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310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防爆舱体、多个缓冲支撑簧、缓冲套筒、电解反应舱体、注入管、注入封盖、两个电解柱、控制器、排气管和排放管组成,排气管中部位置处设有排风机,排放管中部位置处设有排放阀;整体装置采用双层套筒式密封结构,并且在内电解反应容器的外侧配有缓冲支撑机制,能够抑制电解过程中因时间过长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导致的爆破冲击力,通过电解原理来对稀硫酸溶液进行电解反应,从而减少稀硫酸溶液中的水分,增加离子的浓度,此外,加设的排风装置能够便于电解后产生的氢气的排放,避免爆炸,整体更加结实牢固、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化工、钢铁等行业应用广泛,尤其在冶金以及有机化工行业需要耗用大量的硫酸,虽然现在有回收利用这种浓度低的稀硫酸方法,但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使用后的稀硫酸的利用率却很低。早期对于稀硫酸浓缩的方法都是通过热能蒸发掉稀硫酸中的水分,满足脱水温度的前提,则是需要提供足够的热能,无形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满足需求,由于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好,现阶段通过电解的手段,来消耗稀硫酸中的水,从而达到浓缩稀硫酸的目的,同时还能减少热能源供应所产生的废物、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稀硫酸溶液的电解设备的构造和工作模式都非常简单,稀硫酸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放很容易产生爆炸,并且现有的电解设备在材质方面进行了更换,但是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爆炸,加之防爆结构缺乏相应的抑制机制,使得稀硫酸浓缩设备整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稀硫酸浓缩设备的构造进行改进,来解决和规避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双层套筒式密封结构,并且在内电解反应容器的外侧配有缓冲支撑机制,能够抑制电解过程中因时间过长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导致的爆破冲击力,通过电解原理来对稀硫酸溶液进行电解反应,从而减少稀硫酸溶液中的水分,增加离子的浓度,此外,加设的排风装置能够便于电解后产生的氢气的排放,避免爆炸,整体更加结实牢固、安全可靠的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防爆舱体、多个缓冲支撑簧、缓冲套筒、电解反应舱体、注入管、注入封盖、两个电解柱、控制器、排气管和排放管组成,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缓冲套筒、电解反应舱体全部位于防爆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电解反应舱体位于缓冲套筒的内侧,所述电解反应舱体与缓冲套筒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筒利用多个缓冲支撑簧并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均匀分布在缓冲套筒与防爆舱体之间的位置处,任意所述缓冲支撑簧的一端与缓冲套筒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撑簧的另一端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位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的顶部位置处,所述注入管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封盖位于注入管的顶部,并且所述注入封盖位于防爆舱体的外部,所述注入封盖与防爆舱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电解柱垂直位于电解反应舱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电解柱的一端均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并延伸到电解反应舱体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电解柱均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器位于防爆舱体的一侧,所述控制器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位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的顶部
位置处,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还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位于防爆舱体外部的排气管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排风机与排气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放管位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的底部位置处,所述排放管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放管上还设有排放阀,所述排放阀位于防爆舱体外部的排放管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排放阀与排放管为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防爆舱体为带有支撑脚的纤维水泥复合钢密封式容器。
[0006]进一步,所述缓冲套筒为镂空结构圆柱不锈钢筒。
[0007]进一步,所述电解反应舱体为密封式钢化玻璃容器。
[0008]进一步,所述排风机为扇叶式排风装置。
[0009]进一步,所述排放阀为旋拧式球形阀。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采用双层套筒式密封结构,并且在内电解反应容器的外侧配有缓冲支撑机制,能够抑制电解过程中因时间过长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导致的爆破冲击力,通过电解原理来对稀硫酸溶液进行电解反应,从而减少稀硫酸溶液中的水分,增加离子的浓度,此外,加设的排风装置能够便于电解后产生的氢气的排放,避免爆炸,整体更加结实牢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罐体内部俯视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防爆舱体
ꢀꢀꢀꢀꢀꢀꢀꢀꢀꢀꢀ
2、缓冲支撑簧
ꢀꢀꢀꢀꢀꢀꢀꢀꢀ
3、缓冲套筒
[0014]ꢀꢀꢀꢀꢀ
4、电解反应舱体
ꢀꢀꢀꢀꢀꢀꢀ
5、注入管
ꢀꢀꢀꢀꢀꢀꢀꢀꢀꢀꢀꢀꢀ
6、注入封盖
[0015]ꢀꢀꢀꢀꢀ
7、电解柱
ꢀꢀꢀꢀꢀꢀꢀꢀꢀꢀꢀꢀꢀ
8、控制器
ꢀꢀꢀꢀꢀꢀꢀꢀꢀꢀꢀꢀꢀ
9、排气管
[0016]ꢀꢀꢀꢀꢀ
10、排风机
ꢀꢀꢀꢀꢀꢀꢀꢀꢀꢀꢀꢀ
11、排放管
ꢀꢀꢀꢀꢀꢀꢀꢀꢀꢀꢀꢀ
12、排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防爆舱体1、多个缓冲支撑簧2、缓冲套筒3、电解反应舱体4、注入管5、注入封盖6、两个电解柱7、控制器8、排气管9和排放管11组成,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2、缓冲套筒3、电解反应舱体4全部位于防爆舱体1的内部,并且所述电解反应舱体4位于缓冲套筒3的内侧,所述电解反应舱体4与缓冲套筒3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筒3利用多个缓冲支撑簧2并与防爆舱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2均匀分布在缓冲套筒3与防爆舱体1之间的位置处,任意所述缓冲支撑簧2的一端与缓冲套筒3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撑簧2的另一端与防爆舱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5位于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的顶部位置处,所述注入管5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封盖6位于注入管5的顶部,并且所述注入封盖6位于防爆舱体1的外部,所述注入封盖6与防爆舱体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电解柱7垂直位于电解反应舱体4的内部,所述两个电解柱7的一端均穿过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并延伸到电解反应舱体4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电解柱7均与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器8位于防爆舱体1的一侧,所述控制器8与防爆舱体1为固定连
接,所述排气管9位于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的顶部位置处,所述排气管9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9上还设有排风机10,所述排风机10位于防爆舱体1外部的排气管9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排风机10与排气管9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放管11位于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的底部位置处,所述排放管11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1、电解反应舱体4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放管11上还设有排放阀12,所述排放阀12位于防爆舱体1外部的排放管11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电解式稀硫酸浓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防爆舱体、多个缓冲支撑簧、缓冲套筒、电解反应舱体、注入管、注入封盖、两个电解柱、控制器、排气管和排放管组成,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缓冲套筒、电解反应舱体全部位于防爆舱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电解反应舱体位于缓冲套筒的内侧,所述电解反应舱体与缓冲套筒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筒利用多个缓冲支撑簧并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缓冲支撑簧均匀分布在缓冲套筒与防爆舱体之间的位置处,任意所述缓冲支撑簧的一端与缓冲套筒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撑簧的另一端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位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的顶部位置处,所述注入管的一端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注入封盖位于注入管的顶部,并且所述注入封盖位于防爆舱体的外部,所述注入封盖与防爆舱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电解柱垂直位于电解反应舱体的内部,所述两个电解柱的一端均穿过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并延伸到电解反应舱体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电解柱均与防爆舱体、电解反应舱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器位于防爆舱体的一侧,所述控制器与防爆舱体为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赛孚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