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电管的冷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98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由冷却片,其在平板部和上述平板部两侧弯曲而形成并具有数个;通孔,其位于上述平板部的中央,且通过其能够贯通圆桶形正极;弯曲片,其沿着通孔的边缘向上弯曲而成等所构成;以及引导部,其由上述数个片在上述平板部两侧向上弯曲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磁电管的冷却片,在冷却片的平板部两侧各冷却片向上弯曲形成引导部,因此减少通风量的损失,流体集中流向正极方向,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因各冷却片向上弯曲形成引导部,可以减少通风量的损失,能够集中流体流向正极提高冷却效率的磁电管的冷却片(An cooling fin of magnetron)。
技术介绍
一般,随着磁电管接入电源阴极放出电子,由于电界和磁界的作用生成2,450MHz的高频能量,这种高频能量通过天线输出,成为能够加热目标物的热源。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磁电管的剖面图。磁电管可分为正极(Anode)、负极及磁性部,首先正极,由正极盒11,它形成为圆桶形;叶片12,其具有多数个,并在上述正极盒11的内壁形成放射状。还有,上述负极,由丝状体13,它在上述正极的中心轴以钨(W)中添加钍(Th)成分形成螺线形,且能够放射热电子;作用空间14,它位于上述叶片12的末端和丝状体13之间形成的空间,能够使热电子旋转;上末端护罩15和下末端护罩16,它们位于上述丝状体13的上方和下方,能够防止从上述丝状体13放射的热电子向轴方向脱离;中心薄片17,它能够支撑上述丝状体13的同时,贯通下末端护罩16与上末端护罩15相连并接入电源;旁边薄片28,它与下末端护罩16接合并与上述中心薄片17一起向丝状体13接入外部电源。另外,上述磁性部,包括上磁极20和下磁极21,它们固定在上述正极箱子11的上方和下方起到磁性回路的通道作用;磁铁22,它位于上述上磁极20的上方和下磁极21的下方使上述作用空间14中形成磁界。除上述构成要素之外,还有,扼流圈32,它与上述中心薄片17及旁边薄片18的另端贯通绝缘体陶瓷芯柱31相连并起到噪音过滤电路的作用;电容33,它形成贯穿型并能够使上述扼流圈32接入外部电流;A室41及F室42,它们各位于上述上磁极20的上部和下磁极21的下方起到磁性回路的通道作用;电线支线51,它与上述薄片12相连并通过上磁极20及A室41的中部引出,而且把上述作用空间14中产生的高频能量以放射状放射;冷却片61,它对上述作用空间14内未能转换成高频能量而成为热能,通过上述薄片12进行传导并释放到外部;轭19,它的内部放入上述冷却片61,并通过冷却片能够释放传导过来的热能。这里,上述轭19,包括轭上板19a,它在上方能够放入内部装置;轭下板19b,它在下方能够放入内部装置。还有,上述排气管60,它能够对组装完成的磁电管内部进行排气使其成为真空,排气后切断上部形成真空密封的部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磁电管的运行进行如下说明。在上述磁铁22中形成的磁界沿着上磁极20和下磁极21形成磁场回路,并在叶片12和丝状体13之间的作用空间14形成磁界,通过上述贯穿型电容33接入外部电源使丝状体13释放大约2000K温度的热电子,释放的热电子接入丝状体13和两极之间,通过所具有的4.0~4.4kV的两极电压和磁铁22磁界的作用在作用空间14内进行旋转。另外,通过上述中心薄片17和旁边薄片18向丝状体13供应电源,使薄片12和丝状体13之间形成具有2450MHz的频率的电界,通过上述电界和磁界放射的热电子在作用空间14进行摆线(Cycloid)运动转换成电子能量的高频能量,并传导到薄片12通过天线支线释放到外部。但是,通过这种过程不是全部热电子的能量转换成高频能量进行释放,其中部分能量以热能消耗并根据情况所消耗的热占全部消耗能量的30%。另外,这样消耗的热量经过上述叶片12和冷却片61通过外部的风扇进行散热,这种冷却片61在上述轭19内部。请参阅图2所示,是现有磁电管的冷却片示意图,现有冷却片100形成有平板部110和在上述平板部110的两侧多段弯曲而成的数个片(121a,121b,121c,121d,121e,121f),在上述平板部110的中央形成能够贯通圆桶形正极的通孔130,并沿着通孔130的边缘形成向上弯曲的弯曲片131。还有,上述平板部110上的流体流入部151两侧形成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一空气引导部161、162,并且在流体流出部152两侧形成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二引导部163、164。因此,这种现有磁电管的冷却片,在轭范围内使热传导面积最大,从上述平板部110数个片(121a,121b,121c,121d,121e,121f)上向及向下弯曲,因此流入的流体不集中到正极贯通的通孔130的弯曲片,产生正压下降现象,因损失通风量而降低冷却效率。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磁电管的冷却片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磁电管的冷却片,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磁电管的冷却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磁电管的冷却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冷却片的平板部两侧形成由各片向上弯曲而成的引导部;减少通风量损失,并且流体集中流向正极,因此提高冷却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其包括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由冷却片,其在平板部和上述平板部两侧弯曲而形成并具有数个;通孔,其位于上述平板部的中央,且通过其能够贯通圆桶形正极;弯曲片,其沿着通孔的边缘向上弯曲而成;所构成;以及引导部,其由上述数个片在上述平板部两侧向上弯曲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其中所述的引导部的数个片的数个平板部为层叠而成。前述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其中所述的引导部的剖面形状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包括磁电管的冷却片,它具有平板部和上述平板部两侧弯曲而成的数个片,上述平板部的中央形成圆桶形正极贯通而成的贯通孔,并沿着贯通孔的边缘向上弯曲而成的弯曲片;引导部,它由上述数个冷却片在上述平板部两侧向上弯曲而成。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磁电管的冷却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该磁电管的冷却片的各片在平板部两侧向上弯曲而形成引导部,可以减少通风量损失,并把流体集中到正极(Anode)方向,从而提高冷却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其能够减少通风量损失,提高冷却效率。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磁电管的冷却片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由冷却片,其在平板部和上述平板部两侧弯曲而形成并具有数个;通孔,其位于上述平板部的中央,且通过其能够贯通圆桶形正极;弯曲片,其沿着通孔的边缘向上弯曲而成;所构成;以及引导部,其由上述数个片在上述平板部两侧向上弯曲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磁电管的冷却片,其由冷却片,其在平板部和上述平板部两侧弯曲而形成并具有数个;通孔,其位于上述平板部的中央,且通过其能够贯通圆桶形正极;弯曲片,其沿着通孔的边缘向上弯曲而成;所构成;以及引导部,其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洙李锺寿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