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17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能在所处环境下自行降解,有效降低未爆震源药柱安全隐患的同时,降解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震源药柱外壳通过改变生物质填料的添加量可以调节震源药柱外壳的降解速度,有效控制震源药柱外壳在各种环境中的降解时间,使之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所利用的生物质填料属于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塑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用于地质勘探领域的震源药柱外壳多选用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这类传统塑料。当震源药柱在爆破过程中未能正常引爆时,由于传统塑料外壳在自然环境下难以自行分解,使炸药一直保持爆炸力,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对地质勘探工作安全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塑料外壳已不能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
[0003]在现有技术方案中,“一种生物降解震源药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432426.0)通过使用抗水解剂、稳定剂及成核剂等,对生物降解塑料的物理性能和耐候性起到改善作用,但这些原料均不利于震源药柱外壳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一种可降解的塑料震源药柱外壳”(申请号201710218292.X)中使用无机填料促进震源外壳降解,效果明显,但无机填料会造成土壤板结,不适合大量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震源药柱外壳,通过调节配方,既能满足震源药柱外壳使用要求,又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可控地降解,从而在有效地降低未爆震源药柱安全隐患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震源药柱外壳降解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包括如下原料:全生物降解树脂,生物质填料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润滑剂、增塑剂、增容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全生物降解树脂80

120份,所述生物质填料10

40份,所述润滑剂0.1

2.5份,所述增塑剂0.1

2.5份,所述增容剂0.1

2.5份。
[0006]具体的,上述全生物降解树脂包括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羟基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7]具体的,上述生物质填料包括淀粉、竹粉、谷壳中的至少一种。
[0008]具体的,上述润滑剂包括聚乙烯蜡、单甘脂、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液体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0009]具体的,上述增塑剂包括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环氧大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0]具体的,上述增容剂包括铝酸酯、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按比例称取原料,将其放入高温混合设备中搅拌混合;
[0013](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震源药柱外壳材料;
[0014](3)使用中空吹塑设备将震源药柱外壳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
[0015]具体的,上述步骤(1)中搅拌混合条件为110

130℃,500

2000rpm下搅拌5

10min。
[0016]具体的,上述步骤(2)中将混合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在130

220℃下挤出造粒。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能在所处环境下自行降解,有效降低未爆震源药柱安全隐患的同时,降解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的震源药柱外壳通过改变生物质填料的添加量可以调节震源药柱外壳的降解速度,有效控制震源药柱外壳在各种环境中的降解时间,使之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所利用的生物质填料属于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实施方案,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生物降解树脂80

120份,生物质填料10

40份,润滑剂0.1

2.5份,增塑剂0.1

2.5份,增容剂0.1

2.5份。
[0021]其中,所述全生物降解树脂包括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羟基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质填料包括淀粉、竹粉、谷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包括聚乙烯蜡、单甘脂、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液体石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增塑剂包括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环氧大豆油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增容剂包括铝酸酯、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将原料放入高温混合设备中,在110

130℃,500

2000pm下搅拌混合5

10min;
[0024](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30

220℃下挤出造粒,得到震源药柱外壳材料;
[0025](3)使用中空吹塑设备将震源药柱外壳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效果进行研究。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聚乳酸100份,淀粉25份,硬脂酸钙1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份,铝酸酯1份。
[002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1)将原料放入高温混合设备中,在120℃,1000rpm下高速搅拌5min;
[0031](2)将步骤(1)得到的共混物投入挤出机中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下挤出造粒,得到震源药柱外壳材料;
[0032](3)使用中空吹塑设备将制得的震源药柱外壳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聚乳酸100份,淀粉10份,硬脂酸钙1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份,铝酸酯1份。
[003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1)将原料放入高温混合设备中,在125℃,1000rpm下高速搅拌5min;
[0037](2)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全生物降解树脂80

120份,生物质填料10

40份,润滑剂0.1

2.5份,增塑剂0.1

2.5份,增容剂0.1

2.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生物降解树脂包括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羟基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填料包括淀粉、竹粉、谷壳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包括聚乙烯蜡、单甘脂、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液体石蜡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震源药柱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环氧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斌王继鑫白娟高峰曾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丽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