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星明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28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包括:基体、穴位槽、垫块;所述穴位槽在基体的表面设有多处,且穴位槽与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垫块设置在穴位槽内的上方,且垫块与穴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穴位槽和垫块的中间,且压缩弹簧分别与穴位槽和垫块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基体外侧的中间,且连接板与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槽位于连接板的内部,且固定槽与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槽的内部,且固定板与固定槽之间滑动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模拟仿真,判断反馈以及便于维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的问题和不足。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练习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利用将针具刺入相应穴位进行刺激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然而在针灸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方便穴位的记忆,通常需要用到穴位练习模型。
[0003]但是目前常见穴位练习模型的穴位扎针练习结构较为简单,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槽孔,其与人体皮肤的差距较大,不但不能让学员体验扎针的力度,而且在反复使用后还会出现针具固定不牢的问题,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穴位练习模型的穴位扎针练习结构较为简单,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槽孔,其与人体皮肤的差距较大,不但不能让学员体验扎针的力度,而且在反复使用后还会出现针具固定不牢的问题,影响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包括基体、穴位槽、垫块、压缩弹簧、连接板、固定槽、固定板、拉伸弹簧、外壳、限位槽、穴位孔、仿生内衬;所述穴位槽在基体的表面设有多处,且穴位槽与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垫块设置在穴位槽内的上方,且垫块与穴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穴位槽和垫块的中间,且压缩弹簧分别与穴位槽和垫块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基体外侧的中间,且连接板与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槽位于连接板的内部,且固定槽与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槽的内部,且固定板与固定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设置在固定槽和固定板的中间,且拉伸弹簧分别与固定槽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外壳分别设置在基体的前后两侧,且外壳与基体之间套接;所述限位槽位于外壳的边缘处,且限位槽与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穴位孔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多处,且穴位孔与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仿生内衬设置在基体和外壳的中间,且仿生内衬与基体和外壳之间卡接。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穴位槽为圆形的槽状结构,穴位孔为圆形的孔状结构,且穴位槽和穴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垫块为圆柱状结构,且垫块的外表面呈凹面状。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槽为十字形的槽状结构,且固定槽呈等
距排列的方式设有多处。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板为十字形的板状结构,且固定板下侧的左右两方分别设有一处楔形的块状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槽为L形的槽状结构,且限位槽与固定板之间卡接。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在基体和外壳的中间设置仿生内衬,可以让学员在扎针时体验皮肤的感觉,以练习其扎针的力度,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模拟仿真的作用。
[0014]2、本技术通过在穴位槽的上方设置垫块和压缩弹簧,当针具刺入对应的穴位槽时,会对学员进行反馈,以体现针扎位置及方式的正确性,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判断反馈的作用。
[0015]3、本技术通过在固定槽内设置固定板和拉伸弹簧,并在外壳的边缘处设置限位槽,利用其配合可以在装置发生损坏时快速地对外壳进行拆装,以对仿生内衬及其他部件进行维修及更换,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便于维护的作用。
[0016]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模拟仿真,判断反馈以及便于维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A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C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基体1、穴位槽2、垫块3、压缩弹簧4、连接板5、固定槽6、固定板7、拉伸弹簧8、外壳9、限位槽10、穴位孔11、仿生内衬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
相对重要性。
[0027]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见图1至图5,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包括:基体1、穴位槽2、垫块3、压缩弹簧4、连接板5、固定槽6、固定板7、拉伸弹簧8、外壳9、限位槽10、穴位孔11、仿生内衬12;穴位槽2在基体1的表面设有多处,且穴位槽2与基体1为一体式结构;垫块3设置在穴位槽2内的上方,且垫块3与穴位槽2之间滑动连接;压缩弹簧4设置在穴位槽2和垫块3的中间,且压缩弹簧4分别与穴位槽2和垫块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连接板5位于基体1外侧的中间,且连接板5与基体1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槽6位于连接板5的内部,且固定槽6与连接板5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7设置在固定槽6的内部,且固定板7与固定槽6之间滑动连接;拉伸弹簧8设置在固定槽6和固定板7的中间,且拉伸弹簧8分别与固定槽6和固定板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外壳9分别设置在基体1的前后两侧,且外壳9与基体1之间套接;限位槽10位于外壳9的边缘处,且限位槽10与外壳9为一体式结构;穴位孔11在外壳9的内部设有多处,且穴位孔11与外壳9为一体式结构;仿生内衬12设置在基体1和外壳9的中间,且仿生内衬12与基体1和外壳9之间卡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穴位练习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穴位槽(2)、垫块(3)、压缩弹簧(4)、连接板(5)、固定槽(6)、固定板(7)、拉伸弹簧(8)、外壳(9)、限位槽(10)、穴位孔(11)、仿生内衬(12);所述穴位槽(2)在基体(1)的表面设有多处,且穴位槽(2)与基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垫块(3)设置在穴位槽(2)内的上方,且垫块(3)与穴位槽(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4)设置在穴位槽(2)和垫块(3)的中间,且压缩弹簧(4)分别与穴位槽(2)和垫块(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位于基体(1)外侧的中间,且连接板(5)与基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槽(6)位于连接板(5)的内部,且固定槽(6)与连接板(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固定槽(6)的内部,且固定板(7)与固定槽(6)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8)设置在固定槽(6)和固定板(7)的中间,且拉伸弹簧(8)分别与固定槽(6)和固定板(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外壳(9)分别设置在基体(1)的前后两侧,且外壳(9)与基体(1)之间套接;所述限位槽(10)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星明
申请(专利权)人:饶星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