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93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包括L型管,L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管,L型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管,副管和外接管之间的L型管内腔中设置有密封球、弹簧、密封筒和支撑柱,密封球的上端接触有弹簧,密封球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筒,弹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凸出到L型管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设计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吸泵工作前,通过真空泵将L型管中的气体抽出,有效避免了自吸泵工作初始抽气的情况,减少对自吸泵的破坏,通过倒V型片和L型片的一定时间接触,实现对自吸泵工作的计时效果。实现对自吸泵工作的计时效果。实现对自吸泵工作的计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吸泵
,具体为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吸泵真空引水装置,利用真空泵和浮球开关,提高真空泵的吸水性能。可以代替自吸罐,用于大型自吸泵沼液还田等情况,不用添加引水,不用安装底阀,不用的时候管道可以排空防止结冰或者沉积堵塞。
[0003]需要设计一种连接结构,具有机械式自动计时效果,使用寿命长远,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传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包括L型管,所述L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管,所述L型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管,所述副管和外接管之间的L型管内腔中设置有密封球、弹簧、密封筒和支撑柱,所述密封球的上端接触有弹簧,密封球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筒,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凸出到L型管外部,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上开设有圆柱槽,支撑柱的圆柱槽中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中设置有倒V型片和L型片,所述倒V型片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片,倒V型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盘,所述升降盘固定在波纹管的底部,所述升降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轴,内轴贯穿弹簧,且内轴下端延伸到密封球上快速的柱槽中,所述支撑柱的轴心位置开设有气管腔,气管腔的下端和支撑柱上的圆柱槽底面连接,气管腔的上端延伸到支撑柱外部,所述气管腔中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升降盘的周围的支撑柱外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L型架,L型架一端延伸到弹簧和升降盘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导向滑板、升降柱和支撑筒,所述升降柱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板,导向滑板固定在气管腔的内壁上,升降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筒,支撑筒固定在气管腔的内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导向滑板的一端凸出到升降柱的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升降柱形状为圆柱且柱体的下端为尖端状,所述支撑筒形状为圆筒且筒体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通细孔。
[0008]优选的,所述L型片一端嵌入到支撑柱的实体中,所述弹簧套在内轴上,弹簧的上端和内轴接触,弹簧的下端和密封球接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技术构造设计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吸泵工作前,通过真空泵将L型管中的气体抽出,有效避免了自吸泵工作初始抽气的情况,减少对自吸泵的破坏,通过倒V型片和L型片的一定时间接触,实现对自吸泵工作的计时效果;
[0011]2.本技术通过控制阀的设计,实现对气管腔中的气流流动控制,气流上升顶起升降柱,进而快速通过支撑筒和升降柱之间的空隙,而气流逆流只能通过支撑筒渗透,过程缓慢,实现双重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L型管1、副管2、外接管3、密封球4、弹簧5、密封筒6、支撑柱7、波纹管8、倒V型片9、L型片10、升降盘11、内轴12、气管腔13、控制阀14、导向滑板15、升降柱16、支撑筒17、L型架18、排水孔19、导线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包括L型管1,L型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管2,L型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管3,副管2和外接管3之间的L型管1内腔中设置有密封球4、弹簧5、密封筒6和支撑柱7,密封球4的上端接触有弹簧5,密封球4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筒6,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上端凸出到L型管1外部,支撑柱7的底端上开设有圆柱槽,支撑柱7的圆柱槽中设置有波纹管8,波纹管8中设置有倒V型片9和L型片10,倒V型片9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片10,倒V型片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盘11,升降盘11固定在波纹管8的底部,升降盘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轴12,内轴12贯穿弹簧5,且内轴12下端延伸到密封球4上快速的柱槽中,支撑柱7的轴心位置开设有气管腔13,气管腔13的下端和支撑柱7上的圆柱槽底面连接,气管腔13的上端延伸到支撑柱7外部,气管腔13中设置有控制阀14,升降盘11的周围的支撑柱7外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L型架18,L型架18一端延伸到弹簧5和升降盘11之间,副管2的一端和现有技术中的自吸泵连接,外接管3的上端和真空泵连接,通过真空泵将水吸进L型管1中,自吸泵再工作抽水,支撑柱7上设置的两根导线20,导线20为自吸泵供电线路中的部分,通过倒V型片9和两个L型片10接触,实现自吸泵的供电线路连通。
[0017]控制阀14包括导向滑板15、升降柱16和支撑筒17,升降柱16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板15,导向滑板15固定在气管腔13的内壁上,升降柱16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筒17,支撑筒17固定在气管腔13的内壁上。
[0018]导向滑板15的一端凸出到升降柱16的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升降柱16形状为圆柱且柱体的下端为尖端状,支撑筒17形状为圆筒且筒体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通细孔。
[0019]L型片10一端嵌入到支撑柱7的实体中,弹簧5套在内轴12上,弹簧5的上端和内轴12接触,弹簧5的下端和密封球4接触。
[0020]工作原理:具体为在自吸泵进水管转弯处安装浮球开关,自吸泵运行前,先打开真空泵,将管道抽真空,立管内液面上升,触动浮球开关,此时吸水管充满水,真空泵关闭,同
时自吸泵运行,就可以正常出水,计时原理是,密封球4上升带动升降盘11,迫使波纹管8变瘪收缩,同时升降盘11移动带动倒V型片9,倒V型片9和两个L型片10接触,触发自吸泵的电路连通,因为上立管中水上升过程中,水流冲击到密封球4,会使密封球4过渡上升,这样倒V型片9快速插入到两个L型片10之间的最深处,自吸泵工作后,水流吸力带动密封球4及时下降封堵密封筒6,而波纹管8中的气压迫使升降盘11缓慢下降,因为升降柱16下降顶在支撑筒17上,实现接触密封,支撑筒17密封后,外界气体回流到波纹管8中只能通过支撑筒17上的贯通细孔流动,这样倒V型片9和L型片10的接触持续一定时间,即是自吸泵的工作时间。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泵的连接结构,包括L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管(2),所述L型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接管(3),所述副管(2)和外接管(3)之间的L型管(1)内腔中设置有密封球(4)、弹簧(5)、密封筒(6)和支撑柱(7),所述密封球(4)的上端接触有弹簧(5),密封球(4)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筒(6),所述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上端凸出到L型管(1)外部,所述支撑柱(7)的底端上开设有圆柱槽,支撑柱(7)的圆柱槽中设置有波纹管(8),波纹管(8)中设置有倒V型片(9)和L型片(10),所述倒V型片(9)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L型片(10),倒V型片(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盘(11),所述升降盘(11)固定在波纹管(8)的底部,所述升降盘(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轴(12),内轴(12)贯穿弹簧(5),且内轴(12)下端延伸到密封球(4)上快速的柱槽中,所述支撑柱(7)的轴心位置开设有气管腔(13),气管腔(13)的下端和支撑柱(7)上的圆柱槽底面连接,气管腔(13)的上端延伸到支撑柱(7)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博陈伯强马丽红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