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及套筒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65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杆,螺杆水平设置且具有一个与套筒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和套筒的配合端螺纹配合,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螺杆的连接端具有一个沿周向外凸的凸沿,螺杆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螺杆连接块,螺杆连接块外端开设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安装槽,所述凸沿和安装槽周向上呈圆形,凸沿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安装槽内。还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套筒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利于转动配合实现减震,更好地保证装置工作顺畅的优点。好地保证装置工作顺畅的优点。好地保证装置工作顺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及套筒结构
[0001]本申请为专利申请号202010696005.8,申请日2020

07

20的专利技术专利《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抗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及套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3]抗震缝,又名防震缝,是指在设计和建造房屋建筑时,设计于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构造缝,是为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建筑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0004]但抗震缝将建筑分隔为单个建筑单元后,单个建筑单元水平面积较小,自身稳定性较差,防摆动效果降低,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单个建筑单元在一些微小型地震以及大风天气时建筑上端均会产生较大的摇摆振动,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同时当建筑单元高度较高时,单个建筑单元摆动幅度过大也容易造成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碰撞而产生损坏。
[0005]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用于安装在抗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专利。例如CN201920488207.6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920880239.0曾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721077895.4曾公开的一种复合建筑防震缝装置等等。这些专利技术的装置均能够安装在相邻减震抗震缝之间并用于降低地震或者飓风对建筑物上端摆动的影响。
[0006]但这些现有专利也存在以下缺陷:1装置中均是依靠沿水平方向左右固定设置的弹簧构件实现减震和缓冲,装置作用时,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反复受压力和拉力,其自身也反复压缩和伸长,弹簧在受力压缩和拉伸后自身也会直接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反弹的反向作用力。故弹簧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转换,使得装置的实际减震效果,降低建筑物左右摆动的效果较差。2抗震缝自身的功能作用是避免单个建筑单元倒塌跌落时对相邻建筑单元的影响,而现有的抗震缝减震装置的结构均为固定安装在相邻建筑之间,故当单个建筑单元倒塌跌落时,会通过减震装置牵引作用于相邻建筑单元,故极大地降低了抗震缝自身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的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并进一步使其能够降低对抗震缝自身功能作用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利于转动配合实现减震,更好地保证装置工作顺畅的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
及套筒结构。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螺纹转换的建筑减震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震缝左右两侧的两个相邻建筑之间依靠两个螺纹件的配合,使得任一建筑因地震而左右摆动时,能够通过两个螺纹件的螺纹配合旋转将动能转化为内能,实现消能减震。
[0009]这样,本专利技术直接依靠螺纹构件的螺纹配合转动摩擦,将建筑水平方向的摆动转化为内能耗散掉,实现缓冲减震消能。这样不会直接产生沿水平方向带动建筑物持续左右摆动的反作用效果。能够更加有利于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
[0010]本方法优选依靠以下的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实现,所述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相邻建筑相邻侧的两侧建筑侧壁上的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套筒和具有外螺纹的螺杆,套筒和螺杆水平设置且各自具有一个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插入套筒的配合端一段距离并实现螺纹配合,套筒或者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
[0011]这样,当装置两侧建筑单元左右摆动时,能够通过套筒和螺杆的螺纹配合,将水平方向的轴向运动转换为套筒或者螺杆的转动,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摩擦将动能转化为内能耗散掉。其中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使得螺纹配合构件受轴向力时能够更好地发生旋转,避免螺纹自锁而无法转动。这样,本装置是依靠摩擦阻尼实现缓冲减震,不会产生沿水平方向带动建筑物持续左右摆动的反作用效果。能够更加有利于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
[0012]进一步地,套筒的安装端端面上具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连接槽,套筒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套筒连接块,套筒连接块和连接槽周向上呈圆形,套筒连接块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连接槽内。
[0013]这样,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利于套筒转动的优点。
[0014]进一步地,连接槽底面为鼓起的球形面,套筒连接块外端面为对应的凹陷的球形面,连接槽底面和套筒连接块外端面依靠球形面相互配合。
[0015]这样,依靠球形面的配合使得套筒和底座之间的连接能够产生周向上的浮动空间,使得装置工作时,能够吸收建筑物在上下左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的抖动,更好地保证装置工作的顺畅进行。
[0016]进一步地,套筒连接块外端具有一个弧形的硬块并用于成形出球形面,套筒连接块其余部分为弹性材料制得。
[0017]这样,该结构使得当装置为受压状态时,能够依靠套筒连接块实现轴向缓冲,进一步提高减震消能效果,设置的硬块能够更好地和连接槽底面鼓起的球形面配合并实现转动摩擦,将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耗散掉。同时该结构使得在装置受压状态时套筒连接块还能够更好地承受并吸纳部分套筒转动的扭力,以更好地将动能转化为内能。提高了装置减震消能效果。
[0018]进一步地,弹性材料为橡胶材料。这样成本低廉,易于实施,兼具良好的弹性能力和连接强度,进一步地,螺杆的连接端具有一个沿周向外凸的凸沿,螺杆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
一个螺杆连接块,螺杆连接块外端开设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安装槽,所述凸沿和安装槽周向上呈圆形,凸沿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安装槽内。
[0019]这样,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利于螺杆转动的优点。
[0020]进一步地,螺杆连接端端面为外凸的球形面,所述安装槽底面为对应的凹陷的球形面,螺杆连接端端面和安装槽底面依靠球形面相互配合。
[0021]这样,依靠球形面的配合使得螺杆和底座之间的连接能够产生周向上的浮动空间,使得装置工作时,能够吸收建筑物在上下左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的抖动,更好地保证装置工作的顺畅进行。
[0022]进一步地,螺杆的连接端的凸沿内侧和螺杆连接块的安装槽开口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螺杆上的压簧。
[0023]这样,当装置为受拉状态时,能够依靠压簧实现轴向缓冲,进一步提高对装置的减震消能效果。同时压簧使得在装置为受拉状态时,还能够承受部分螺杆转动的扭力,以更好地将动能转化为内能并耗散掉,提高装置的减震消能效果。同时,设置的压簧和套筒连接块的弹性结构设计配合,使得装置无论为受压或者受拉状态,均能够有弹性构件被压紧实现缓冲和吸能;再结合套筒和螺杆的螺纹配合旋转耗能,双重耗能效果能够更好地提高装置的减震消能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杆,螺杆水平设置且具有一个与套筒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和套筒的配合端螺纹配合,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螺杆的连接端具有一个沿周向外凸的凸沿,螺杆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螺杆连接块,螺杆连接块外端开设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安装槽,所述凸沿和安装槽周向上呈圆形,凸沿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安装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杆连接端端面为外凸的球形面,所述安装槽底面为对应的凹陷的球形面,螺杆连接端端面和安装槽底面依靠球形面相互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螺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杆的连接端的凸沿内侧和螺杆连接块的安装槽开口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螺杆上的压簧。4.建筑抗震缝缓冲装置的套筒结构,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套筒,套筒水平设置且具有一个与螺杆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套筒的配合端和螺杆的配合端螺纹配合,套筒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安装端端面上具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连接槽,套筒对应的底座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