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75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接有沉降箱,沉降箱连通有进水管;沉降箱下部连通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第二立式管道泵,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储存箱顶部相连通,储存箱的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通过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该中水回用装置具备净水效率高的优点,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水回用装置
,尤其涉及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水处理回用是节水和治污的有效双赢办法,处理后,中水可用于冲刷厕所、汽车、路途绿化、浇灌绿地及补偿锅炉用水。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城市污水由于水量稳定,基建投资经济,许多国家都将中水回用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优选方案。因此,开展中水回用工作,显示出了开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功效。
[0003]中水回用装置是中水处理回用技术的产物,然而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处理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限制的中水回用装置的使用范围,降低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接有沉降箱,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左侧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左端的第一截止阀;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右侧中部连通有沉降剂贮存罐;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安装在L形支架上,所述L形支架上的一端固接在底座上;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固接在底座上的储存箱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顶部连通有消毒剂贮存罐;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三立式管道泵,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三立式管道泵右端的第二截止阀。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的内腔中上部固接有格栅板,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右侧顶部开设有人孔。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和储存箱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泄端口。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和储存箱的内腔分别设置有耐腐蚀涂层。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沉降箱、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和储存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该中水回用装置具备净水效率高的优点,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底座;2、沉降箱;3、进水管;4、第一立式管道泵;5、第一截止阀;6、沉降剂贮存罐;7、第一输送管;8、第二立式管道泵;9、管式微滤膜元件;10、L形支架;11、第二输送管;12、储存箱;13、消毒剂贮存罐;14、出水管;15、第三立式管道泵;16、第二截止阀;17、格栅板;18、人孔;19、排泄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接有沉降箱2,所述沉降箱2的内腔左侧顶部连通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4,所述进水管3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4左端的第一截止阀5;所述沉降箱2的内腔右侧中部连通有沉降剂贮存罐6;所述沉降箱2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第一输送管7,所述第一输送管7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8,所述第一输送管7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9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9安装在L形支架10上,所述L形支架10上的一端固接在底座1上;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9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11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11的另一端与固接在底座1上的储存箱12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12的内腔右侧顶部连通有消毒剂贮存罐13;所述储存箱12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三立式管道泵15,所述出水管14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三立式管道泵15右端的第二截止阀16。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2的内腔中上部固接有格栅板17,所述沉降箱2的内腔右侧顶部开设有人孔18;靠格栅板17将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与水分离,并通过人孔18将其取出。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2和储存箱12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泄端口19;当需要对沉降箱2或储存箱12的内腔长时间使用后清理其底部沉落的杂质进行有效排泄出去。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降箱2和储存箱12的内腔分别设置有耐腐蚀涂层;通过耐腐蚀涂层的设置,避免了沉降剂贮存罐6中的沉降剂对沉降箱2的内壁反应,避免了消毒剂贮存罐13中的消毒剂对储存箱12的内壁反应,提高了沉降箱2和储存箱12的使用寿命。
[0017]使用时,通过开启进水管3中段的第一截止阀5配合第一立式管道泵4接入待净化的原水经沉降箱2沉降处理后,通过第二立式管道泵8将其沉降处理好的上层水源抽出经第一输送管7输送至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9内进行净化反应处理后流入储存箱12内进行消毒处理,通过出水管14中段的第二立式管道泵8配合第二截止阀16将净化完成的中水接入外接所用。过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四种形式,微滤膜一般指过滤孔径在0.1

1微米之间的过滤膜;而管式微滤膜元件9的内部为上下开口的过滤管内组合布置的若干微滤膜结构组成。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沉降箱、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和储存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该中水回用装置具备净水效率高的优点,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0019]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接有沉降箱,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左侧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左端的第一截止阀;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右侧中部连通有沉降剂贮存罐;所述沉降箱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安装在L形支架上,所述L形支架上的一端固接在底座上;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文生左玉俊
申请(专利权)人:万象天成天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