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装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89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装配块,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和凹槽Ⅱ;所述凹槽Ⅱ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所述凹槽Ⅰ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所述砖体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凹陷部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的凹陷部拼合后与凸起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凸起部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所述上压合部与下压合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凹槽Ⅰ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所述凹槽Ⅱ为半圆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抗压能力强,同时便于排水。同时便于排水。同时便于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装配块


[0001]本技术涉及透水砖
,具体为一种透水装配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及社会进步,透水砖被广泛应用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生产建设项目中,主要用于停车场、人行道等区域的铺设。在铺设人行道、停车场等区域时,经常需要使用透水砖,透水砖的设置,能够为所铺装区域进行排水,为人行道、停车位等区域提供了一种排水新思路,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重要的渗透技术,对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0003]现状透水砖分为自身材料排水和砖间缝隙排水两种排水模式。靠自身材料排水的透水砖主要依靠砖体的透水孔,其排水速度慢,雨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集水漫流;靠缝隙排水的透水依靠砖体间预留缝隙,而现有的砖体在拼合铺设后,在透水砖上行走时,透水砖受力会产生相对较大的位移,砖体易被破坏,且容易从两相邻砖体间的缝隙中挤压出雨水,易弄湿路人鞋袜、衣物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装配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装配块,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和凹槽Ⅱ;所述凹槽Ⅱ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所述凹槽Ⅰ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所述砖体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凹陷部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的凹陷部拼合后与凸起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凸起部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所述上压合部与下压合部的形状互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Ⅰ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所述凹槽Ⅱ为半圆槽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合部由凸起部下部向内收缩的斜平面构成,所述下压合部由凹陷部下部向外凸出的斜平面构成,所述上压合部与相邻砖体的下压合部相互砌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两端的凹陷部之间过渡有倒角斜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边缘设有面部倒角。
[0010]进一步的,该砖体的整体尺寸为500mm
×
500mm
×
150mm。
[0011]进一步的,该砖体由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装配砖设有凹槽Ⅰ和凹槽Ⅱ,且该装配砖铺设后,每一排砖体上的凹槽Ⅰ、凹槽Ⅱ依次拼接延伸,通过凹槽Ⅰ和凹槽Ⅱ便于导流,有助于快速排水;同时凹槽Ⅰ和凹槽Ⅱ的设置,便于减少整体的重量,使得单个砖体更加轻便,便于安装铺设工作;
[0014]2、该装配砖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且凸起部与相邻砖体的凹陷部在水平方向形成互锁;同时上压合部和下压合部,上压合部与下压合部的形状互补,便于使得该装配砖铺设后能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形成互锁,大幅提高了铺设路面的抗压能力;
[0015]3、砖体采用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透水。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凹槽Ⅰ、凹槽Ⅱ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铺设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凹槽Ⅰ拼合示意图;
[0023]图中:1、砖体;101、凹槽Ⅰ;102、凹槽Ⅱ;2、凸起部;201、上压合部;202、倒角斜面;3、凹陷部;301、下压合部;4、面部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装配块,包括砖体1,砖体1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凹槽Ⅱ102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且该对相对侧面可采用平面结构;凹槽Ⅰ101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101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101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砖体1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2,凸起部2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3,凸起部2长度为凹陷部3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拼合后与凸起部2的形状互补;凸起部2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201,凹陷部3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301,上压合部201与下压合部301的形状互补。
[0026]使凸起部2与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在水平方向形成互锁,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拼接后形成一个与凸起部2形状互补的凹陷结构,这样便于多个该装配砖砌合一起,方便铺设。并且每一个凸起部2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201,每一个凹陷部3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301,上压合部201与下压合部301的形状互补,使凸起部2与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在竖直方向可形成互锁,在若干砖体铺设完成后,凸起部2在垂直于路面方向压合在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上,从而使各个砖体1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压紧,当局部的砖体1受压时,该砖体1所承受的压力能够分散到其周边砖体1上,从而能够大幅提高了铺设后路面的抗压能力。
[0027]凹槽Ⅰ101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凹槽Ⅱ102为半圆槽结构;沿着凹槽Ⅰ101或凹槽Ⅱ102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砖体1上的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拼合延伸,通过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的导流,提高该砖体1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天雨水的排放。同时通过在砖体1上设有两
凹槽Ⅰ101和一个凹槽Ⅱ102,便于减少砖体的重量,使得单个砖体1更加轻便,便于安装铺设。
[0028]上压合部201由凸起部2下部向内收缩的斜平面构成,下压合部301由凹陷部3下部向外凸出的斜平面构成,上压合部201与相邻砖体1的下压合部301能够相互砌合,并且凸起部2与两端的凹陷部3之间过渡有倒角斜面202。在砖体1具有凸起部2和凹陷部3的侧面上,其顶部和底部具有一段垂直于砖体1上表面的平面段,其中顶部中间的平面段突出于底部的平面段形成凸起部2,顶部两侧的平面段形成凹陷部3,上压合部201即为连接顶部中间平面段与底部平面段的斜面,下压合部301即为连接顶部两侧平面段与底部平面段的斜面,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构成的“V”形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的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结构,不仅能够使相邻两块砌块之间能够传递压力,而且斜面结构的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能够将竖直压向砌块的压力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装配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所述凹槽Ⅱ(102)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所述凹槽Ⅰ(101)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101)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101)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所述砖体(1)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3),所述凸起部(2)的长度为凹陷部(3)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拼合后与凸起部(2)的形状互补;所述凸起部(2)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201),所述凹陷部(3)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301),所述上压合部(201)与下压合部(301)的形状互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装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Ⅰ(101)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所述凹槽Ⅱ(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保辉唐小刚吴丹雯徐文剑汪宝田芮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城建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