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640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包括基于区域差动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和基于正反方向阻抗继电器的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一次设备的要求,实现了配电网故障识别、定位、故障隔离及保护的功能,同时配合微电网系统,进行微电网孤岛运行方式的识别及相关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分布式电源在多电源、多电源种类、复杂供电模式及运行方式下微机保护的可靠性及有效性为目标;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产生的随机性及波动性,以及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和低压配电保护的影响。护和低压配电保护的影响。护和低压配电保护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属于电网继电


技术介绍

[0002]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等组成的发电系统,是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拥有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微电网接入给电力系统保护带来新的问题。微电网随着DG数量和渗透率的逐渐增加可能改变其内部潮流的方向,从而给整个电网带来影响。并网运行时其潮流存在双向流动,其双向流动的特点改变了常规配电网单向流动的特征,同时微电网接入要求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柔性”接入,其电源特征与常规的“旋转”发电机发电接入不同,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和低压配电保护带来一定影响。
[0003]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常规10kV配电网分为的单向辐射型网络或“手拉手”环网型开环运行方式。传统辐射状单端电源过流保护无方向元件,大量的DG接入后,配电系统变成多电源网络,正常运行时配电网中的潮流分布及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均会发生变化,传统保护间的配合关系被打破,保护的动作行为和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区域差动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和基于正反方向阻抗继电器的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区域差动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采用高压系统中成熟差动保护的方案,配置全线速动差动保护做区域差动主保护,配置简单过流作后备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差动主保护配置如下:对于10kV电压等级配电网,按照差动保护对象划分为三个保护区域,包括线路差动保护区域、母线差动保护区域和配电变压器保护区域;对于配电变压器保护区域的差流计算考虑

/Y转角的影响,对于其他保护区域在假设电流的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的前提下,差流为各侧电流的矢量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差动主保护采用启动判据与比率制动判据组成与门出口;启动判据为:比率制判据为:I
d
>kI
r
ꢀꢀ
(2)式中:I
d
为差动电流,I
op0
为启动判据的整定值,I
r
为制动电流,k为比率制动系数,为被保护对象各侧电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断路器配置智能采集单元,通过PTN光纤通讯网,采用IEC61850标准中采样值及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机制完成信息交互;所述区域差动主保护与智能采集单元通过光纤环网利用PTN技术传输数据,采用基于IEEE1588对时的同步机制,实现100ns级同步精度;所述区域差动主保护基于的微电网三层体系结构,分别是就地控制层的智能采集单元、集中控制层的区域差动保护和配网调度层的配网调度系统;集中控制层的区域差动保护采取双重化冗余配置;区域差动主保护通过采集配电网系统各个节点的电流和状态信息,利用网络化的差动保护,实现故障自动定位和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电网接入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电网系统配备带时限过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伟王晶赵天翊赵树军单保涛陶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