内流动。所述加热器106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上部挡板109之间的尾气通道100部分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11。所述上部挡板109与排气口104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112,所述冷却装置11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113以及冷却风扇114,所述冷却管113一端连通上部挡板109处的尾气通道100,另一端连通排气口104,所述冷却管113的进口处设置有涡轮风扇115,所述涡轮风扇115设置在上部挡板109上部。所述上部挡板109的下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6,所述温度传感器116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温度控制系统117,所述外部温度控制系统117还分别连接单向吸风扇110与电热丝。所述进气口103、前置过滤网101、加热器106、后置过滤网102以及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相邻部件之间均设置有通道间隙。
[0016]上述各部件的具体功能如下:
[0017]所述前置过滤网101,用于使尾气中碱雾凝露;
[0018]排液口105,用于排出液滴;
[0019]外部温度控制系统117,用于控制隔热保温层111内温度;
[0020]后置过滤网102,吸附碱雾水分汽化后析出的碱粉末;
[0021]隔热保温层111,用于电热段与催化段的保温;
[0022]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107,用于支撑催化剂的多孔网板;
[0023]催化剂108,用于催化分解臭氧;
[0024]上部挡板109,用于防止催化剂被吹入冷却管113的多孔网板;
[0025]涡轮风扇115,用于引导处理后尾气冷却与排出;
[0026]冷却管113,用于尾气冷却;
[0027]冷却风扇114,用于加快气体冷却。
[0028]所述排液口105位于前置过滤网下方,以定时排出碱液。
[0029]所述后置过滤网102可拆卸,定期卸开用水洗等方法清除沉积其中的碱粉。
[0030]所述催化剂108选择高温高效催化剂,控制催化段出口温度100℃以上,确保无液相水存在,有效避免了催化剂室温下吸水中毒需定期烘干的步骤,
[0031]所述隔热保温层111内温度通过外部温度控制系统117进行调节。
[003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内设置有碱雾处理组件以及臭氧消除组件,所述尾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在尾气通道前端的前置过滤网、后置过滤网,所述尾气通道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后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前置过滤网正对进气口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网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臭氧消除组件包括加热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催化剂以及上部挡板,所述加热器设置在前置过滤网与后置过滤网之间的尾气通道内,且加热器前端设置有将尾气吸入尾气通道的单向吸风扇,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设置在后置过滤网后端的尾气通道内,所述催化剂放置在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上,所述上部挡板设置在催化剂上部的尾气通道内,所述臭氧吸收催化剂支撑板以及上部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脱酸尾气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铨施文正徐绍艳徐春辉张自军程雄张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众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