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93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于无菌手术台上铺设完成后包括:前沿部分、主体部分以及后沿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第一固定贴、可塑形边缘、手术区域以及第二固定贴;前沿部分包括:收纳区域;手术区域包括:手术切口贴、用于固定电刀清洁片的第一预留位置以及用于固定电刀盒的第二预留位置;收纳区域包括:用于收纳杂物的第一收纳袋以及用于收纳纱布的第二收纳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术中器械的临时放置,提升外科医生使用器械的便利性,防止手术器械及设备的掉落,降低器械仪器损耗;方便手术洗手护士对于术中器械的管理及杂物的收纳,提升护理配合质量,及时收纳杂物包装袋,提升手术室环境整洁性,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口感染风险。口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微创胸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胸腔镜手术比例越来越高,胸腔镜手术量也随之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有挑战也有机遇。然而,现有手术大单的功能相对单一,样式较为老旧,一直沿用十年前的款式。无法适应现如今的高强度快节奏的手术趋势。传统的大单在功能上缺乏收纳功能,从而导致在手术中一些杂物无法及时得到收纳而导致的手术环境杂乱。另外,旧款的大单缺乏对器械及设备的“防摔”保护功能,从而导致经常出现的术中器械设备的掉落等意外事件发生。单一的老旧设计只能单纯满足手术的部分要求,而无法满足如今的胸外科腔镜手术的所有要求。通过对于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升手术进展的流畅性,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以及降低了切口感染风险及手术环境脏乱情况发生率。
[0003]因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节奏,提升手术安全及节奏流畅,提升手术环境,亟需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一方面方便术中器械的临时放置,提升外科医生使用器械的便利性,防止手术器械及设备的掉落,从而降低器械仪器损耗;另一方面方便手术洗手护士对于术中器械的管理及杂物的收纳,提升护理配合质量,及时收纳杂物包装袋,提升手术室环境整洁性,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所述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于无菌手术台上铺设完成后包括: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前方的前沿部分、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上方的主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后方的后沿部分;
[0007]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头侧中部的第一固定贴、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前后两侧的可塑形边缘、设于所述主体部分正中的手术区域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后侧尾部的第二固定贴;所述前沿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前沿部分尾部的收纳区域;
[0008]其中,所述手术区域包括:斜向开口的手术切口贴、用于固定电刀清洁片的第一预留位置以及用于固定电刀盒的第二预留位置;所述收纳区域包括:用于收纳杂物的第一收纳袋以及用于收纳纱布的第二收纳袋。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贴均为魔术贴。
[0010]优选地,所述可塑形边缘为包裹有可塑性软质金属内芯的透明塑料膜。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留位置与所述手术切口贴之间的距离为15~25厘米。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预留位置与所述手术区域尾侧边缘线之间的距离为15~25厘米。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纳袋以及所述第二收纳袋并排设于所述收纳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收纳袋较所述第二收纳袋更靠近头侧。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收纳袋为纱布方格袋。
[0015]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可以在临床中起到许多积极作用:
[0017]首先,魔术贴的设计使用取代了原先巾钳固定线的方式,既节省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又降低了铺单被夹破导致无菌屏障被破坏的风险,同时器械遗失在大单上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0018]其次,船型结构设计最大的作用是对于手术过程中器械的保护以及对患者的保护:对于器械本身,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器械意外坠落的风险,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折损率,在经济上降低了医院对于仪器设备的维修成本;对于患者,手术器械的保障是对于手术流畅进行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这样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于手术节奏的保障,也是间接的对于手术安全的提升;对于医生,船型设计既解决了“掉器械”的老问题,又方便他们短暂的放置器械,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手术便利性及体验感;
[0019]最后,对于收纳袋的设计安排,对于术中医疗垃圾的收纳会有效降低手术室地面环境的的污染风险,提升手术室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平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沿虚线铺设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固定贴1;可塑形边缘2;第二固定贴3;手术切口贴4;第一预留位置5;第二预留位置6;第一收纳袋7;第二收纳袋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所述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于无菌手术台上铺设完成后包括: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前方的前沿部分、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上方的主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后方的后沿部分;
[0028]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头侧中部的第一固定贴1、设于所述
主体部分前后两侧的可塑形边缘2、设于所述主体部分正中的手术区域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后侧尾部的第二固定贴3;所述前沿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前沿部分尾部的收纳区域;
[0029]其中,所述手术区域包括:斜向开口的手术切口贴4、用于固定电刀清洁片的第一预留位置5以及用于固定电刀盒的第二预留位置6;所述收纳区域包括:用于收纳杂物的第一收纳袋7以及用于收纳纱布的第二收纳袋8。
[003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贴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贴3均为魔术贴;所述可塑形边缘2为包裹有可塑性软质金属内芯的透明塑料膜;所述手术切口贴4上设有“TIMEOUT”标识;所述第一预留位置5固定有电刀清洁片;所述第二预留位置6为用于固定电刀盒的袋状结构;所述第二收纳袋8为纱布方格袋。
[003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预留位置5与所述手术切口贴4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所述第二预留位置6与所述手术区域尾侧边缘线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所述第一收纳袋7以及所述第二收纳袋8并排设于所述收纳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收纳袋7较所述第二收纳袋8更靠近头侧。
[0032]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在铺平以后,手术区域的头尾两侧呈现一种船型结构,起到一个保护及防止器械坠落的的作用,前后两侧的“船型”边缘起到一个长时间塑形的作用,也同时对器械保护起到支撑的作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于无菌手术台上铺设完成后包括: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前方的前沿部分、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上方的主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无菌手术台后方的后沿部分;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头侧中部的第一固定贴(1)、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前后两侧的可塑形边缘(2)、设于所述主体部分正中的手术区域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后侧尾部的第二固定贴(3);所述前沿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前沿部分尾部的收纳区域;其中,所述手术区域包括:斜向开口的手术切口贴(4)、用于固定电刀清洁片的第一预留位置(5)以及用于固定电刀盒的第二预留位置(6);所述收纳区域包括:用于收纳杂物的第一收纳袋(7)以及用于收纳纱布的第二收纳袋(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船型无菌铺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王晓军陈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