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51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收卷辊,以及与面料收卷辊紧密贴合的针织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收卷辊内设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提高体感舒适度,所述亲肤层的一侧设有连接处,所述连接处的另一侧设有防静电层,以及防静电层远离亲肤层一侧的编织层,所述亲肤层的内部设有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所述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提高抗菌性能。该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通过设置后的防静电层内由导电纤维与涤纶针织线之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如此能够利用导电纤维的导电性与涤纶针织线的相互配合下将人身上的静电传导出去,从而提高该面料品质。从而提高该面料品质。从而提高该面料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呈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和铜单质,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是一种以保护性为主兼有治疗作用的广谱无机铜杀菌剂,兼杀细菌和真菌,具有极强的粘附性,对人、畜及天敌低毒,对鱼类低毒,弹力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弹力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使用带有氧化亚铜涂层的织品与弹力针织面料编织生产,能够使弹力针织面料增添抗菌功能。
[0003]现有的弹力针织面料多使用涤纶纤维作为亲肤层材质,因此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使用舒适性大大降低,其次面料层体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脱丝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弹力针织面料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弹力针织面料多使用涤纶纤维作为亲肤层材质,因此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使用舒适性大大降低,其次面料层体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脱丝现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收卷辊,以及与面料收卷辊紧密贴合的针织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收卷辊内设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提高体感舒适度,所述亲肤层的一侧设有连接处,所述连接处一体式固定在亲肤层的一侧,所述连接处的另一侧设有防静电层,以及防静电层远离亲肤层一侧的编织层,所述亲肤层的内部设有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所述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提高抗菌性能。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交错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均设置为U字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亲肤层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防静电层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亲肤层的材质设置为纯棉材质。
[0008]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内等距离设有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内穿设有涤纶针织线,所述导电纤维与涤纶针织线之间呈十字形相互交错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编织层内设置有防水透气层,以及与防水透气层呈S形相互环绕的尼龙长丝,所述尼龙长丝与防水透气层的外形结构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的结构设置为S型结构,且纳米级氧化亚铜PA
长丝贯穿于亲肤层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尼龙长丝与防水透气层的外形结构相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通过设置后的连接处通过将均呈U字形结构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如此能够交错能够有效提高各层体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使面料层之间更加紧固,通过设置后的亲肤层为纯棉材质,因纯棉材质内含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因此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提高穿着舒适性;
[0014]2.通过设置后的防静电层内由导电纤维与涤纶针织线之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如此能够利用导电纤维的导电性与涤纶针织线的相互配合下将人身上的静电传导出去,从而提高该面料品质,通过设置后的防水透气层能够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保持人体干爽,其次尼龙长丝使得面料耐磨抗皱,经久耐用;
[0015]3.通过设置后的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是由纳米级氧化亚铜PA母粒及PA熔融直喷纺丝切片通过纺丝工艺加工而成,如此能够利用氧化亚铜作用于面料的抗菌特点及极强的粘附性,从而使所得织物不仅抗菌性好,且耐水洗,通过设置后的尼龙长丝与防水透气层之间相互缠绕编制而成,如此能够有效利用两者特性,提高该面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针织面料本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针织面料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导电纤维与涤纶针织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面料收卷辊;2、针织面料本体;3、亲肤层;4、连接处;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防静电层;8、导电纤维;9、涤纶针织线;10、编织层;11、防水透气层;12、尼龙长丝;13、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收卷辊1,以及与面料收卷辊1紧密贴合的针织面料本体2,面料收卷辊1内设有亲肤层3,亲肤层3提高体感舒适度,亲肤层3的一侧设有连接处4,连接处4一体式固定在亲肤层3的一侧,连接处4的另一侧设有防静电层7,以及防静电层7远离亲肤层3一侧的编织层10,亲肤层3的内部设有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13,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13提高抗菌性能。
[0024]本技术中:连接处4包括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5内交错连
接有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5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的结构均设置为U字型结构;通过设置后的连接处4通过将均呈U字形结构的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如此能够交错能够有效提高各层体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使面料层之间更加紧固。
[0025]本技术中:亲肤层3通过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与防静电层7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亲肤层3的材质设置为纯棉材质;通过设置后的亲肤层3为纯棉材质,因纯棉材质内含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因此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提高穿着舒适性。
[0026]本技术中:防静电层7内等距离设有导电纤维8,导电纤维8内穿设有涤纶针织线9,导电纤维8与涤纶针织线9之间呈十字形相互交错分布;通过设置后的防静电层7内由导电纤维8与涤纶针织线9之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如此能够利用导电纤维8的导电性与涤纶针织线9的相互配合下将人身上的静电传导出去,从而提高该面料品质。
[0027]本技术中:编织层10内设置有防水透气层11,以及与防水透气层11呈S形相互环绕的尼龙长丝12,尼龙长丝12与防水透气层1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收卷辊(1),以及与面料收卷辊(1)紧密贴合的针织面料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收卷辊(1)内设有亲肤层(3),所述亲肤层(3)提高体感舒适度,所述亲肤层(3)的一侧设有连接处(4),所述连接处(4)一体式固定在亲肤层(3)的一侧,所述连接处(4)的另一侧设有防静电层(7),以及防静电层(7)远离亲肤层(3)一侧的编织层(10),所述亲肤层(3)的内部设有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13),所述纳米级氧化亚铜PA长丝(13)提高抗菌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处(4)包括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5)内交错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的结构均设置为U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量纳米级氧化亚铜抗菌再生尼龙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臻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