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伸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66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织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伸织带,包括织带基层,织带基层的上下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两个软质金属网编织层的外侧均设有抗拉耐磨层,抗拉耐磨层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一金属薄片,抗拉耐磨层的表面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二金属薄片,两个抗拉耐磨层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防水层。该抗拉伸织带,通过设有的两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可以有效防止织带突然受力而断裂,通过设有的两层抗拉耐磨层可以有效提高该织带的抗拉伸性,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到该织带的内部,有效保护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伸织带


[0001]本技术涉及织带
,具体为一种抗拉伸织带。

技术介绍

[0002]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织带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如用于吊重、牵引拖拉重物、捆绑、固定物体等,现有的织带大多只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大多为一层或两层,因此织带在使用时,如果受到较大的外力可能会导致织带变形,甚至断裂,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抗拉伸织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伸织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织带大多只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大多为一层或两层,因此织带在使用时,如果受到较大的外力可能会导致织带变形,甚至断裂,造成意外事故发生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拉伸织带,包括织带基层,所述织带基层的上下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两个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的外侧均设有抗拉耐磨层,所述抗拉耐磨层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一金属薄片,所述第一金属薄片依次贯穿上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上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所述织带基层、下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下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所述抗拉耐磨层的表面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二金属薄片,所述第二金属薄片依次贯穿上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上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所述织带基层、下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下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两个所述抗拉耐磨层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防水层。
[0006]优选的,所述抗拉耐磨层由横向经纱和纵向纬纱交织排列组成。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采用防水透气膜。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连接处相互粘接。
[0009]优选的,所述织带基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的前后两侧均分别于两个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内侧相贴合。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抗拉伸织带,通过设有的两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可以有效防止织带突然受力而断裂,从而确保该织带的安全性,通过设有的两层抗拉耐磨层可以有效提高该织带的抗拉伸性,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到该织带的内部,有效保护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通过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可以将织带基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和抗拉耐磨层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该织带在使用时内部发生错位,确保其抗拉伸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织带基层1、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抗拉耐磨层3、第一防水层4、第二防水层5、第一金属薄片6、第二金属薄片7。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一种抗拉伸织带,包括织带基层1,织带基层1的上下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通过设有的两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可以有效防止织带突然受力而断裂,从而确保该织带的安全性,两个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的外侧均设有抗拉耐磨层3,通过设有的两层抗拉耐磨层3可以有效提高该织带的抗拉伸性,抗拉耐磨层3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一金属薄片6,第一金属薄片6依次贯穿上方的抗拉耐磨层3、上方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织带基层1、下方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下方的抗拉耐磨层3,抗拉耐磨层3的表面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二金属薄片7,第二金属薄片7依次贯穿上方的抗拉耐磨层3、上方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织带基层1、下方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下方的抗拉耐磨层3,通过第一金属薄片6和第二金属薄片7可以将织带基层1、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抗拉耐磨层3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该织带在使用时内部发生错位,确保其抗拉伸性,两个抗拉耐磨层3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防水层4,第一防水层4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防水层5,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到该织带的内部,有效保护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抗拉耐磨层3。
[0021]本实施例中,抗拉耐磨层3由横向经纱和纵向纬纱交织排列组成,使抗拉耐磨层3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
[0022]具体的,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均采用防水透气膜,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到该织带的内部。
[0023]进一步的,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的连接处相互粘接,使连接处保持密封。
[0024]进一步的,织带基层1、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抗拉耐磨层3的前后两侧均分别于两个第二防水层5的内侧相贴合,确保该织带的整体性,防止该织带内部发生错位。
[0025]本实施例的抗拉伸织带在使用时,当该织带受到较大的外力时,在两层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该织带被拉断,并且在第一金属薄片6和第二金属薄片7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织带基层1、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抗拉耐磨层3发生错位,从而确保该织带的抗拉伸性能,通过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可以有效防止液体进入到该织带内部,对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抗拉耐磨层3起到有效的保护,进而确保该织带在长时间使用后能够保持良好的抗拉伸性。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伸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基层(1),所述织带基层(1)的上下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两个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的外侧均设有抗拉耐磨层(3),所述抗拉耐磨层(3)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一金属薄片(6),所述第一金属薄片(6)依次贯穿上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3)、上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所述织带基层(1)、下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和下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3),所述抗拉耐磨层(3)的表面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二金属薄片(7),所述第二金属薄片(7)依次贯穿上方的所述抗拉耐磨层(3)、上方的所述软质金属网编织层(2)、所述织带基层(1)、下方的所述软质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徐典江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秋绳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