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26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涉及自然灾害防护技术领域,包括主防御装置、土壤固化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加固装置,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拐角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护主板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对防护主板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起到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使得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山体、堤坝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既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也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灾害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应对山体滑坡和水位上涨等自然灾害的方法是在种植防护林或在其周围筑造堤坝等措施,并通常配合采用固化周围土壤的方式,来达到防御山体滑坡和水位快速上涨灾害的效果,其中防护林对地形的破坏较小且不会造成污染,可以长时间起到防御的作用,但是种植防护林方式的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受到土壤的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起到防御的效果,且会被偷砍木材人员所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筑造堤坝可以快速起到防御的效果,同时防御性能更好,但是其工程量较大,在建造好堤坝之后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各种白蚁等昆虫的干扰,导致其表面看不出明显问题,但是内部存在较多的隐患,长时间以后防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种植防护林方式的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受到土壤的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起到防御的效果,且会被偷砍木材人员所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筑造堤坝的工程量较大,在建造好堤坝之后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各种白蚁等昆虫的干扰,导致其表面看不出明显问题,但是内部存在较多的隐患,长时间以后防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包括主防御装置、土壤固化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加固装置,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拐角处,所述主防御装置包括防护主板、防护侧板、引导突触和加固面板,所述防护主板设置为倾斜的L型,所述防护主板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缓冲凹槽,所述防护侧板的一侧连接在防护主板的内壁上,所述引导突触位于防护侧板与防护主板的交接处,所述加固面板安装在防护主板的中心部位。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包括注入端口、扩散管道、旋转端口和渗透通孔,所述注入端口的一端连接在扩散管道的内部,所述旋转端口安装在扩散管道的两端,所述渗透通孔安装在扩散管道的端口处。
[000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后续在进行维护时随时注入土壤固化剂,使其流入到此装置周围的土壤深处,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初始转杆、延伸扩展支点、变向
支杆、传动内杆和定位抓斗,所述变向支杆的一端连接在初始转杆的一端,所述延伸扩展支点安装在变向支杆与初始转杆的交接处,所述传动内杆安装在变向支杆的内部,所述定位抓斗安装在传动内杆的另一端。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延伸扩展支点与防护侧板使得此结构可以在填埋完成之后通过防护侧板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进一步提升此装置与周围土壤的连接紧密性。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接收底座、收缩压杆、扩散面板和加固倒钩,所述收缩压杆的一端连接在接收底座的内部,所述收缩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扩散面板的内部,所述加固倒钩安装在扩散面板的边缘处。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此装置处于土壤内部时,可以让土壤进入到扩散面板与防护主板之间,减少此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抓斗包括保护外壳、活动副齿、定位主齿和压制杆,所述活动副齿安装在保护外壳的两侧,所述定位主齿安装在保护外壳的顶部,所述压制杆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底部,所述压制杆通过设置的保护外壳与活动副齿相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外壳配合竖直状态的变向支杆限制了此结构的纵向位置,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扩散管道安装在加固面板的内部,所述注入端口安装在防护主板的顶部,所述防护侧板位于扩散管道和旋转端口的上方。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初始转杆的一端连接在旋转端口的内部,所述防护主板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变向支杆位于定位凹槽的内部,所述防护侧板安装在延伸扩展支点的顶部。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收底座安装在防护主板的拐角处,所述加固倒钩的两侧均设置有钩取倒刺。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固倒钩和钩取倒刺的组合使用可以将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制杆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内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抓斗位于防护主板的下方。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动内杆推动压制杆带动活动副齿进行转动,使其与定位主齿之间形成了类似锯齿状的结构,增大了此定位抓斗与土壤之间的横向摩擦力。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中,防护主板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对防护主板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起到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使得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山体、堤坝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既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也可以方便后期
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0024]2、本专利技术中,土壤固化装置将注入端口设置在了防护主板的顶部,渗透通孔设置在防护主板的两侧,方便后续在进行维护时随时注入土壤固化剂,使其流入到此装置周围的土壤深处,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使得部署了此防御结构的堤坝或山体可以进行多次的土壤加固处理,降低了出现山体滑落或河水冲刷堤坝导致坍塌等灾害的几率。
[0025]3、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定位装置利用初始转杆围绕旋转端口进行转动,将底部的定位抓斗深入到土壤深处,并且利用延伸扩展支点与防护侧板使得此结构可以在填埋完成之后通过防护侧板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进一步提升此装置与周围土壤的连接紧密性,同时拐角处的第二加固装置利用扩散面板周围的加固倒钩和钩取倒刺的组合使用,当此装置处于土壤内部时,可以让土壤进入到扩散面板与防护主板之间,并利用加固倒钩将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减少此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包括主防御装置(1)、土壤固化装置(2)、第一定位装置(3)和第二加固装置(4),所述土壤固化装置(2)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4)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拐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御装置(1)包括防护主板(11)、防护侧板(12)、引导突触(14)和加固面板(15),所述防护主板(11)设置为倾斜的L型,所述防护主板(11)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缓冲凹槽,所述防护侧板(12)的一侧连接在防护主板(11)的内壁上,所述引导突触(14)位于防护侧板(12)与防护主板(11)的交接处,所述加固面板(15)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中心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固化装置(2)包括注入端口(21)、扩散管道(22)、旋转端口(23)和渗透通孔(24),所述注入端口(21)的一端连接在扩散管道(22)的内部,所述旋转端口(23)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两端,所述渗透通孔(24)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端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包括初始转杆(31)、延伸扩展支点(32)、变向支杆(33)、传动内杆(34)和定位抓斗(35),所述变向支杆(33)的一端连接在初始转杆(31)的一端,所述延伸扩展支点(32)安装在变向支杆(33)与初始转杆(31)的交接处,所述传动内杆(34)安装在变向支杆(33)的内部,所述定位抓斗(35)安装在传动内杆(34)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装置(4)包括接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燕崔凯磊渠曼曼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