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76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包括两块以上的背板1,背板之间可折叠,背板上设有固定结构4、若干个管巢2和背板固定条6,所述管巢2用于填装试管,所述固定结构4将试管固定在管巢2内;任意两个背板上的背板固定条42可连接在一起使背板贴合;所述管巢2靠近管口的一端不封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轴41、固定条42、固定锁扣43,控制固定条42的开闭可一次性固定或释放背板上所有试管。所述试管固定夹板适用于现代电子化临床采样和管理,试管一次性固定后可反复扫码核对并采血,采血后一次性释放即可,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临床采血效率。临床采血效率。临床采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通过基因检测等高科技手段可获得对罹患肿瘤的基因定性,为后期医生给予治疗方案提供方向及建议。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多的电子无纸化技术被引入到了临床护理一线,许多医院已经实现完全的条码化管理,避免由于人注意力和精力不集中造成人工核对的误差。在这样的环境下,临床护士采集血液样本准确性毋庸置疑是重要的,为了提高护士的采血的效率,核对标本的便利性,应对目前病房采血对采血试管进行了条码化管理。
[0003]然而,伴随精准医疗的发展,需要采血的项目逐渐增加,每位患者一次性采血的样本试管数量往往在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之间。为了确保临床采血的准确性,采血工作中:(1)前期准备时,将患者对应的条形码贴在相应试管中;(2)准备完毕后,由另一护士使用手持机扫描试管条码,进行核对;(3)采血时,护士先行使用手持机扫描试管条形码再次核对后一一采血。由于每个患者所需采血的样本数量较多,临床目前多采用捆扎法将同一患者的样本试管归集,但基于采血前准备工作需要反复核对条形码,需要反复拆开再捆扎,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显著增加,采血准备工作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采血时护士需要先将捆扎的试管拆开后一一扫描,加之病房放置空间紧张,极容易出现试管掉落等情况,操作不便。
[0004]现有技术虽然对试管架进行了一定改良,但主要是为了配合血液离心、门急诊化验或者仅仅适用于单根试管等,缺乏针对临床采血效率提升的改进。而且,现有改良的试管架多数在体积和结构上过于繁琐,无法胜任目前大量的采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适应现代临床采血的需要、提高采血效率,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将试管一次性固定后即可反复扫码核对并采血,送检时一次性释放即可,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临床采血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包括两块以上的背板1,背板之间可折叠,背板上设有固定结构4、若干个管巢2和背板固定条6,所述管巢2用于填装试管,所述固定结构4将试管固定在管巢2内;任意两个背板上的背板固定条42可连接在一起使背板贴合;所述管巢2靠近管口的一端不封闭;
[0008]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轴41、固定条42、固定锁扣43,控制固定条42的开闭可一次性固定或释放背板上所有试管。
[0009]优选的,所述管巢2为凹陷形,所述固定条42上设置有与管巢对应的凹槽。
[0010]优选的,所述管巢2包括连接的管体凹槽21和管口凹槽22,管口凹槽22的内径大于
管体凹槽21。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条42包括条体421和条体凹槽422,条体凹槽与管巢的数量一致。
[0012]优选的,所述管巢2和/或固定条42内侧设置有保护垫5。
[0013]优选的,任意两个背板1之间设置有连接轴3,通过连接轴3使任意两个背板以
管巢开口端贴合
的方式折叠。
[0014]优选的,所述背板固定条6设置在固定条42上。
[0015]优选的,若干个管巢2以颜色进行分区。
[0016]优选的,所述背板1为透明材质。
[0017]优选的,所述背板1毗邻管巢2处标有刻度。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将试管首次固定在夹板上,后续核对者只需要扫描条形码即可,无需另行拆卸,采血时将背板折叠即可直接持本技术所述试管固定夹板进行采血即可,在保障采血准确率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临床采血效率,减少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0020]2、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试管固定夹能够一次性完成试管固定和释放,操作简便。
[0021]3、利用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可在采血后通过震荡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一次性完成多个试管的抗凝工作,提高效率。
[0022]4、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可通过颜色对管巢进行分区,临床使用时按照采血先后顺序的要求进行分区排布,可实现临床采血的顺序二次核对,提高采血样本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所述便携仪试管固定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为背板,2为管巢,3为连接轴,4为固定结构;
[0025]图2为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为背板,2为管巢,3为连接轴,41为固定轴,42为固定条,43为固定锁扣;
[0027]图3为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折叠后的俯视图;
[0028]其中,1为背板,2为管巢,3为连接轴,41为固定轴,42为固定条,43为固定锁扣,5为保护垫,6为背板固定条;
[0029]图4为本技术所述管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21为管体凹槽,22为管口凹槽,5为保护垫;
[0031]图5为本技术所述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41为固定轴,42为固定条,411为固定条凸起,421为条体,422为条体凹槽,423为条体搭扣;
[0033]图6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条的局部放大图;
[0034]其中,5为保护垫,6为背板固定条,421为条体,422为条体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包括两块以上的背板1,背板之间可折叠,背板上设有固定结构4、若干个管巢2和背板固定条6,所述管巢2用于填装试管,所述固定结构4将试管固定在管巢2内;任意两个背板上的背板固定条42可连接在一起使背板贴合;所述管巢2靠近管口的一端不封闭;
[0036]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轴41、固定条42、固定锁扣43,控制固定条42的开闭可一次性固定或释放背板上所有试管。
[0037]在本技术中,所述背板1之间可以以任意角度连接,如左右折叠、上下折叠或对角折叠等。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背板1之间以连接轴3连接,通过连接轴3使任意两个背板以管巢开口端贴合的方式折叠,防止试管脱出;所述连接轴3可以是合页等结构。以管巢开口端贴合的方式折叠后,试管之间贴近,便于采血时护士插拔针头,提升效率。进一步优选的,当两个背板以管巢开口端贴合方式折叠时,两个背板之间的管巢2轴向开口朝向同一方向(如图1所示)。
[0038]在本技术中,所述背板固定条6主要作用是使折叠后靠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背板固定,背板固定条6可以设置在背板1的正面、背面或侧面,也可以设置在背板1上任意结构上,背板固定条6也可是能够固定多个背板固定的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当任意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试管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以上的背板(1),背板之间可折叠,背板上设有固定结构(4)、若干个管巢(2)和背板固定条(6),所述管巢(2)用于填装试管,所述固定结构(4)将试管固定在管巢(2)内;任意两个背板上的背板固定条(42)可连接在一起使背板贴合;所述管巢(2)靠近管口的一端不封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轴(41)、固定条(42)、固定锁扣(43),控制固定条(42)的开闭可一次性固定或释放背板上所有试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巢(2)为凹陷形,所述固定条(42)上设置有与管巢对应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巢(2)包括连接的管体凹槽(21)和管口凹槽(22),管口凹槽(22)的内径大于管体凹槽(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42)包括条体(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洁任海丽俞静娴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