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及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93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及包含该核废料的下料装置的核废料处理系统。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搅拌器、下料罩,下料罩包括防护板、压板、卡板单元,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搅拌器的下方,固化桶用于装载核废料,压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于所述搅拌器的排料口的正下方,防护板设置在压板上方,用于固定所述压板,防护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卡板单元固定安装在防护板的周边,其包括卡板、卡座以及转轴组件,卡板活动设于卡座的收纳槽内,用于在转出收纳槽时支撑压板,转轴组件用于控制卡板转出或收回收纳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压板搭接在卡板单元上的卡板上,随着卡板的转出与收回收纳槽,所述压板可以灵活快速地更换。更换。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及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工业
,具体涉及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以及包括该核废料的下料装置的核废料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桶外水泥固化生产线中,中低放废液需要与水泥在桶外搅拌混合器搅拌,混合均匀的水泥浆装入固化桶内固化处置。为了保证从搅拌器排出的泥浆能准确进入固化桶中,并且减少由于泥浆溅射导致外部环境污染,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所述搅拌器出口的下方设置下料罩。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下料罩采用整体结构,更换时需要人员操作将其整体拆卸,拆卸过程困难,同时会增加人员的受辐照剂量;拆卸后的下料罩需要作为固体废物处理,废物量大。现有的下料罩受沾污严重,处理困难,维修更换周期较短,每次更换耗时较长,影响设备的运行并严重增加人员的受辐照剂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以及包括该核废料的下料装置的核废料的处理系统。所述核废料的下料装置所采用的下料罩为分体式设计,拆卸更换方便。<br/>[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器(1)、下料罩(2),所述搅拌器(1)用于对核废料进行搅拌,所述下料罩(2)包括防护板(7)、压板(9)、卡板单元(10),所述压板(9)设置在所述搅拌器(1)的下方,用于与其下方的固化桶(3)密封贴合,所述固化桶(3)用于装载核废料,压板(9)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于所述搅拌器(1)的排料口的正下方,所述防护板(7)设置在压板(9)上方,并处于所述搅拌器(1)之下,用于固定所述压板(9),防护板(7)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卡板单元(10)包括卡板(16)、卡座(11)以及转轴组件,所述卡座(11)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板(7)的周边,所述卡板(16)活动设于所述卡座(11)的收纳槽内,用于在转出所述收纳槽时支撑压板(9),所述转轴组件用于控制卡板(16)转出或收回收纳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4)、连接套(13),所述卡座(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18)与第二卡槽(19),所述第一转轴(12)与所述第二转轴(14)平行设置在卡座的顶面,第一卡槽(18)与第二转轴(14)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卡槽(19)与第二转轴(1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卡板(16)的一端从收纳槽中转出收纳槽,所述第一转轴(12)活动卡设于第一卡槽(18)内,第二转轴(14)穿过卡座(11)到达收纳槽并与处于收纳槽内的卡板(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1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转轴(12)与第二转轴(14)上,当所述第一转轴(12)从第一卡槽(18)拔出并移动至第二卡槽(19)内时,连接套(13)带动第二转轴(14)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转动,进而使卡板(16)转出收纳槽的一端收回收纳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纳槽的槽口开设于卡座(11)的侧面,连接套(13)从第一卡槽(18)转动到第二卡槽(19)的转动弧度为9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废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单元(10)还包括压块(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正宋红攀王天浩李铮张果臧少锋吴华胡锡文杨宏悦李玮王倜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