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84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呆锁本体和设置于呆锁本体内的轴芯以及转动连接于呆锁本体上的呆锁把手,呆锁把手与轴芯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当轴芯和呆锁把手处于联动状态时轴芯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当轴芯和呆锁把手处于分离状态时轴芯不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该离合式把手具有保险功能,防止把手误转误开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清楚。结构简单清楚。结构简单清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呆锁把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在普遍使用的锁具中,呆锁和弹簧锁比较常见。
[0003]弹簧锁的锁舌必须是斜舌,开启的时候是以锁芯的转动带动锁舌回缩,关闭的时候,是由斜舌碰撞固定位置缩进去然后由弹簧将锁舌顶出而关闭。也正因为弹簧锁的锁舌是斜舌,如果用硬片从门缝插进去,可以使斜舌缩进去而使门锁打开。因此,弹簧锁不够安全。
[0004]呆锁则没有弹簧,开启的时候是以锁芯正转带动锁舌回缩,关闭的时候则以锁芯反转来带动锁舌探出。因此,没有办法用硬片推动锁舌缩回。所以呆锁较弹簧锁安全。
[0005]现有的呆锁,通常一侧为电子锁另一侧为机械锁,机械锁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从而造成结构繁琐,而且不具保险功能,造成容易误转误开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该离合式把手具有保险功能,防止把手误转误开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清楚。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包括有呆锁本体和设置于呆锁本体内的轴芯以及转动连接于呆锁本体上的呆锁把手,所述呆锁把手与轴芯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当轴芯和呆锁把手处于联动状态时轴芯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当轴芯和呆锁把手处于分离状态时轴芯不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呆锁把手滑移连接于呆锁本体上,所述离合结构包括有设置于呆锁本体内的滑移槽和复位件、以及设置于轴芯与呆锁把手上的联动结构,所述呆锁把手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所述复位件与呆锁把手联动设置,推动呆锁把手沿滑移槽滑移过程中呆锁把手压缩复位件直至联动结构进入联动状态,此时轴芯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
[0009]松开呆锁把手时复位件推动呆锁把手直至联动结构进入分离状态,此时轴芯不随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设置于轴芯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包括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滑移槽内。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结构包括有设置于轴芯朝向呆锁把手的一侧的第一凸齿结构和呆锁把手朝向轴芯的一侧的第二凸齿结构,所述第一凸齿结构和第二凸齿结构均呈环形结构排列设置。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呆锁本体与呆锁把手之间留有推动间隙。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间隙内转动连接有指示部件。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部件包括有转动件和用于限制转动件转动的限位件以及设置于转动件上的第一状态指示件和第二状态指示件。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有转动连接于呆锁本体外的转动环,所述限位件包括有若干凹设于转动环的内环上的限位槽和若干设置于呆锁本体内的弹性扣。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呆锁本体和呆锁把手均呈圆柱形结构设置。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离合结构的设计,例如当用户从内侧开锁时,使得该呆锁把手与轴芯进入离合结构的联动状态,此时轴芯随着呆锁把手的转动而转动,当用户从外侧开锁时,内侧的该呆锁把手与轴芯处于离合结构的分离状态,此时呆锁把手不随轴芯的转动而转动,该设计好处在于,优化了呆锁本体内部的结构,减少了传统位置传感器的设计,减少了锁内空间占有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增加了保险机制,有效避免了误锁误开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呆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轴芯和呆锁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呆锁的剖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呆锁本体;2、轴芯;3、呆锁把手;4、离合结构;41、滑移槽;42、复位件;421、复位弹簧;43、联动结构;44、第一凸齿结构;45、第二凸齿结构;5、推动间隙;6、指示部件;61、转动件;62、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包括有呆锁本体1和设置于呆锁本体1内的轴芯2以及转动连接于呆锁本体1上的呆锁把手3,呆锁把手3与轴芯2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4,当轴芯2和呆锁把手3处于联动状态时轴芯2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当轴芯2 和呆锁把手3处于分离状态时轴芯2不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
[0025]本技术的设计:通过离合结构4的设计,例如当用户从内侧开锁时,使得该呆锁把手3与轴芯2进入离合结构4的联动状态,此时轴芯2随着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当用户从外侧开锁时,内侧的该呆锁把手3与轴芯2处于离合结构4 的分离状态,此时呆锁把手3不随轴芯2的转动而转动,该设计好处在于,优化了呆锁本体1内部的结构,减少了传统位置传感器的设计,减少了锁内空间占有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增加了保险机制,有效避免了误锁误开的情况发生。
[0026]呆锁把手3滑移连接于呆锁本体1上,离合结构4包括有设置于呆锁本体1内的滑移槽41和复位件42、以及设置于轴芯2与呆锁把手3上的联动结构43,呆锁把手3滑移连接于滑
移槽41内,复位件42与呆锁把手3联动设置,推动呆锁把手3 沿滑移槽41滑移过程中呆锁把手3压缩复位件42直至联动结构43进入联动状态,此时轴芯2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
[0027]松开呆锁把手3时复位件42推动呆锁把手3直至联动结构43进入分离状态,此时轴芯2不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
[0028]该滑移槽41的设计位置具有多种例如呆锁本体1上、轴芯2上;优选为滑移槽41设置于轴芯2上,将轴芯2设置于呆锁本体1的中心,并且将滑移槽41设置于轴芯2的中心,能够提高呆锁把手3移动的稳定性。
[0029]轴芯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移槽41,如图2所示该长度方向为轴芯2的轴向方向。
[0030]复位件42包括有复位弹簧421,复位弹簧421设置于滑移槽41内。
[0031]联动结构43包括有设置于轴芯2朝向呆锁把手3的一侧的第一凸齿结构44和呆锁把手3朝向轴芯2的一侧的第二凸齿结构45,第一凸齿结构44和第二凸齿结构45均呈环形结构排列设置。呆锁把手3向内推动后,第一凸齿结构44和第二凸齿结构45相互啮合,此时轴芯2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
[0032]松开呆锁把手3过程中弹性复位件42推动呆锁把手3复位。
[0033]呆锁本体1与呆锁把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其特征是:包括有呆锁本体(1)和设置于呆锁本体(1)内的轴芯(2)以及转动连接于呆锁本体(1)上的呆锁把手(3),所述呆锁把手(3)与轴芯(2)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4),当轴芯(2)和呆锁把手(3)处于联动状态时轴芯(2)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当轴芯(2)和呆锁把手(3)处于分离状态时轴芯(2)不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其特征是:所述呆锁把手(3)滑移连接于呆锁本体(1)上,所述离合结构(4)包括有设置于呆锁本体(1)内的滑移槽(41)和复位件(42)、以及设置于轴芯(2)与呆锁把手(3)上的联动结构(43),所述呆锁把手(3)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1)内,所述复位件(42)与呆锁把手(3)联动设置,推动呆锁把手(3)沿滑移槽(41)滑移过程中呆锁把手(3)压缩复位件(42)直至联动结构(43)进入联动状态,此时轴芯(2)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松开呆锁把手(3)时复位件(42)推动呆锁把手(3)直至联动结构(43)进入分离状态,此时轴芯(2)不随呆锁把手(3)的转动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其特征是:所述滑移槽(41)设置于轴芯(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呆锁用离合式把手,其特征是:所述复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雷羽智能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