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40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靶身,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一侧设置有稳固座,靶身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稳固座上端设置有配重环块组,且稳固座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套筒,稳固座上设置有电磁铁,套筒内滑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侧壁活动连接,套筒内壁顶端设有滑口,连接杆上端设置有锯齿板,套筒上设置有复位缓冲组件,复位缓冲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插板和受磁板。稳固座在配重环块组和支撑脚的作用下进行稳固,在插板、受磁板、电磁铁、锯齿板、缓冲弹簧套杆和复位弹簧套杆的配合下,能够在靶身受到锤击时,对连接杆进行及时止动,提高了自动跟随移动座体移动时的稳定性。时的稳定性。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训练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自由搏击,站立式格斗,指一方倒地便不允许另一方击打,同时不能使用反关节技、肘等,对摔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禁止。
[0003]在搏击训练中,需要使用到拳击打靶器材进行训练,由于拳击打靶器材为固定位置放置,训练者在打拳的时候无法同时练习步法移动,如申请号为CN201720941440.6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搏击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和搏击旋转反应靶,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上,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用于带动所述靶身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上肢的上肢杆和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下肢的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或下肢杆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上;所述靶身底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上述专利有效的解决了训练者在打拳的时候无法同时练习步法移动的问题,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通过自动跟随移动座能够实现同时练习步法移动的功能,但是搏击手在训练的过程中,对靶身上的肢杆锤击力较大,很容易将自动跟随移动座锤翻,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训练人员降低锤击力训练,造成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跟随移动座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以及旋转设置在其上端的靶身,所述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一侧设置有稳固座,靶身上肢杆外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稳固座上端设置有配重环块组,且稳固座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套筒,稳固座上设置有电磁铁,所述套筒内滑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侧壁活动连接,套筒内壁顶端设有滑口,连接杆上端设置有锯齿板,套筒上设置有复位缓冲组件,复位缓冲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插板和受磁板,插板插设在锯齿板上,受磁板位于电磁铁正下方。
[0006]优选的,所述稳固座底端面为凹型结构,稳固座底端边角布设有滚轮,所述稳固座底端内壁两侧均设有滑槽,稳固座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两侧壁上设置有滑块,滑块滑接于滑槽内,所述支撑板底端边角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稳固座上端面设有丝孔,丝孔内丝扣连接有丝杆,丝杆底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丝杆上端设置有旋把。
[0007]优选的,所述稳固座上端设置有竖杆,所述配重环块组套设在竖杆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控制端电性连接,且电磁铁控制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控制端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锯齿板滑接于滑口,所述复位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受磁板下端的连接板,连接板侧壁上设有主活动孔,主活动孔内插设有缓冲弹簧套杆,且缓冲弹簧套杆侧端
外部套设有插板,插板上设有穿孔,插板通过穿孔滑动套设在缓冲弹簧套杆上,且缓冲弹簧套杆上弹簧外端设置在插板侧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套杆,所述套筒上设有副活动孔,复位弹簧套杆底端穿出于副活动孔,所述电磁铁磁吸附连接于受磁板,且电磁铁磁吸力大于复位弹簧套杆上的弹簧复原力。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通过将自动跟随移动座体经连接杆和套筒连接在稳固座上,稳固座在配重环块组和支撑脚的作用下进行稳固,在插板、受磁板、电磁铁、锯齿板、缓冲弹簧套杆和复位弹簧套杆的配合下,能够在靶身受到锤击时,对连接杆进行及时止动,提高了自动跟随移动座体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连接杆和锯齿板俯视局部示意图;
[0015]图4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6为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自动跟随移动座体、2靶身、3稳固座、4压力传感器、5配重环块组、6套筒、7电磁铁、8连接杆、9滑口、10锯齿板、11插板、12受磁板、13滚轮、14滑槽、15支撑板、16滑块、17支撑脚、18丝孔、19丝杆、20旋把、21竖杆、22连接板、23主活动孔、24缓冲弹簧套杆、25穿孔、26复位弹簧套杆、27副活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以及旋转设置在其上端的靶身2,自动跟随移动座体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测距模块、行走机构和控制芯片跟随训练人员进行移动,所述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右侧设置有稳固座3;
[0021]所述稳固座3底端面为凹型结构,稳固座3底端边角布设有滚轮13,滚轮13设置便于稳固座3进行移动,所述稳固座3底端内壁两侧均设有滑槽14,稳固座3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两侧壁上焊接有滑块16,滑块16滑接于滑槽14内,所述支撑板15底端边角均焊接又或者螺接有支撑脚17,支撑脚17底端面粘接有一层锯齿状的橡胶垫,能够对稳固座3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稳固座3上端面设有丝孔18,丝孔18内丝扣连接有丝杆19,丝杆19底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5上的轴承座内,所述丝杆19上端焊接有旋把20,通过旋把20对丝杆19进行转动,丝杆19丝扣连接于丝孔18内进行竖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5进行竖向移动,对支撑脚17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对滚轮13进行悬空设置,提高了稳固座3在地面上的固定效果。
[0022]靶身2上肢杆外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型号为LFC

15E,稳固座3上端设置有配重环块组5,配重环块组5提高稳固座3的放置稳定性,且稳固座3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套筒6,套筒6通过活动连接件能够与稳固座3侧壁间进行水平方向的摆动,稳固座3上螺接有电磁铁7,电磁铁7型号为ELE

P100/40;
[0023]所述稳固座3上端焊接有竖杆21,所述配重环块组5套入在竖杆21上,通过竖杆21便于对配重环块组5内的配重块进行增添,所述压力传感器4输出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控制端电性连接,且电磁铁7控制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控制端电性连接,电磁铁7常规状态为闭合状态,当压力传感器4检测到外力碰撞时,电磁铁7会转为断开状态,且电磁铁7断开时间由时间继电器进行控制,设定时间为两秒,之后自动转换为闭合状态。
[0024]所述套筒6内滑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外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侧壁活动连接,且连接杆8通过活动连接件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侧壁上进行水平方向的摆动,套筒6内壁顶端设有滑口9,连接杆8上端焊接又或者螺接有锯齿板10,套筒6上设置有复位缓冲组件,复位缓冲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插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以及旋转设置在其上端的靶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一侧设置有稳固座(3),靶身(2)上肢杆外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稳固座(3)上端设置有配重环块组(5),且稳固座(3)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套筒(6),稳固座(3)上设置有电磁铁(7),所述套筒(6)内滑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外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体(1)侧壁活动连接,套筒(6)内壁顶端设有滑口(9),连接杆(8)上端设置有锯齿板(10),套筒(6)上设置有复位缓冲组件,复位缓冲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插板(11)和受磁板(12),插板(11)插设在锯齿板(10)上,受磁板(12)位于电磁铁(7)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训练智能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座(3)底端面为凹型结构,稳固座(3)底端边角布设有滚轮(13),所述稳固座(3)底端内壁两侧均设有滑槽(14),稳固座(3)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两侧壁上设置有滑块(16),滑块(16)滑接于滑槽(14)内,所述支撑板(15)底端边角均设置有支撑脚(17),所述稳固座(3)上端面设有丝孔(18),丝孔(18)内丝扣连接有丝杆(19),丝杆(19)底端转动设置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军朱迎添刘润煜许佳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安创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