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水分离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93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杯体、杯盖和茶管,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茶管上,茶管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滤网,杯盖的内腔、茶管的内管段以及滤网构成茶室,茶管的下端被内置于杯体中,并与杯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方案的茶水分离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保证冲泡后茶汤浓度均匀,茶汤口感纯正,同时使用方便。用方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水分离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具
,更具体讲的是一种茶水分离杯。

技术介绍

[0002]泡茶器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泡茶器皿,将茶叶直接投入器皿中的热水中进行冲泡;另一类是带茶篮或茶仓的泡茶器皿,茶叶放置于茶篮或茶仓中,通过器皿中热水水位的变化来控制茶叶的冲泡时长,相较于传统泡茶器皿,其能够避免茶叶因长时间受热水浸泡出现的茶汤滋味苦涩、茶香散失等问题,因此在现代饮茶生活中备受饮茶者青睐。
[0003]茶水分离杯是目前常规的带茶篮的泡茶器皿中的一种,如公开号为CN212729447U,专利名称为“一种茶水分离泡茶杯”的中国专利所示,该茶杯主要采用上封水片和下封水片的过水孔相通或者闭合,使水杯和茶杯相通或者不通,通过上不锈钢滤网和下不锈钢滤网过滤茶叶,进而实现茶水分离,但该结构的茶杯具有大多数带茶篮的泡茶器皿普遍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生产制造成本高,且在冲泡时,茶杯往往保持在静置状态,致使水杯中的热水流动性减弱,因此,无法使茶叶受到充分的冲泡,造成茶汤浓度较低,影响茶汤的口感;
[0004]又如公开号为CN214179997U,专利名称为“一种茶水分离器及其构成的水杯”的中国专利所示,其包括茶仓、过滤片,茶仓上部分的侧壁无滤水孔,下部分茶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水孔,茶仓的下口开口,下口连接可活动的过滤片,过滤片可旋转,使用时推动过滤片打开茶仓,放置茶叶,再推动过滤片关闭茶仓,泡茶时,将杯体倒置,热水进入茶仓,待茶水泡至适宜浓度时再倒置回来,即可实现茶水分离,该结构的水杯虽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但同样存在冲泡后茶汤浓度较低,口感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上述现有茶水分离杯结构复杂、造成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以及冲泡后茶汤浓度较低,茶汤口感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保证冲泡后茶汤浓度均匀,茶汤口感纯正,同时使用方便的茶水分离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杯体、杯盖和茶管,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茶管上,茶管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滤网,杯盖的内腔、茶管的内管段以及滤网构成茶室,茶管的下端被内置于杯体中,并与杯体可拆卸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是,滤网的各滤孔被配置为呈环状分布的多层结构。
[0009]作为优选的是,滤网为平板状结构,各滤孔间的间距为2mm,且各滤孔的孔径为1mm。
[0010]作为优选的是,茶管包括茶仓和旋盖,茶仓和旋盖分别被置于杯体的内外部,且茶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同时与杯体和杯盖可拆卸连接。
[0011]作为优选的是,茶仓的下端设有下部密封圈,下部密封圈与杯体间过盈配合,下部密封圈和茶仓之间形成有卡槽,滤网的外缘插装于卡槽中。
[0012]作为优选的是,旋盖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上凹槽和至少一个上凸块,茶仓上设有与上凹槽和上凸块对应的,并保持插配连接的的下凸块和下凹槽。
[0013]作为优选的是,茶仓靠近杯盖的一端上设有中部密封圈,中部密封圈与杯盖过盈配合。
[0014]作为优选的是,杯盖还包括下盖和上盖,下盖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连通的开口,并通过其下端与茶管可拆卸连接,上盖盖设于下盖的上部开口处,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盖可拆卸连接。
[0015]作为优选的是,上盖中设有上部密封圈,上部密封圈与下盖的上部开口处过盈配合。
[0016]作为优选的是,下盖的内壁上形成有滤架,虑架呈环形,且其内环壁向下方凹陷,虑架上间隔排布有多个分水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当热水通过滤孔进入茶室中后,在滤孔处形成表面层,表面层处形成表面张力,滤网的各个滤孔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被封堵,从而将茶室彻底封闭,并在茶室中形成水封,致使茶叶受到冲泡后形成的茶汤继续留存于茶室中,保证位于茶室中的较少量热水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冲泡,形成较为浓郁的茶汤,当冲泡一定时间后,可将茶水分离杯倾斜一定角度,杯体中的空气能够再次通过滤孔进入茶室中,使得茶室重新与杯体内部空间连通,此时,茶室中冲泡完毕的茶汤能够再次通过滤孔进入杯体中,与其中的茶汤混合,只需反复几次上述冲泡的过程,可极大地提高茶汤的浓度,并缩短整体冲泡时间,从而解决了现有茶水分离杯冲泡茶叶所得到的茶汤浓度较低,口感较差的问题,且根据重复次数的多寡,使得最终得到的茶汤具有不同的浓度,进而满足不同口味饮茶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滤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茶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旋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茶水分离杯下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

A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如图所示:
[0031]1、杯体;2、杯盖;201、下盖;201a、滤架;201b、分水孔;202、上盖;3、茶管;301、茶仓;301a、下凸块;301b、下凹槽;302、旋盖;302a、上凹槽;302b、上凸块;4、滤网; 401、滤孔;
5、下部密封圈;6、卡槽;7、中部密封圈;8、上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茶水分离杯,更具体的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保温功能的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杯体1、杯盖2和茶管3,杯体1用于直接承接用于冲泡茶叶的热水,杯盖2中形成内腔,内腔属于茶室的一部分,茶室用于存贮待冲泡的茶叶或已被冲泡的茶叶,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并通过开口侧的外壁可拆卸的与茶管3的一端连接,顾名思义,茶管3为一管状体,在与杯盖2保持连接后,杯盖2的内腔和茶管3的内管段实现贯通,且杯盖2的内腔与其内管段共同构成了茶室的主体部分,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增加了茶室的容积,将杯盖2自茶管3上进行拆卸后,即可将茶叶放入茶室中进行存贮等待冲泡,茶管3的内管段的另一端开口处,即背离杯盖2的开口处覆盖有滤网4,杯盖2的内腔、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杯体(1)、杯盖(2)和茶管(3),所述杯盖(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茶管(3)上,所述茶管(3)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滤网(4),所述杯盖(2)的内腔、所述茶管(3)的内管段以及所述滤网(4)构成茶室,所述茶管(3)的下端被内置于所述杯体(1)中,并与所述杯体(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的各滤孔(401)被配置为呈环状分布的多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为平板状结构,各滤孔(401)间的间距为2mm,且各所述滤孔(401)的孔径为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管(3)包括茶仓(301)和旋盖(302),所述茶仓(301)和所述旋盖(302)分别被置于所述杯体(1)的内外部,且所述茶仓(30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同时与所述杯体(1)和所述杯盖(2)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仓(301)的下端设有下部密封圈(5),所述下部密封圈(5)与所述杯体(1)间过盈配合,所述下部密封圈(5)和所述茶仓(301)之间形成有卡槽(6),所述滤网(4)的外缘插装于所述卡槽(6)中。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因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