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13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包括两个软垫,两个软垫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两个软垫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内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两个弧形槽均呈半圆形设置,两个弧形槽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引流管压迫部位保护较少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引流管受压皮肤造成新部位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并且能避免直接受压出现封闭堵塞的情况,避免使用中引流管发生位移,能很好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所需管路的直径以及其引流部位选择对应的直径弧形槽的保护套并将其放置在对应的部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的舒适度。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0003]但引流管路较粗,较硬,并且留置时间一般7天左右,甚至会有多个治疗周期,在留置引流管的过程当中,尤其背部、骶尾部、臀部的引流管会压迫皮肤,而且在背部、骶尾部、臀部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大都是长期卧床昏迷患者、翻身活动较少,在引流管压迫部位保护较少的情况下,引流管受压皮肤容易造成新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0004]临床中负压引流时,负压管挤压患者皮肤容易出现压力损伤,并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包括两个软垫,两个软垫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两个软垫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内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两个弧形槽均呈半圆形设置,两个弧形槽相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软垫上的四个凹槽,同一侧的两个凹槽为一组,所述凹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开口,同一组两个凹槽内的两个开口相对应,所述凹槽内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位于两个第一挡板的下端,所述移动板上安装有勾毛贴,同一组两个凹槽内两个勾毛贴上共同固定贴附有粘毛贴,所述粘毛贴贯穿同一组两个凹槽内两个开口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同一组的两个凹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软垫的一端设有L型槽和连接槽,所述L型槽内的底部和连接槽的底部均贯通设置,两个软垫上的两个L型槽分别和两个连接槽相对应,所述L型槽内的底部固定有压板,所述L型槽内顶部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固定有L型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连接槽内的相对一侧上共同固定有隔板,两个隔板分别和第二挡板和L型板相对应,同一侧L型槽和连接槽内共同安装有插板。优选地,所述插板的下端和L型槽内的底部以及连接槽的底部相抵触,所述插板位于L型板、隔板和两个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L型板、隔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与软垫的一侧平齐设置。优选地,所述软垫采用海绵、棉质垫子等材料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两个软垫的配合,能很好的使两个弧形槽对应,便于将负压引流管置于弧形槽内,能很好的固定负压引流管的位置并且通过软垫能很好的避免负压引流管直接对人体造成挤压,有助于保护引流管的通畅以及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根据需要进行对应的修正,使其能很好的适应不同的放置部位,更好的贴合患者,提升使用的舒适性,并且便于根据使用需求选着对应直径的弧形槽,保证其精准的夹紧管路,保证管路的稳定性;
[0012]2、通过设置凹槽、勾毛贴、粘毛贴以及设置L型槽和连接槽等结构,能很好的是两个软垫连接并且方便进行翻转,同时便于快速进行拆卸和更换,有助于降低成本,方便循环使用,降低医疗费用;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在引流管压迫部位保护较少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引流管受压皮肤造成新部位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并且能避免直接受压出现封闭堵塞的情况,避免使用中引流管发生位移,能很好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所需管路的直径以及其引流部位选择对应的直径弧形槽的保护套并将其放置在对应的部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的背视图。
[0016]图中:1粘毛贴、2勾毛贴、3移动板、4第一挡板、5凹槽、6弧形槽、7软垫、8开口、9插板、10隔板、11 L型槽、12 L型板、13压板、14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3,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VSD的保护套,包括两个软垫7,软垫7采用海绵、棉质垫子等材料制成,能很好的保证材料柔软性、透气性和舒适性,并且能很好的减缓负压引流管和皮肤直接接触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以及避免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管路堵塞的情况,保证引流工作稳定顺利的进行,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将软垫7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更好的保护患者,两个软垫7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方便连接、拆卸和更换,有助于降低费用,两个软垫7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弧形槽6,弧形槽6的直径有多种,能很好的应对不同规格的引流管,保证其夹持的牢固程度,两个弧形槽6内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方便负压引流管稳定的放置在弧形槽6内,两个弧形槽6均呈半圆形设置,规格和尺寸能根据需要进行生产制造,两个弧形槽6相对应,保证合并的精准度,便于固定负压引流管的位置,弧形槽6设置多种直径规格,从而便于适应不同直径的引流管,便于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提升实用性。在本技术中,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软垫7上的四个凹槽5,同一侧的两个凹槽5为一组,凹槽5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第一挡板4,凹槽5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开口8,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的两个开口8相对应,凹槽5内设有移动板3,移动板3的两
端均位于两个第一挡板4的下端,拼装时,能将移动板3插进凹槽5内并移动至两个第一挡板4的下端,使移动板3的一端和凹槽5内的开口8端抵触,这样同一侧的两个移动板3之间距离最小,方便稳定的进行连接。在本技术中,移动板3上安装有勾毛贴2,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两个勾毛贴2上共同固定贴附有粘毛贴1,粘毛贴1贯穿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两个开口8并分别延伸至同一组的两个凹槽5内,勾毛贴2和粘毛贴1便于连接,并且能很好的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还方便拆卸,并且能很好的使两个软垫7进行转动。在本技术中,软垫7的一端设有L型槽11和连接槽,L型槽11内的底部和连接槽的底部均贯通设置,使同一侧的L型槽11和连接槽相联通,便于部件进行移动,两个软垫7上的两个L型槽11分别和两个连接槽相对应,L型槽11内的底部固定有压板13,L型槽11内顶部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固定有L型板12和第二挡板14,连接槽内的相对一侧上共同固定有隔板10,两个隔板10分别和第二挡板14和L型板12相对应,同一侧L型槽11和连接槽内共同安装有插板9,插板9的下端和L型槽11内的底部以及连接槽的底部相抵触,插板9位于L型板12、隔板10和两个第二挡板14的一侧,L型板12、隔板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包括两个软垫(7),其特征在于:两个软垫(7)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两个软垫(7)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弧形槽(6),两个弧形槽(6)内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两个弧形槽(6)均呈半圆形设置,两个弧形槽(6)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软垫(7)上的四个凹槽(5),同一侧的两个凹槽(5)为一组,所述凹槽(5)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第一挡板(4),所述凹槽(5)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开口(8),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的两个开口(8)相对应,所述凹槽(5)内设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两端均位于两个第一挡板(4)的下端,所述移动板(3)上安装有勾毛贴(2),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两个勾毛贴(2)上共同固定贴附有粘毛贴(1),所述粘毛贴(1)贯穿同一组两个凹槽(5)内两个开口(8)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同一组的两个凹槽(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管的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尚顺柳马超越王谋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