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61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头部固定带,上牙套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件,上连接件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条形凸起,下牙套的前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件,下连接件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条形凸起,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与头部固定带的嘴部镂空部位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头部固定带位于头顶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上调节搭扣,嘴部镂空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颈部固定带连接,颈部固定带位于颈部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下调节搭扣。本精神科防咬舌装置,穿戴快速便捷,防咬舌固定有效,且能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病情动态,也能保证患者必需的进食饮水问题。食饮水问题。食饮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咬舌自伤行为,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病期由于幻觉、妄想的支配;严重抑郁症患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持续发作状态等。一旦发生咬舌行为,表现突发、后果严重。
[0003]目前临床主要使用拉舌钳、张口器制止患者突发的咬舌自伤行为,或用异物填塞患者口腔阻止咬合,如压舌板、牙垫等,对于一过性的癫痫发作患者效果尚可,但对于持续的有妄想、幻觉支配下反复咬舌、严重抑郁状态一心咬舌自杀自伤患者及癫痫持续状态者,防止咬舌的以上措施存在较多问题。如长时间使用拉舌钳、张口器有可能损伤患者口腔;精神科咬舌患者往往是自主意识下发生,会有很大的反抗意识,不能有效固定,需要多方人力协同完成,操作费时费力;此外以上措施虽然能紧急防止咬舌,但也因为使用了拉舌钳、张口器等异物限制了患者的语言沟通、饮食饮水的基本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目前临床主要使用拉舌钳、张口器、异物填塞等制止患者突发的咬舌自伤行为,需要多人协同完成,且不能有效固定,还会限制患者的语言沟通以及饮食饮水的基本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该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头部固定带,上牙套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件,上连接件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条形凸起,下牙套的前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件,下连接件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条形凸起,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与头部固定带的嘴部镂空部位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头部固定带位于头顶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上调节搭扣,嘴部镂空部位的两侧分别与颈部固定带连接,颈部固定带位于颈部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下调节搭扣。
[0007]其中,上牙套和下牙套均为硅胶牙套,为立体U型结构,且包裹患者上下牙齿咬合面的侧面均厚0.3cm,上牙套和下牙套沿着咬合面的内侧设置有滑行延伸部,滑行延伸部厚度逐渐变薄,长度为1.5cm。
[0008]其中,头部固定带和颈部固定带均为柔韧探底纤维布带,上调节搭扣和下调节搭扣均为强力魔术贴或可调节卡扣。
[0009]其中,多个上条形凸起之间的上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上通孔,多个下条形凸起之间的下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下通孔,头部固定带的嘴部镂空部位的两侧分别通过绑带与上通孔和下通孔连接。
[0010]其中,头部固定带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套耳口。
[0011]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精神科防咬舌装置,主要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预防或制止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发生咬舌自伤的行为,改善目前临床用具存在的操作强硬、不易固定的问题;
[0013]本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取戴操作简易方便,防咬舌固定有效,上下牙套以及上下连接件的设置,不仅有效防止了咬舌自伤行为,并且能让患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及饮水、说话沟通;
[0014]头部固定带和颈部固定带均采用柔韧探底纤维、透气性好,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嘞痕、符合面部裁剪的面颊连接后脑勺的整体固定,且分别在头顶后侧及颈部设有搭扣,用于调节松紧,适用不同患者。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精神科防咬舌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上牙套1、下牙套2、头部固定带3、上连接件4、上条形凸起5、下连接件6、下条形凸起7、嘴部镂空部位8、上调节搭扣9、颈部固定带10、下调节搭扣11、滑行延伸部12、上通孔13、下通孔14以及套耳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见图1

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精神科防咬舌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本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以及头部固定带3。
[0022]上牙套1和下牙套2均为硅胶牙套,为立体U型结构,且包裹患者上下牙齿咬合面的侧面均厚0.3cm,上牙套1和下牙套2沿着咬合面的内侧均设置有滑行延伸部12,滑行延伸部12厚度逐渐变薄,长度为1.5cm。
[0023]上牙套1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件4,上连接件4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条形凸起5。下牙套2的前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件6,下连接件6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条形凸起7,上条形凸起5和下条形凸起7上下交错设置。上连接件4的下表面与上牙套1的下表面齐平,上条形凸起5的最低点至少低于上牙套1的最低点,下连接件6的上表面与下牙套2的上表面齐平,下条形凸起7的最高点至少高于下牙套2的最高点。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上条形凸起5之间的上连接件4上开设有多个上通孔13,多个下条形凸起7之间的下连接件6上开设有多个下通孔14,头部固定带3的嘴部镂空部位8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绑
带与上通孔13和下通孔14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开设上下通孔,直接将上连接件4与下连接件6与嘴部镂空部位8的上下侧一体固定设置。
[0024]头部固定带3位于头顶后侧的位置断开形成可调节长度的两端,两端上设置有匹配的上调节搭扣9,嘴部镂空部位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颈部固定带10连接,颈部固定带10位于颈部后侧的位置断开形成可调节长度的两端,两端上设置有匹配的下调节搭扣11。上调节搭扣9和下调节搭扣11均为强力魔术贴或可调节卡扣。
[0025]头部固定带3和颈部固定带10均为柔韧探底纤维布带。头部固定带3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套耳口15,用于套住患者耳朵,防止头部固定带3滑动。
[0026]本精神科防咬舌装置主要包括上下牙套和头部固定带,上下牙套通过上下连接件与头部固定带固定连接,不易脱落。牙套采用硅胶材质,安全无毒,质软舒适,以立体“U”型设计,包裹上下咬合面的部分较厚约0.3cm,以减少用力咬合的作用,沿着咬合面内侧作一滑行延伸,厚度较咬合面逐渐变薄,长度约1.5cm,使上牙套较好的贴合在上颚,下牙套贴合在舌下,以不影响张口说话、进食饮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头部固定带,所述上牙套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条形凸起,所述下牙套的前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的上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条形凸起,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头部固定带的嘴部镂空部位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头部固定带位于头顶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上调节搭扣,所述嘴部镂空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颈部固定带连接,所述颈部固定带位于颈部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下调节搭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科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均为硅胶牙套,为立体U型结构,且包裹患者上下牙齿咬合面的侧面均厚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秀菊施美丽闵海瑛沈燕敏孙喜蓉张洁严彩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心理咨询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