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小飞专利>正文

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0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涉及到饲养中蜂的装置,本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在立架的顶端设有斜搁板,斜搁板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在斜搁板的低边设有挡枋,斜搁板通孔与钢丝网分蜂笼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的另一端用扎绳与分蜂箱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在斜搁板上搁有收蜂箱,收蜂箱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本装置,科学利用收蜂箱与分蜂箱的落差和分蜂笼的光诱,成功地将中蜂的自然分蜂变成了分蜂、收蜂一体化,防止了土法养中蜂在自然分蜂时分蜂群的飞逃,具有分蜂、收蜂方便、简捷、快速、蜂群不飞逃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饲养中蜂的装置,更具体涉及到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蜂,又称中华蜂、中华蜜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蜜蜂具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中蜂的养殖量很大,遍布很广,中蜂有生命力极强、采集力强、适应性强、抗病力较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中蜂的分蜂性很强,蜂箱或蜂桶内的蜂群在自然分蜂时容易飞逃。目前,中蜂的养殖主要有土法养中蜂和活框养中蜂两种,土法养中蜂又称谓传统养中蜂,土法养中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土法养中蜂是采用空的蜂箱或蜂桶,让中蜂自己在蜂箱或蜂桶内壁筑巢;活框养中蜂是近代流行的一种养蜂技术,它是在蜂箱内设有活框,让中蜂在已安装巢础的活框上筑巢。在广大的山区农村,养蜂者,还是喜爱法土法养中蜂,土法养中蜂的蜂蜜也更受消费者所喜爱。土法养中蜂的分蜂依靠自然分蜂,自然分蜂,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自然分蜂的最大缺点就是分蜂群的飞逃,最大的难点就是防止分蜂群的飞逃,蜂群一旦飞逃,收回就很难,养蜂者损失就很大。重庆市武隆区是国家蜂产业体系示范县,近年,我们根据中蜂养殖示范的实践,开展了土法养中蜂防止分蜂群飞逃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为了防止土法养中蜂在自然分蜂时分蜂群的飞逃,而提供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在立架的顶端设有斜搁板,斜搁板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在斜搁板的低边设有挡枋,斜搁板通孔与钢丝网分蜂笼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的另一端用扎绳与分蜂箱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在斜搁板上搁有收蜂箱,收蜂箱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
[0005]所述的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在立架下部设有下搁板,在下搁板旁设有站凳。
[0006]上述所述的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所述的立架高1600毫米

2200毫米,所述的斜搁板与地面的倾斜度为10度

20度,所述的斜搁板通孔为直径200毫米

360毫米的圆孔,所述的钢丝网分蜂笼的长度为1000毫米

1800毫米,钢丝网的目数为6

12目,钢丝的直径为0.2

0.4毫米,所述的布分蜂笼的长度为1200毫米

2000毫米,所述的布分蜂笼的布为白布。
[0007]布分蜂笼箍用竹条制成为佳,三个布分蜂笼分别缝制在布分蜂笼的两端及中间位置。
[0008]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土法养中蜂的养蜂者都知道,蜂箱或蜂桶内的中蜂要自
然分蜂时,工蜂会在巢门前聚集,即养蜂者所说的出现“蜂胡子”,此时,养蜂者需要立即安装使用本装置,先将立架靠近待分蜂的蜂箱或蜂桶,如靠近分蜂箱,又将布分蜂笼箍的下口对着分蜂箱的巢门,用扎绳扎好,又在斜搁板上放一个收蜂箱,收蜂箱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等待群蜂的自然分蜂,由于分蜂笼的光线由下向上逐渐变亮,分蜂笼的通道也是由低向高的引导,非常符合中蜂自然分蜂的习性,分蜂群几分钟就完成了自然分蜂,特别是蜂王进入了收蜂箱后,它的蜂群很快就就进入了收蜂箱。当立架较高时,养蜂者可站在站凳上放取收蜂箱。立架用松木制作为佳。布分蜂笼箍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布分蜂笼张开。下搁板主要用于放布分蜂笼。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根据中蜂的生物特性及自然分蜂习性,科学利用收蜂箱与分蜂箱的落差,巧妙利用分蜂笼的光诱导原理,成功地将中蜂的自然分蜂变成了分蜂、收蜂一体化,防止了土法养中蜂在自然分蜂时分蜂群的飞逃,具有分蜂、收蜂方便、简捷、快速、蜂群不飞逃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2]图中标记:立架1、布分蜂笼2、布分蜂笼箍21、钢丝网分蜂笼3、斜搁板4、斜搁板通孔41、挡枋5、收蜂箱6、分蜂箱7、扎绳8、站凳9、下搁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实施例1
[0015]参照图1、图2,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1,在立架1的顶端设有斜搁板4,斜搁板4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41,在斜搁板4的低边设有挡枋5,斜搁板通孔41与钢丝网分蜂笼3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3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2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2的另一端用扎绳8与分蜂箱7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21,在斜搁板4上搁有收蜂箱6,收蜂箱6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41。
[0016]实施例2
[0017]参照图1、图2,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1,在立架1的顶端设有斜搁板4,斜搁板4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41,在斜搁板4的低边设有挡枋5,斜搁板通孔41与钢丝网分蜂笼3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3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2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2的另一端用扎绳8与分蜂箱7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21,在斜搁板4上搁有收蜂箱6,收蜂箱6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41。在立架1下部设有下搁板10,在下搁板10旁设有站凳9。
[0018]实施例3
[0019]参照图1、图2,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1,在立架1的顶端设有斜搁板4,斜搁板4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41,在斜搁板4的低边设有挡枋5,斜搁板通孔41与钢丝网分蜂笼3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3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2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2的另一端用扎绳8与分蜂箱7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
分蜂笼箍21,在斜搁板4上搁有收蜂箱6,收蜂箱6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41。所述的立架1高1600毫米

2200毫米,所述的斜搁板4与地面的倾斜度为10度

20度,所述的斜搁板通孔41为直径200毫米

360毫米的圆孔,所述的钢丝网分蜂笼3的长度为1000毫米

1800毫米,钢丝网的目数为6

12目,钢丝的直径为0.2

0.4毫米,所述的布分蜂笼2的长度为1200毫米

2000毫米,所述的布分蜂笼2的布为白布。
[0020]实施例4
[0021]参照图1、图2,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1,在立架1的顶端设有斜搁板4,斜搁板4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41,在斜搁板4的低边设有挡枋5,斜搁板通孔41与钢丝网分蜂笼3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3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2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2的另一端用扎绳8与分蜂箱7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和横枋组成立架(1),在立架(1)的顶端设有斜搁板(4),斜搁板(4)的中央设有斜搁板通孔(41),在斜搁板(4)的低边设有挡枋(5),斜搁板通孔(41)与钢丝网分蜂笼(3)的一端连接,丝网分蜂笼(3)的另一端与布分蜂笼(2)的一端连接,布分蜂笼(2)的另一端用扎绳(8)与分蜂箱(7)的巢门连接,在布分蜂笼(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布分蜂笼箍(21),在斜搁板(4)上搁有收蜂箱(6),收蜂箱(6)的巢门对着斜搁板通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立架(1)下部设有下搁板(10),在下搁板(10)旁设有站凳(9)。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龙小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