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福亮专利>正文

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01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包括包括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A区与软骨鼻尖支架相连接,有效避免需要软骨过度、或其他材料过度,出现材料变形、移位;B区可进行修剪;C区呈直角阶梯状,符合鼻尖支架搭建后,鼻尖明显突出、鼻尖支架交点与软三角落差形成梯度;D1、D2区分为鼻背起点区和鞍部,鼻背部边缘较薄,鞍部两侧边呈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


[0001]本技术属于美容整形
,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

技术介绍

[0002]隆鼻术是指通过在鼻部填充自体、异体组织或组织代用品以垫高外鼻,达到改善鼻部容貌的手术。综合隆鼻术是一种将鼻子的外观通过手术分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或重建的一种行为,使鼻部整体在视觉上更加符合鼻部美学外观。常用的隆鼻方式大体可分为注射隆鼻和假体隆鼻两种,假体隆鼻的材料可分硅胶和膨体两种,两种组织材料植入人体后与组织相容性高,植入后对人体无致癌、致畸等不良损害,通过单次手术即可达到隆鼻效果,使鼻部呈现立体感;注射隆鼻是通过注射的方式对鼻部填充物质以达到隆鼻的效果,主要的材料为透明质酸,该方法简单、效果自然,缺点为注射后持续时间短,多次注射后鼻背变宽等不良现象。
[0003]随着鼻部解剖、鼻部亚单位结构及功能分区,鼻整形技术及鼻部美学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鼻部整形手术已从最初的L型假体植入、鼻中隔、耳软骨作为隆鼻材料植入逐渐发展成以更加稳定安全高的自体肋软骨、生物组织材料(舒铂

超肋)为主的分段式结构性综合隆鼻,该术式最大限度解决了鼻整形术后鼻部美学外观及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系列问题。但随着分段式结构性隆鼻扔给我们带来了如下挑战:1)在结构式隆鼻中,鼻尖支架搭建完成后,鼻背段现有L型、H型或柳叶型假体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假体进行雕刻,严重影响手术时效,而对鼻假体L型Ⅱ段、L型Ⅲ段等经过优化的鼻尖、鼻小柱材料在结构式隆鼻中,完全是将该优化段结构全部去除,明显造成了优质材料的浪费;2)对鼻尖支架搭建后突然高出的鼻翼软骨“陡坡”,取柳叶型假体,或者把假体修整成为柳叶型假体后,假体与鼻翼软三角之间不能实现有效衔接,而是出现了明显缺陷过渡现象,临床上常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对缺陷处采用自体组织或者其他组织材料进行有效衔接过渡,但一旦过渡衔接材料出现固定不稳定、变形、移位等现象,则会造成鼻背形态不流畅、偏斜、凹陷、高出等不良现象;3)术中对鼻背段假体与鼻尖支架软三角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及过渡,由于选择过渡组织材料不同以及过渡组织量小等因素,除了出现鼻背形态影响外,术中需要反复固定、难以固定稳定的情形,需反复调整等情形明显影响手术效率;4)后期假体出现晃动、下滑、下移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假体的桥接设计可有效解决鼻假体与突然高出的鼻翼软三角上转折区不能有效衔接及衔接区术中再次需要软骨组织或其他组织材料填充过度现象,从而解决鼻整形术后鼻背形态不流畅、高出、凹陷及术后期出现组织材料变形、移位现象;本技术设计的阶梯状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鼻尖支架搭建后,鼻尖明显高出、鼻翼支架软三角落差形成梯度“陡坡”结构,从而符合整个鼻背呈现自然生态构造;该假体设计使假体植入后具有多个固
定方式,为了假体与鼻部软骨组织与鼻尖支架固定在鼻部正中线上,防止假体植入后因鼻背部剥离腔隙过大,因固定不稳定而导致的偏斜现象,同时亦可以根据术中情况对假体进行缝合固定,多个固定设计利于毛细血管及组织长入,防止假体下滑、下移现象,使假体植入后稳定性更好;本技术设计有利于提高手术时效,也给鼻整形手术供多元化选择的假体材料。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包括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一体成型,其中A区桥接区呈半圆台状体,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D1区鼻背起点区和D2区鞍区共同构成台阶状结构,B1区活动区和B2区活动区之间有一条竖向开口缝隙,B2区活动区与C区台阶区有一条横向开口缝隙;B1区活动区与D2区鞍区之间有一条竖向缝隙;E区正面鼻背区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D1区鼻背起点区和D2区鞍区的脊部鼻背、A区桥接区,C区台阶区为A区桥接区和B区活动区之间形成台阶状肩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C区台阶区与A区桥接区连接处呈直角阶梯状。
[0007]进一步的,所述D1区鼻背起点区边缘较薄,D2区鞍区两侧边呈45
°
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D2区鞍区正面较窄,D2区鞍区侧边设置有若干截面呈三角形的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上开有与鼻部软组织缝合固定点。
[0010]进一步的,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采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膨体、硅胶、肋软骨或新型生物材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解决鼻假体与鼻尖上转折有效连接处,所造成鼻背形态不流畅、高出、凹陷等,有效避免需要软骨过度、或其他材料过度,出现材料变形、移位,所造成的鼻部鼻整形术后;该设计符合鼻尖支架搭建后,鼻尖支架明显突出、鼻尖支架与软三角落差形成梯度;可使侧颜45
°
形成鼻部美学三角,从而使鼻背弧度整体更流畅;有利于假体植入后毛细血管及组织长入,使假体植入后稳定性更加良好。
[0013]一种薇渼鼻背阶梯生态假体,更加符合目前阶段式隆鼻,鼻尖支架成形后,鼻背段塌陷或凹陷的患者,更适合目前市场美学需求,给目前市场提高多元化选择,减少假体雕刻给医生带来高效便捷的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仰视角度立体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A区桥接区;101、鼻部软组织缝合固定点;201、B1区活动区;202、B2区活动区;3、C区台阶区;401、D1区鼻背起点区;402、D2区鞍区;5、E区正面鼻背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包括A区桥接区、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结构性隆鼻薇渼原生态阶梯假体,包括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桥接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C区台阶区、D1区鼻背起点区、D2区鞍区和E区正面鼻背区一体成型,其中A区桥接区呈半圆台状体,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D1区鼻背起点区和D2区鞍区共同构成台阶状结构,B1区活动区和B2区活动区之间有一条竖向开口缝隙,B2区活动区与C区台阶区有一条横向开口缝隙;B1区活动区与D2区鞍区之间有一条竖向缝隙;E区正面鼻背区为B1区活动区、B2区活动区、D1区鼻背起点区和D2区鞍区的脊部鼻背、A区桥接区,C区台阶区为A区桥接区和B区活动区之间形成台阶状肩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丁福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