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09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包括外模、手柄杆和螺栓杆、内模,外模包括板片一和板片二,板片一包括板片一和设置在板片一端部的转轴座一,板片二包括板片二、转轴座二以及固定连接板,板片一和板片二分别贴合外墙皮上,转轴座一和转轴座二内穿设有转轴杆,转轴杆的两端通过限位螺母固定,板片一和固定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洞口连通的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螺栓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上。能够从内侧将外模穿出洞口后进行调整,使外模能够形成挡住洞口的模板,从而不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了施工周期。缩短了施工周期。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墙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悬挑式脚手架是经常用到的外架防护形式,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使用悬挑架时,挑架工字钢遇到剪力墙时需要预留洞口。
[0003]后期脚手架及工字钢拆除后,预留的洞口需要封堵,通常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拖延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用以解决后期脚手架及工字钢拆除后,预留的洞口需要封堵,通常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拖延施工周期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包括外模、连接在外模上且位于洞口内的手柄杆和螺栓杆、内模,所述外模包括板片一和板片二,所述板片一包括板片一和设置在板片一端部的转轴座一,所述板片二包括板片二、设置在板片二端部的转轴座二以及位于板片一远离洞口一侧的固定连接板,所述板片一和板片二分别贴合外墙皮上,所述转轴座一和转轴座二内穿设有转轴杆,转轴杆的两端通过限位螺母固定,所述转轴座一与转轴座二错开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隙,手柄杆穿过间隙连接在转轴杆上,所述板片一和固定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洞口连通的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所述螺栓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上,所述洞口尺寸为150mmX200mm,所述板片一和板片二的高度为250mm,板片一和板片二分别搭接在外墙皮上25mm,所述板片一、板片二和固定连接板的厚度均为20mm,所述转轴座一与转轴座二的厚度分别位于12mm,转轴杆为φ8mm,手柄杆为φ6mm。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了外模的结构以及连接有手柄杆,能够从内侧将外模穿出洞口后进行调整,使外模能够形成挡住洞口的模板,从而不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07]优选的,所述板片一和板片二的连接部位靠近洞口的一侧设置有自粘卷材。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浇筑灌浆料时漏浆。
[0009]优选的,所述板片一和板片二贴合在外墙皮上的部位分别粘贴有海绵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封堵的严密性。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杆上开有螺纹孔三,所述手柄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三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杆的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0013]优选的,所述手柄杆和螺栓杆位于洞口内的部位分别套有套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手柄杆和螺栓杆与灌浆料隔开,便于拆模周转使用。
[0015]优选的,所述内模包括设置在洞口处的多层板、双木方、喇叭浇筑口以及螺纹连接在螺栓杆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双木方之间设置有垫钢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模结构合理稳定,便于浇筑。
[0017]优选的,所述板片一和板片二为硬塑料制成的形状结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度较大且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折叠。
[0019]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一、根据洞口尺寸制作外模尺寸,板片一和板片二搭接在外墙皮上25mm,高度方向高于洞口50cm,转轴座的厚度薄于板片一和板片二的厚度,将手柄杆螺纹连接在转轴上;
[0021]步骤二、将板片一和板片二合上,利用手柄杆从洞口的内侧将外模穿出,外模在洞口内倾斜穿过;
[0022]步骤三、利用手柄杆调整板片一和板片二紧贴外墙皮,固定连接板能够压合板片一,实现调整;
[0023]步骤四、将螺栓杆旋入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内;
[0024]步骤五、交替手握手柄杆和螺栓杆,分别在螺栓杆和手柄杆上套上套管;
[0025]步骤六、安装内模的多层板、双木方、喇叭浇筑口、垫钢板和锁紧螺母;
[0026]步骤七、从喇叭浇筑口向洞口浇筑,实现洞口的封堵;
[0027]步骤八、拆模,将内模的锁紧螺母拆卸,即可实现模板装置周转使用。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了外模的结构以及连接有手柄杆,能够从内侧将外模穿出洞口后进行调整,使外模能够形成挡住洞口的模板,从而不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设计了外模的结构以及连接有手柄杆,能够从内侧将外模穿出洞口后进行调整,使外模能够形成挡住洞口的模板,从而不需要在室外再次搭设脚手架供人员站立进行洞口支模操作,工序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3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模的结构配合爆炸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模的合起状态图。
[0034]附图标记:1、外模;11、板片一;12、板片二;13、转轴座一;14、转轴座二;15、转轴杆;16、限位螺母;17、间隙;18、螺纹孔一;19、螺纹孔二;2、洞口;3、手柄杆;4、螺栓杆;5、内模;51、多层板;52、双木方;53、锁紧螺母;54、垫钢板;6、自粘卷材;7、海绵条;8、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6]如图1,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包括外模1、连接在外模1上且位于洞口2内的手柄杆3和螺栓杆4、内模5,结合图2和图3,外模1包括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板片一11包括板片一11和设置在板片一11端部的转轴座一13,板片二12包括板片二12、设置在板片二12端部的转轴座二14以及位于板片一11远离洞口2一侧的固定连接板,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分别贴合外墙皮上,转轴座一13和转轴座二14内穿设有转轴杆15,转轴杆15的两端通过限位螺母16固定,转轴座一13与转轴座二14错开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隙17,手柄杆3穿过间隙17连接在转轴杆15上,板片一11和固定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洞口2连通的螺纹孔一18和螺纹孔二19,螺栓杆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一18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板边缘外墙洞口封堵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1)、连接在外模(1)上且位于洞口(2)内的手柄杆(3)和螺栓杆(4)、内模(5),所述外模(1)包括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所述板片一(11)包括板片一(11)和设置在板片一(11)端部的转轴座一(13),所述板片二(12)包括板片二(12)、设置在板片二(12)端部的转轴座二(14)以及位于板片一(11)远离洞口(2)一侧的固定连接板,所述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分别贴合外墙皮上,所述转轴座一(13)和转轴座二(14)内穿设有转轴杆(15),转轴杆(15)的两端通过限位螺母(16)固定,所述转轴座一(13)与转轴座二(14)错开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隙(17),手柄杆(3)穿过间隙(17)连接在转轴杆(15)上,所述板片一(11)和固定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洞口(2)连通的螺纹孔一(18)和螺纹孔二(19),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一(18)和螺纹孔二(19)上,所述洞口(2)尺寸为150mmX200mm,所述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的高度为250mm,板片一(11)和板片二(12)分别搭接在外墙皮上25mm,所述板片一(11)、板片二(12)和固定连接板的厚度均为20mm,所述转轴座一(13)与转轴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海生陈彤瑾崔冬鑫李宗意于成龙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