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59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包括输液瓶、莫氏滴壶、计量计、水压测量标尺、尿袋、导管、润滑装置;所述输液瓶通过莫氏滴壶连接到四通管上,四通管上还连接有水压测量标尺、转接安装座、导管,导管上设置有转接安装座,转接安装座尾端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导管末端套接有润滑装置;所述导管中心设置有导管套管,导管套管外侧设置有扩容套,导管套管内设置有灌注管、测压管和充气管,充气管贯穿导管套管侧壁与扩容套连通;灌注管和测压管分别从导管头端外侧贯穿导管套管、扩容套,分别形成罐注口、测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轻患者不适和痛疼,降低患者尿道漏液,整管润滑,便于医护人员推送,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特点。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特点。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尿道压力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尤其是具有减轻患者不适和痛疼,降低患者尿道漏液,整管润滑,便于医护人员推送,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尿道压力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尿动力学检查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检测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来研究下尿路贮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其功能障碍的手段,是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方法。
[0003]尿动力学检查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常规检查项目,内容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漏尿点压力测定、外括约肌电图测定、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及动态尿动力学测定等。
[0004]导管头端插入尿道时,需要对导管表面进行润滑,以减轻患者的强烈不适;但若整根导管都进行了润滑,会导致医护人员没有着力点,将导管插入尿道内;导致只能润滑导管头端部分,导管中后段无法充分润滑,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和尿道刺痛感;润滑液容易滴落,污染操作台和患者衣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减轻患者不适和痛疼,降低患者尿道漏液,整管润滑,便于医护人员推送,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尿道压力测量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包括输液瓶、莫氏滴壶、计量计、水压测量标尺、尿袋、转接安装座、充气管、充气管接头、充气阀门、导管、润滑装置、锥形引导口、锥形收液槽、多瓣挡块、导管套管、扩容套、固定气囊、测压口、罐注口、四通管;
[0008]所述输液瓶通过莫氏滴壶连接到四通管上,四通管上还连接有水压测量标尺、转接安装座、导管,导管上设置有转接安装座,转接安装座尾端设置有充气管;
[0009]所述导管末端套接有润滑装置;
[0010]所述导管中心设置有导管套管,导管套管外侧设置有扩容套,导管套管内设置有灌注管、测压管和充气管,充气管贯穿导管套管侧壁与扩容套连通;灌注管和测压管分别从导管头端外侧贯穿导管套管、扩容套,分别形成罐注口、测压口;
[0011]所述扩容套上设置有固定气囊,固定气囊位于测压口、罐注口尾端;
[0012]所述润滑装置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导管配合;
[0013]所述润滑装置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引导口、锥形收液槽、多瓣挡块,多瓣挡块位于润滑装置头端;锥形引导口位于润滑装置尾端;多瓣挡块由裂纹从中心向外侧辐射状分割线,辐射状分割线将多瓣挡块分为若干楔形瓣;
[0014]所述锥形引导口为头端大开口的锥形管;
[0015]所述润滑装置内侧设置有润滑块;
[0016]所述锥形收液槽设置在润滑装置外侧;
[0017]所述充气管尾端设置有充气管接头,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阀门。
[0018]本技术提供了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具有减轻患者不适和痛疼,降低患者尿道漏液,整管润滑,便于医护人员推送,减少润滑液过量滴落的特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润滑装置润滑导管表面,减轻导管送入患者尿道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合疼痛;
[0019]该装置通过导管套管降低导管的直径,便于送入患者尿道;待导管头端送入患者膀胱时,充气管接头向扩容套内充入气体,使扩容套和固定气囊充盈膨胀;再向外拉导管,使固定气囊卡住患者膀胱口;扩容套充盈少许,降低患者尿道漏液;
[0020]医护人员将导管从患者尿道口推送入尿道时,导管表面需要进行润滑,以减轻患者不适和疼痛;导管插入尿道口前,先将导管头端穿入润滑装置内,润滑装置内侧设置有的润滑块对导管表面进行润滑,再将导管从患者尿道口插入,随着导管不断被推送入患者尿道,润滑装置对导管待插入部分不断润滑;避免导管全部润滑后,医护人员在导管表面没有着力点,不便推送导管;
[0021]所述导管从润滑装置内穿插时,导管挤压润滑装置内侧的润滑块,润滑液容易从润滑装置头端溢出;锥形槽锥形收液槽内承接,由导管插入润滑装置时,挤压出的润滑液,避免润滑液滴落,弄脏测量操作台或患者衣物。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尿道压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尿道压力测量装置的润滑装置透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尿道压力测量装置的润滑装置底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尿道压力测量装置的导管套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9]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参见图1~5,包括输液瓶1、莫氏滴壶2、计量计3、水压测量标尺4、尿袋5、转接安装座6、充气管7、充气管接头8、充气阀门9、导管10、润滑装置11、锥形引导口12、锥形收液槽13、多瓣挡块14、导管套管15、扩容套16、固定气囊17、测压口18、罐注口19、四通管20;
[0030]所述输液瓶1通过莫氏滴壶2连接到四通管20上,四通管20上还连接有水压测量标尺4、转接安装座6、导管10,导管10上设置有转接安装座6,转接安装座6尾端设置有充气管7;所述输液瓶1通过莫氏滴壶2,配合计量计3,经灌注管注入患者膀胱内的生理盐水量;水压测量标尺4测量尿道压力;测量结束后,通过尿袋5收集尿液;导管10内整合灌注管、测压管、充气管7,便于一并送入患者尿道内;
[0031]所述导管10末端套接有润滑装置11;所述润滑装置11润滑导管10表面,减轻导管10送入患者尿道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合疼痛;
[0032]所述导管10中心设置有导管套管15,导管套管15外侧设置有扩容套16,导管套管
15内设置有灌注管、测压管和充气管7,充气管7贯穿导管套管15侧壁与扩容套16连通;灌注管和测压管分别从导管10头端外侧贯穿导管套管15、扩容套16,分别形成罐注口19、测压口18;该装置通过导管套管15降低导管10的直径,便于送入患者尿道;待导管10头端送入患者膀胱时,充气管接头8向扩容套16内充入气体,使扩容套16和固定气囊17充盈膨胀;再向外拉导管10,使固定气囊17卡住患者膀胱口;扩容套16充盈少许,降低患者尿道漏液;
[0033]所述扩容套16上设置有固定气囊17,固定气囊17位于测压口18、罐注口19尾端;
[0034]所述润滑装置11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导管10配合;
[0035]所述润滑装置11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引导口12、锥形收液槽13、多瓣挡块14,多瓣挡块14位于润滑装置11头端;锥形引导口12位于润滑装置11尾端;多瓣挡块14由裂纹从中心向外侧辐射状分割线,辐射状分割线将多瓣挡块14分为若干楔形瓣;
[0036]所述锥形引导口12为头端大开口的锥形管;
[0037]所述润滑装置11内侧设置有润滑块;医护人员将导管10从患者尿道口推送入尿道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包括输液瓶(1)、莫氏滴壶(2)、计量计(3)、水压测量标尺(4)、尿袋(5)、转接安装座(6)、充气管(7)、充气管接头(8)、充气阀门(9)、导管(10)、润滑装置(11)、锥形引导口(12)、锥形收液槽(13)、多瓣挡块(14)、导管套管(15)、扩容套(16)、固定气囊(17)、测压口(18)、罐注口(19)、四通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1)通过莫氏滴壶(2)连接到四通管(20)上,四通管(20)上还连接有水压测量标尺(4)、转接安装座(6)、导管(10),导管(10)上设置有转接安装座(6),转接安装座(6)尾端设置有充气管(7);所述导管(10)末端套接有润滑装置(11);所述导管(10)中心设置有导管套管(15),导管套管(15)外侧设置有扩容套(16),导管套管(15)内设置有灌注管、测压管和充气管(7),充气管(7)贯穿导管套管(15)侧壁与扩容套(16)连通;灌注管和测压管分别从导管(10)头端外侧贯穿导管套管(15)、扩容套(16),分别形成罐注口(19)、测压口(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压力测量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