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之江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308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发送端首先进行语义信息提取,产生语义表征序列,在所产生的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语义知识库的信息,然后进行语义编码,产生语义编码序列;对语义编码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无线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接收端根据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正确与否向发送端进行反馈;发送端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重传以及重传的方式,直到接收端得到正确的语义译码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数据传输和反馈重传的效率,避免计算资源和传输资源的浪费。免计算资源和传输资源的浪费。免计算资源和传输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6G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语义通信(Semantic Communications)利用传输内容的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可以去除冗余数据,减少传输数据量,满足6G时代的智能通信需求。所谓语义通信,是指从信源中提取语义信息并编码,在有噪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传统的语法通信,要求接收端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编码信息严格一致,即实现比特级的无差错传输,而语义通信并不要求译码序列与编码序列严格一致,只要求接收端恢复的语义信息与发送端提取的语义信息匹配即可。由于语义通信放松了对信息传输的无差错要求,因此有望突破经典通信系统的传输瓶颈,为6G移动通信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0003]语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在发送端,首先进行语义信息提取和语义编码,产生语义编码序列,然后进行信道编码,经过无线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接收端进行信道译码,再进行语义译码和语义信息恢复。其中,语义信息提取和语义编码、语义译码和语义信息恢复,需要利用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语义知识库,从而提取和重建语义信息。
[0004]在经典通信系统中,采用基于香农信息论的比特级无差错传输方法,接收端可以采用基于HARQ ACK/NACK的反馈方法把比特序列是否传输正确的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在语义通信系统中,采用先经过语义信息提取和编码后再进行比特级无差错传输的方法,接收端进行语义译码和语义信息恢复,判断接收的语义信息是否正确,并反馈给发送端。由于在语义通信系统结构中包含了经典通信系统的部分,因此,语义通信系统的反馈过程要同时考虑传统的HARQ ACK/NACK反馈和语义反馈。
[0005]然而,在上述语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下,如何进行信息传输,尚无具体的方法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发送端首先进行语义信息提取,产生语义表征序列,在所产生的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语义知识库的信息,然后进行语义编码,产生语义编码序列;S2、对语义编码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无线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S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S4、接收端根据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正确与否向发送端进行反馈;S5、发送端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重传以及重传的方式,直到接收端得到正
确的语义译码结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语义译码的操作如下: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在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的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在对应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语义译码的操作如下: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在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的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在对应或相近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S31、接收端优先选用对应的语义知识库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语义信息是否恢复正确;S32、若语义信息恢复不正确,则接收端再选用相近的语义知识库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若语义信息恢复正确,则结束匹配。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采用先判断信道译码是否正确,只有信道译码正确后才执行语义译码的形式,则所述S4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A1、若信道译码错误,则接收端反馈HARQ NACK;A2、若信道译码正确,则接收端反馈HARQ ACK,并执行语义译码;A21、若语义译码正确,则接收端反馈语义译码正确;A22、若语义译码错误,则接收端反馈语义译码错误。
[00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采用无论信道译码是否正确,都继续执行语义译码的形式,则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B1、若语义译码正确,则接收端反馈语义译码正确和HARQ ACK;B2、若语义译码错误,则判断信道译码是否正确;B21、若信道译码错误,则接收端反馈语义译码错误和HARQ NACK;B22、若信道译码正确,则接收端反馈语义译码错误和HARQ ACK。
[00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具体操作如下:S51、若发送端收到反馈包含语义译码正确和HARQ ACK,则传输成功;S52、若发送端收到反馈仅包含HARQ NACK,则需要返回步骤S2重传;S53、若发送端收到反馈包含语义译码错误和HARQ NACK,则需要返回步骤S1重传;S54、若发送端收到反馈包含语义译码错误和HARQ ACK,则需要返回步骤S1重传。
[0013]作为优选,所述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包括语义知识库的标识、公私属性、信源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信源类型包括文本、图像、语音或多源中的一种。
[0014]作为优选,所述信源类型为文本,所述语义信息提取采用Transformer模型;所述语义表征序列为一个向量;所述语义知识库的信息添加在所述语义表征序列的前部或后部。
[0015]作为优选,所述信源类型为图像或语音,所述语义表征序列为知识图谱的子图。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对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顺序方法的选择,以及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结果的反馈,判断是否需要重传以及重传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和反馈重传的效率,避免计算资源和传输资源的浪费。
[001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
技术介绍
中语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的逻辑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S3至步骤S5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0]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发送端首先进行语义信息提取,产生语义表征序列,在所产生的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语义知识库的信息,然后进行语义编码,产生语义编码序列;S2、对语义编码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无线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S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S4、接收端根据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正确与否向发送端进行反馈;S5、发送端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重传以及重传的方式,直到接收端得到正确的语义译码结果。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在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的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在对应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也就是说,接收端仅在发送端指示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发送端首先进行语义信息提取,产生语义表征序列,在所产生的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语义知识库的信息,然后进行语义编码,产生语义编码序列;S2、对语义编码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无线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S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S4、接收端根据信道译码和语义译码的正确与否向发送端进行反馈;S5、发送端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重传以及重传的方式,直到接收端得到正确的语义译码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语义译码的操作如下: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在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的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在对应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语义译码的操作如下: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在语义表征序列中添加的语义知识库的信息,在对应或相近的语义知识库内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S31、接收端优先选用对应的语义知识库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语义信息是否恢复正确;S32、若语义信息恢复不正确,则接收端再选用相近的语义知识库对语义译码结果进行匹配;若语义信息恢复正确,则结束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义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采用先判断信道译码是否正确,只有信道译码正确后才执行语义译码的形式,则所述S4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A1、若信道译码错误,则接收端反馈HARQ NACK;A2、若信道译码正确,则接收端反馈HARQ ACK,并执行语义译码;A21、若语义译码正确,则接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萌萌张建锋李振廷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