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67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垫块,包括:左右垫块分体,两垫块分体粘接固定,左垫块分体上设置左侧上部沟槽和左侧下部沟槽,右垫块分体上设置右侧上部沟槽和右侧下部沟槽,两侧上部沟槽贯通以形成左右下部沟槽,两侧下部沟槽贯通以形成左右下部沟槽,两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上部拼接形成前后上部沟槽,两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下部拼接形成前后下部沟槽,并且,前后上部沟槽、前后下部沟槽对应地与相应左右上部沟槽、左右下部沟槽十字交叉布置。采用分体粘接固定,方便采用浇筑模具浇筑成形,成形后再拼接形成建筑垫块,可有效降低对浇筑模具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垫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垫块。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现浇板强度,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会提前预制绑扎钢筋作作为骨架,浇筑后,将钢筋骨架包裹在现浇板内。
[0003]一般来说,楼层混凝土现浇板内会布置两层钢筋骨架,两层钢筋骨架之间会放置建筑垫块以保证钢筋估骨架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现浇板厚度。针对于此类两层钢筋骨架,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19504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的支撑楼板上下层钢筋的装置,其支撑块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呈十字交叉布置的沟槽,用于放置钢筋,进而将支撑块和两层钢筋骨架装配在一起,利用支撑块限制两层钢筋骨架的上下距离。
[0004]上述支撑块上下两层分别设置十字交叉的沟槽,方便定位放置钢筋,装配稳定性好。但是,由于此类垫块多采用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考虑到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的十字形交叉的沟槽,相应的浇筑模具上需要设计十字交叉布置的凸起,这种模具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一个问题,即脱模较为麻烦。考虑到脱模问题,对应的模具通常会设计多块,零部件数量较多,模具结构较为复杂,每次浇筑成型时,装拆均较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垫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十字交叉沟槽结构的垫块为一体浇筑结构导致所需浇筑模具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建筑垫块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垫块,包括:
[0007]左垫块分体和右垫块分体,两垫块分体均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且两垫块分体在左右方向上粘接固定在一起;
[0008]左垫块分体的上端设有左侧上部沟槽,右垫块分体的上部设置右侧上部沟槽,左侧上部沟槽和右侧上部沟槽均顶部开放,且均沿左右方向贯穿相应的垫块分体;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侧上部沟槽贯通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上部沟槽;
[0009]左垫块分体的下端设置左侧下部沟槽,右垫块分体的下端具有右侧下部沟槽,左侧下部沟槽和右侧下部沟槽均底部开放,且均沿左右方向贯穿相应的垫块分体;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侧下部沟槽贯通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下部沟槽;
[0010]左垫块分体的右侧面的上部和右垫块分体的左侧面的上部拼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上部沟槽,前后上部沟槽顶部开放,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侧面上,所述前后上部沟槽与所述左右上部沟槽十字交叉布置;
[0011]左垫块分体的右侧面的下部和右垫块分体的左侧面的下部拼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下部沟槽,前后下部沟槽底部开放,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侧
面上,所述前后下部沟槽与所述左右下部沟槽十字交叉布置。
[0012]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建筑垫块中,由于采用分体粘接固定的方式,左右上部沟槽、左右下部沟槽由两垫块分体上的相应上部沟槽、下部沟槽对应贯通形成,前后上部沟槽、前后下部沟槽由两垫块分体相应侧面的上部、下部拼接而成,单个垫块分体并不存在上下、前后及左右交叉布置的沟槽,方便采用一般的浇筑模具浇筑成形,待成形后,再将两垫块分体对应地粘接固定在一起,即可拼接形成建筑垫块,可有效降低对浇筑模具的要求,不仅所需浇筑模具相对简单,还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两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上部凹陷,上部凹陷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设置该上部凹陷的相应垫块分体的中部凹陷布置,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相应垫块分体的前后侧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至相应垫块分体的顶面,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垫块分体的所述上部凹陷拼接形成所述的前后上部沟槽。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两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下部分别设有下部凹陷,下部凹陷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设置该下部凹陷的相应垫块分体的中部凹陷布置,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相应垫块分体的前后侧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至相应垫块分体的底面,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垫块分体的所述下部凹陷拼接形成所述的前后下部沟槽。
[0015]有益效果是:每个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上部凹陷,其下部分别设有下部凹陷,单个垫块分体上的相应凹陷不会过大,减少单个成形模具的深度,降低了相应浇筑模具的要求。
[00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两垫块分体相对于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平面对称布置。
[0017]有益效果是:两垫块分体对称布置,方便加工制作。
[00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两垫块分体通过水泥层粘接固定在一起。
[0019]有益效果是:对应于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的垫块分体,采用水泥层粘接固定,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方便。
[002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垫块分体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在一起。
[002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前后上部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左右上部沟槽的深度。
[00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上部沟槽、前后上部沟槽、左右下部沟槽和前后下部沟槽的槽底均为弧形槽底。
[0023]有益效果是:相应沟槽的槽底均为弧形槽底,方便承接相应钢筋。
[00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上部沟槽、前后上部沟槽、左右下部沟槽和前后下部沟槽的槽宽尺寸沿着由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小。
[0025]有益效果是:相应沟槽的槽宽尺寸逐渐变小,方便放入钢筋,以实现两层钢筋支架的支撑。
[002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前后下部沟槽的深度与所述左右下部沟槽的深度相同。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建筑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建筑垫块倒置后的立体图;
[0029]图3为图2所示建筑垫块的主视图;
[0030]图4为图3中左垫块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3中右垫块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左垫块分体;11、左侧上部沟槽;12、左侧上部凹陷;13、左侧下部凹陷;14、左侧下部沟槽;2、右垫块分体;21、右侧上部沟槽;22、右侧上部凹陷;23、右侧下部凹陷;24、右侧下部沟槽;3、前后上部沟槽;4、左右上部沟槽;5、前后下部沟槽;6、左右下部沟槽;7、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垫块分体(1)和右垫块分体(2),两垫块分体均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且两垫块分体在左右方向上粘接固定在一起;左垫块分体(1)的上端设有左侧上部沟槽(11),右垫块分体(2)的上部设置右侧上部沟槽(21),左侧上部沟槽(11)和右侧上部沟槽(21)均顶部开放,且均沿左右方向贯穿相应的垫块分体;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侧上部沟槽贯通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上部沟槽(4);左垫块分体(1)的下端设置左侧下部沟槽(14),右垫块分体(2)的下端具有右侧下部沟槽(24),左侧下部沟槽(14)和右侧下部沟槽(24)均底部开放,且均沿左右方向贯穿相应的垫块分体;在两垫块分体固定在一起时,两侧下部沟槽贯通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左右下部沟槽(6);左垫块分体(1)的右侧面的上部和右垫块分体(2)的左侧面的上部拼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上部沟槽(3),前后上部沟槽(3)顶部开放,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侧面上,所述前后上部沟槽(3)与所述左右上部沟槽(4)十字交叉布置;左垫块分体(1)的右侧面的下部和右垫块分体(2)的左侧面的下部拼接形成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下部沟槽(5),前后下部沟槽(5)底部开放,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建筑垫块的前后侧面上,所述前后下部沟槽(5)与所述左右下部沟槽(6)十字交叉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垫块分体的相应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上部凹陷,上部凹陷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设置该上部凹陷的相应垫块分体的中部凹陷布置,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相应垫块分体的前后侧面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至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伟葛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砌缘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