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624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物料干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和干燥装置,进料输送机的出口与干燥装置的入口连接,干燥装置的第一出口与进料输送机的入口连接,以将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和干燥尾气排入至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冷凝液和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物料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循环水进入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将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干燥尾气和干物料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干燥过程的能源消耗。降低了干燥过程的能源消耗。降低了干燥过程的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料干燥涉及化工、制药、采矿、食品和环保等多个领域。物料干燥过程一般以空气为介质,以一次能源或电加热等为热源,利用低湿度的热空气与湿物料进行热、湿交换,整个物料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和液体,高温气体和液体排出干燥设备外造成了余热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干燥设备的能源消耗。为此,将干燥设备干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以降低干燥设备的能源消耗成为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干燥设备干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和干燥装置,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出口与所述干燥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入口连接,以将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和干燥尾气排入至所述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冷凝液和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物料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循环水进入所述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输送机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预热段、第二预热段和第三预热段,其中,所述第一预热段接收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燥尾气,以实现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第二预热段利用循环水与干物料进行热交换,接收循环水以实现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第三预热段接收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以实现冷凝液的余热回收利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的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一预热段的出口连接,所述排气风机的出口用于排出热交换后的干燥尾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出料输送机,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入口与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干物料;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入口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入口与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入口连接,以使所述出料输送机内的干物料与所述储液罐内的循环水热交换,以将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冷凝液罐,所述
冷凝液罐的入口与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三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液罐的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三预热段的入口连接,以将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的余热回收利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器、二次蒸汽净化器和蒸汽压缩机,所述干燥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二次蒸汽净化器的入口连接;所述二次蒸汽净化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蒸汽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蒸汽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干燥器的第一入口连接;其中,所述干燥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干燥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液罐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器的第三出口与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二次蒸汽净化器的出口通过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二管路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一预热段的入口连接,以将干燥器内干燥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气的余热回收利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器和旋风除尘器,所述干燥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一预热段的入口连接,以将干燥器内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干燥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干燥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液罐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器的第三出口与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入口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器的第二入口用于接收生蒸汽。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将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干燥尾气和干物料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干燥过程的热利用率,降低了干燥过程的能源消耗,并减少了干燥过程中尾气的排放,为实现干燥过程节能和环境友好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进料输送机;2-干燥器;3-排气风机;4-二次蒸汽净化器;5-冷凝液罐;6-储液罐;7-蒸汽压缩机;8-出料输送机;9-干燥装置;10-旋风除尘器;11-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21-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0023]现参照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特别限定。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进料输送机1和干燥装置9,进料输送机1的出口与干燥装置9的入口连接,干燥装置9的第一出口与进料输送机1的入口连接,以将干燥装置9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和干燥尾气排入至进料输送机1内,以对冷凝液和干燥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输送机和干燥装置,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出口与所述干燥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入口连接,以将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和干燥尾气排入至所述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冷凝液和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物料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循环水进入所述进料输送机内以对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机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预热段、第二预热段和第三预热段,其中,所述第一预热段接收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干燥尾气,以实现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第二预热段利用循环水与干物料进行热交换,接收循环水以实现干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所述第三预热段接收所述干燥装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以实现冷凝液的余热回收利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的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一预热段的出口连接,所述排气风机的出口用于排出热交换后的干燥尾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输送机,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入口与所述干燥装置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干物料;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入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干燥过程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入口与所述出料输送机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口与所述进料输送机的所述第二预热段的入口连接,以使所述出料输送机内的干物料与所述储液罐内的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超蔺雪军魏娟陶磊杨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