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5886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化学式为[H2N(CH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金属氧酸盐化学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化学免疫传感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氧化物团簇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在材料科学和晶体工程方面引起广泛关注(参见K. Yonesato, S. Yamazoe, S. Yokogawa,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6994

16998;N. Li, Y. X. Shang, R. Xu, et al, J. Am. Chem. Soc. 2019, 141, 17968

17972)。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种代表性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具有丰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类型以及独特的电子构型和优异的氧化还原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磁性、医药、电化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逐渐成为化学和材料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参见W. J. Luo, J. Hu, H. L. Diao,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4941

4944;L. G. Gong, W. Q. Ding, Y. Chen,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1449

21456)。中心杂原子是多金属氧酸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子结构特征对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框架以及自身性质如稳定性、氧化能力和酸性等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不同的杂原子携带不同功能特性,将其引入到同一反应体系中有望制备出更加复杂有趣的新型功能材料,因此研究者逐渐将目光从单杂原子参与的多金属氧酸盐拓展到双杂原子参与的多金属氧酸盐上。例如,2017年,孔祥建课题组报道了一例新颖、同时包含{SbW9}和{PW9}两种构筑单元的多金属氧酸盐簇[Ln3Ni
II9
(μ3‑
OH)9(SbW9O
33
)2(PW9O
34
)3(CH3COO)3]30

(J. Cai, X. Y. Zheng, J. Xie, et al, Inorg. Chem. 2017, 56, 8439

8445)。2021年,杨国昱课题组报道了一例AsO4‑
桥连、十六核镍取代的硅钨酸盐[(AsO4){Ni8(OH)6(H2O)2(CO3)2(A

α

SiW9O
34
)2}2]31
− (C. Lian, H.

L. Li, G.

Y. Yang, Inorg. Chem. 2021, 60, 3996

4003)。然而,目前有关双杂原子协同组装,同时参与构建同一构筑单元的新型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几乎还未报道过,这主要是由于两种杂原子在同一种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活性和配位键合能力不同造成的。据此,我们通过选择两种原子半径尺寸匹配、且具备孤对和类孤对电子效应的杂原子Sb
Ш
和P
Ш
进行组合,通过调控两者的反应用量,并充分利用它们的空间电子排布效应,使其协同驱动钨酸盐进行组装形成携带高负电荷的开放式杂多金属氧酸盐片段,吸引更多的稀土阳离子嵌入到目标结构中,突破该领域的发展瓶颈。
[0003]多金属氧酸盐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中心,可以经历快速、可逆的多电子转移过程,且在得失电子的过程中自身的结构保持不变,因此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并广泛地应用于制备制备丰富的新型电化学功能材料(T. Wei, Y. Chen, W. Tu, et al, Chem. Commun. 2014, 50, 9357

9360;D. Zhu, D. X. Guo, L. L. Zhang, et al, Sens. Actuators B Chem. 2019, 281, 893

904)。电化学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分析周期短、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L. Lu, Biosens. Bioelectron. 2018, 110, 180

192)。如2019年,张宇帆课题组制备了PdNPs@PW
12
/NHCS三元复合材料(NP代表纳米颗粒,NHCSs代表氮掺杂空心碳球),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上构建
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乙酰氨基酚展现出较宽的线性范围、较低的检出限(3 nM)和优异的抗干扰能力(L. Wang, T. J. Meng, J. J. Sun, et al, Anal. Chim. Acta 2019, 1047, 28

35)。然而,目前关于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重要集中在小尺寸或者单杂原子参与的多钨酸盐材料上,尚未见有关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稀土衍生材料及其电化学免疫传感性能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同时将其与吡咯复合制备导电薄膜POM@PPY,并评价合成的薄膜在电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该薄膜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吲哚乙酸(indole
‑3‑
acetic acid,IAA)的检测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推动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应用于植物学领域中检测生长素提供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其化学式为:[H2N(CH3)2]10
NaH9[Nd4(H2O)
14
W7O
15
(H2MA)4][Sb
III
W9O
33
]2[HP
III
Sb
III
W
15
O
54
]2·
44H2O(简称POM,H3MA = DL

苹果酸),属于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30.1465(8)
ꢀÅ
,b = 35.4265(12)
ꢀÅ
,c = 34.1200(9)
ꢀÅ
,α = γ = 90.00
º
,β = 96.4110(10)
º
,V = 36211.8
ꢀÅ3。H4MA代表DL苹果酸。
[0007]上述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采用分步组装方法得到的,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制备锑钨酸盐前驱体Na9[B

α

SbW9O...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其化学式为:[H2N(CH3)2]
10
NaH9[Nd4(H2O)
14
W7O
15
(H2MA)4][Sb
III
W9O
33
]2[HP
III
Sb
III
W
15
O
54
]2·
44H2O。2.权利要求1所述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 制备锑钨酸盐前驱体Na9[B

α

SbW9O
33
]

19.5H2O;(2) 在搅拌条件下,将Na9[B

α

SbW9O
33
]

19.5H2O、二水钨酸钠、DL

苹果酸、亚磷酸和盐酸二甲胺溶解到蒸馏水中,将反应体系的pH调至2.80

3.20,搅拌15

30 min,随后加入醋酸钕,再次将反应体系的pH调到2.80

3.20,持续搅拌20

40 min,最后置于80

95℃水浴中加热1.5

2.5 h,取出,冷却至室温,过滤,将滤液在室温下静置、挥发,析出的浅紫色长方体状晶体,即为多金属氧酸盐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杂原子调控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9[B

α

SbW9O
33
]

19.5H2O、二水钨酸钠、DL

苹果酸、亚磷酸、盐酸二甲胺、醋酸钕和蒸馏水的摩尔比为0.3

0.4: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彩赵俊伟陈利娟谢赛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