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87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结构件,所述上钢结构件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下钢结构件,所述上钢结构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下钢结构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卡接机构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和复位机构,通过设置在上钢结构件内部的扭力弹簧能够带动固定块进行转动,将下钢结构件上表面的立柱插入固定槽的内部,通过固定块配合顶块将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进行连接,从而便于对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进行固定,避免了螺栓和螺母连接时造成困难,且能够防止螺栓和螺母长时间使用发生锈蚀,对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的拆卸造成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
[0003]目前市面上的钢结构件之间进行连接时,大多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进行固定,由于螺栓和螺母长时间的使用易发生锈蚀,从而对钢结构件的拆装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结构件,所述上钢结构件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下钢结构件,所述上钢结构件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下钢结构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立柱,且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钢结构件的内部,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且立柱的顶部和顶块均位于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卡接机构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和复位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丝杆,且螺纹丝杆转动连接在立柱的内部,所述下钢结构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内端和螺纹丝杆外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齿轮,且两个梯形齿轮相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杆,且固定杆活动连接在螺纹丝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且两个滚轮的外表面与固定槽的内部紧密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立柱内靠近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且固定杆位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顶块上表面四角处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顶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防滑垫左右对称设有两个。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下钢结构件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卡槽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外端活动连接有端盖。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上表面与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立柱内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螺纹丝杆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轴承与立柱转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在上钢结构件内部的扭力弹簧能够带动固定块进行转动,将下钢结构件上表面的立柱插入固定槽的内部,通过固定块配合顶块将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进行连接,从而便于对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进行固定,避免了螺栓和螺母连接时造成困难,且能够防止螺栓和螺母长时间使用发生锈蚀,对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的拆卸造成影响。
[0014](2)该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在下钢结构件上的升降机构和复位机构,使升降机构工作能够带动复位机构进行移动,使复位机构的两端与固定块的外侧壁紧密接触,从而带动固定块向着靠近收纳槽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固定块进入收纳槽的内部,从而便于将顶块从固定槽的内部取出,继而便于对上钢结构件和下钢结构件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上钢结构件;101、下钢结构件;102、固定槽;103、收纳槽;104、扭力弹簧;105、固定块;2、卡接机构;201、立柱;202、顶块;203、滑轮;204、防滑垫;205、移动槽;3、升降机构;301、螺纹丝杆;302、梯形齿轮;303、连接轴;304、卡块;305、卡槽;306、通孔;4、复位机构;401、固定杆;402、复位弹簧;403、连接杆;40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结构件1,上钢结构件1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下钢结构件101,上钢结构件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02,固定槽1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块105,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2,卡接机构2包括立柱201,且立柱2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立柱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202,且立柱201的顶部和顶块202均位于固定槽102的内部,卡接机构2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3和复位机构4。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升降机构3包括螺纹丝杆301,且螺纹丝杆301转动连接在立柱201的内部,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03,连接轴303的内端和螺纹丝杆301外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齿轮302,且两个梯形齿轮302相啮合,使连接轴303转动带动梯形齿轮302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梯形齿轮302带动螺纹丝杆301进行转动,继而能够带动复位机构4进行移动,使复位机构4能够正常工作。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复位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且固定杆401活动连接在螺纹丝杆301的外表面,固定杆401的内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02,两个复位弹簧402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3,两个连接杆403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404,且两个滚轮404的外表面与固定槽102的内部紧密接触,通过固定杆401对复位弹簧402和连接杆403进行固定,当复位机构4进行移动时,通过复位弹簧402带动固定块105绕着扭力弹簧104进行转动,使固定块105进入收纳槽103的内部,从而便于将顶块202取出。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立柱201内靠近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205,且固定杆401位于移动槽205的内部,顶块202上表面四角处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滑轮203,顶块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04,且防滑垫204左右对称设有两个,通过设置的移动槽205对固定杆401进行固定,便于固定杆401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防滑垫204能够增加顶块202与固定块10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增加上钢结构件1与下钢结构件101之间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滑轮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结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结构件(1)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下钢结构件(101),所述上钢结构件(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02),所述固定槽(1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块(105),所述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2),所述卡接机构(2)包括立柱(201),且立柱(2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所述立柱(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202),且立柱(201)的顶部和顶块(202)均位于固定槽(102)的内部,所述卡接机构(2)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3)和复位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螺纹丝杆(301),且螺纹丝杆(301)转动连接在立柱(201)的内部,所述下钢结构件(1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03),所述连接轴(303)的内端和螺纹丝杆(301)外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齿轮(302),且两个梯形齿轮(302)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且固定杆(401)活动连接在螺纹丝杆(301)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杆(401)的内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02),两个所述复位弹簧(402)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东方范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诚信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