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气针转运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5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气针转运箱,包括底盒、中盒、盒盖、控制器、内置电源、电源开关和除针开关,底盒内有软垫,中盒包括基体、若干血气针座、若干感应开关、若干第一电机、若干电动卡爪、若干第二电机;基体的下端面可拆卸盖合固定在底盒的开口上,盒盖为下端单一开口的盒状结构,盒盖通过其下端开口可拆卸盖合在基体的上端面上,控制器通过电源开关与内置电源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感应开关、第一电机、电动卡爪、第二电机、除针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使用者受到锐器伤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解决了血气针之间的相互接触而引发交叉污染的问题;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血液的凝结,免去了送测过程中人工搓匀的麻烦。麻烦。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气针转运箱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气针转运箱。

技术介绍

[0002]血气分析(BG)是应用血气分析仪,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H+浓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它能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及其酸碱平衡状态。采用的标本常为动脉血。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昏迷的鉴别诊断。血气针是进行血气分析过程必备的医疗用品,其是用于抽取患者动脉血的注射器,其与普通注射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针头与针筒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其特点是:由于螺纹的自锁特性,针头与针筒之间连接稳定,拔针时,针头不会脱离针筒,确保针头能被顺利拔出,也因如此,将血气针的针头与针筒分离的过程很麻烦,不能通过普通的锐器桶来去除,通常需要操作者通过手拧来将将针头去除,去除针头的过程很容易造成锐器伤和交叉感染。临床上,由于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较多,需要采集多名患者血液后再一次送检,采血之后往往还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检测,从抽血到送检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大于10分钟,而血液样本在静置过程中容易凝块、分层,检测前,还需要再次搓动针筒,以减少血液的凝结、分层,目前,搓针筒的操作基本是靠人体手掌夹住针筒来回搓,过程不仅耗费操作者大量体力和时间,还容易出现锐器伤和交叉感染,目前虽然有一些造价较高的针头处带有盖子的血气针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锐器伤和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但是此类血气针依旧无法解决需要人工搓匀的问题;目前用于转运血气针的箱子对血气针没有良好的固定和隔离,血气针在转运过程中很容易相互碰撞,从而容易引发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气针转运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血气针转运箱,包括:
[0005]底盒:为上端单一开口的盒子,所述底盒的内侧底部覆盖有可更换的软垫;
[0006]中盒:包括基体、若干血气针座、若干感应开关、若干第一电机、若干电动卡爪、若干第二电机;所述基体的上下两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基体的下端面可拆卸盖合固定在所述底盒的开口上,所述基体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竖直设置,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体的上下两端;所述血气针座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每一所述血气针座一一对应转动安装在一所述通孔内,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血气针座的中部开设有座舱,所述座舱贯穿所述血气针座的上下两端,所述座舱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翼腔、针筒腔、连通腔;所述翼腔的深度大于血气针针筒的螺纹长度,垂直血气针长度方向的平面为A平面,所述翼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与血气针整体位于A平面上的投影外轮廓形状大小一致,所述针筒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与血气针的筒身位于A平面上的投影形状大小一致;所述连通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为圆
形,所述连通腔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大于血气针的针头的最大外径,且小于血气针的筒身的最小外径,所述连通腔的深度小于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的长度;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穿设连通腔后,针尖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B,软垫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C,底盒内侧的底部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D,C<B<D;每一所述血气针座内均分别安装一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为所述针筒腔的内侧;每一血气针座匹配一所述第一电机、一所述电动卡爪和一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基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血气针座连接;所述血气针座的底部转动安装一所述电动卡爪,所述电动卡爪相对所述血气针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所述血气针座相对所述基体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电动卡爪的爪部环绕在转动轴线的周向,所述电动卡爪的每一爪部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电动卡爪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所述电动卡爪的爪部至所述针筒腔的底部的距离大于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的长度,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血气针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卡爪连接;
[0007]盒盖:为下端单一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盒盖通过其下端开口可拆卸盖合在所述基体的上端面上。
[0008]电路部分:包括控制器、内置电源、电源开关和除针开关:所述控制器和内置电源均分别安装在所述基体内,所述电源开关和除针开关分别安装在所述基体的外侧,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开关、第一电机、电动卡爪、第二电机、除针开关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为中空DD马达,所述血气针座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血气针座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重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为中空DD马达,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血气针座的底部,所述电动卡爪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底部,所述电动卡爪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连通腔的水平截面的直径。
[0010]优选地,所述感应开关为接近传感器。
[0011]优选地,所述基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基体的下端面,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大于所述电动卡爪的下端端部到所述基体的下端面的距离。
[0012]优选地,所述盒盖的上端设置有提手。
[0013]优选地,所述底盒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0014]优选地,所述底盒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0015]优选地,所述软垫为橡胶材料制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软垫包括连接部和若干封口部,所述连接部为薄板状结构,所述封口部为凸块状结构,若干所述封口部间隔固设在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基体的下端面盖合在所述底盒的开口上时,一所述封口部对应一所述电动卡爪设置,且位于该电动卡爪的正下方。
[0016]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中盒和底盒的设置,使得将血气针装入血气针座后,血气针的针头被隔离开,检测员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再与针头接触,有效解决了检测员容易被针头伤害的问题;一个血气针座只对应装放一个血气针,装入本技术内的血气针被有效隔离开来,有效解决了血气针之间的相互接触而引发交叉污染的问题;第一电机带动血气针往复转动,从将血气针
放入血气针座到检测前的这一过程中,都能使血气针保持“搓匀”的状态,从而有效减少血液的凝结,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免去了送测过程中人工搓匀的麻烦,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锐器伤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控制器、电动卡爪、第二电机的配合,能够自动解除血气针的针头与针筒之间的螺纹连接,无需手动去除针头,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降低了锐器伤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感应开关的设置,使得只有装有血气针的血气针座对应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动卡爪才会转动,有效减少电量的消耗,增加内置电源的续航和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血气针转运箱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血气针转运箱的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血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气针转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为上端单一开口的盒子,所述底盒的内侧底部覆盖有可更换的软垫;中盒:包括基体、若干血气针座、若干感应开关、若干第一电机、若干电动卡爪、若干第二电机;所述基体的上下两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基体的下端面可拆卸盖合固定在所述底盒的开口上,所述基体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竖直设置,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体的上下两端;所述血气针座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每一所述血气针座一一对应转动安装在一所述通孔内,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血气针座的中部开设有座舱,所述座舱贯穿所述血气针座的上下两端,所述座舱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翼腔、针筒腔、连通腔;所述翼腔的深度大于血气针针筒的螺纹长度,垂直血气针长度方向的平面为A平面,所述翼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与血气针整体位于A平面上的投影外轮廓形状大小一致,所述针筒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与血气针的筒身位于A平面上的投影形状大小一致;所述连通腔的任一水平截面均为圆形,所述连通腔的水平截面的直径大于血气针的针头的最大外径,且小于血气针的筒身的最小外径,所述连通腔的深度小于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的长度;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穿设连通腔后,针尖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B,软垫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C,底盒内侧的底部至基体底部的距离为D,C<B<D;每一所述血气针座内均分别安装一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为所述针筒腔的内侧;每一所述血气针座匹配一所述第一电机、一所述电动卡爪和一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基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血气针座连接;所述血气针座的底部转动安装一所述电动卡爪,所述电动卡爪相对所述血气针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血气针座相对所述基体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电动卡爪的爪部环绕在转动轴线的周向,所述电动卡爪的每一爪部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电动卡爪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所述电动卡爪的爪部至所述针筒腔的底部的距离大于血气针的筒身的螺纹部的长度,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血气针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卡爪连接;盒盖: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培培郭孟乔张雯吴莉红顾峰卢立全孙一帆陈贤华尤婷婷黄艳果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