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48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接头、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发电装置和下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简便、数据传输稳定、应用及维护成本及能耗低的适用于井下数据和地面指令的优点。面指令的优点。面指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能源开采是现代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但是针对地下能源特别是原油、页岩油及地热等开采过程中的井下实际状况的了解一直处于探索过程,现有的各类勘探、测试井技术能够有效获取井下数据,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延时性偏差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探索井下数据以及地面指标的实时传输,以便及时获取井下动态并对井下装置进行实时调配已成为能源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必然趋势。
[0003]已有企业或专家在井下数据及指令的传输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开发了井下数据及指令的有线及无线传输系统,但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应用推广成本、节能减排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仍在持续的开发的改进过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简便、数据传输稳定、应用及维护成本及能耗低的适用于井下数据和地面指令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为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接头、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发电装置和下接头。
[0006]进一步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还包括外壳,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设置在外壳内,上接头和下接头设置在外壳上下两端。
[0007]进一步的,上接头、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发电装置和下接头中间设置有贯通的中心筒。
[0008]进一步的,井下数据收发装置和井下蓄电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割层,井下数据收发装置和井下蓄电池之间通过第一内置电缆连接,第一内置电缆设置在第一封割层内。
[0009]进一步的,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割层,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之间通过第二内置电缆连接,第二内置电缆设置在第二封割层内。
[0010]进一步的,井下发电装置包括整流装置、线圈、磁铁转子和旋转中心轴;磁铁转子设置在线圈内,旋转中心轴设置在磁铁转子中心线上,旋转中心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发电上叶轮和发电下叶轮;整流装置设置在旋转中心轴上方,整流装置通过第二内置电缆与井下蓄电池连接。
[0011]进一步的,井下发电装置还包括与磁铁转子连接的旋转中心轴上支架和旋转中心轴下支架,所述旋转中心轴上支架和旋转中心轴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旋转中心轴上下两端。
[0012]进一步的,井下发电装置还包括磁铁上连接杆和磁铁下连接杆;磁铁转子上部通过磁铁上连接杆与旋转中心轴连接,磁铁转子下部通过磁铁下连接杆与旋转中心轴连接。
[0013]进一步的,整流装置和线圈之间设置有第三封割层。
[0014]进一步的,外壳为圆筒形。
[0015]本技术提供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是包含井下发电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数据收发装置的带有中心筒的短节,使用时与油管连接,流体可从中心筒顺畅流通,对作业无任何影响。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实现了深井无线实时的井下数据传输与地面实时交互。
[0017]2)本技术避免了起下管柱对数据传输装置的损伤,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0018]3)本技术采用多级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减小了井筒及其他因素对数据传输的干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小了数据传输的延时性。
[0019]4)本技术的井下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及井下智能配水装置采用自发电及蓄能装置,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地面能源的损耗,有效节约了能源开采成本。
[0020]5)本技术有效减少了调配测试等作业次数,实现了智能调配监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井下发电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上接头;2、井下数据收发装置;3、井下蓄电池;4、井下发电装置;5、下接头;6、外壳;7、第二封割层;8、第二内置电缆;9、第一封割层; 10、第一内置电缆;11、中心筒。
[0026]401、整流装置;402、第三封割层;403、线圈;404、磁铁转子;405、旋转中心轴;406、旋转中心轴下支架;407、发电下叶轮;408、磁铁下连接杆;409、磁铁上连接杆;410、发电上叶轮;411、旋转中心轴上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总体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参见图1,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井下蓄电池3、井下发电装置4和下接头5。其中:
[0029]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进行数据或指令的接收与传送。
[0030]井下发电装置4产生电能,并储存于井下蓄电池3中,由井下蓄电池3向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供电,维护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的正常运行。
[0031]上接头1和下接头5与油管连接。
[0032]参见图2、3,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结构包括:外壳6、井下发电装置 4、井下蓄电池3、以及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井下蓄电池 3和井下发电装置4设置在外壳6内,上接头1和下接头5设置在外壳6上下两端。上接头1、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井下蓄电池3、井下发电装置4和下接头5中间设置有贯通的中心筒11。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和井下蓄电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割层9,井下数据收发装置2和井下蓄电池3之间通过第一内置电缆10连接,第一内置电缆10设置在第一封割层9内。井下蓄电池3和井下发电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割层7,井下蓄电池3和井下发电装置4之间通过第二内置电缆8连接,第二内置电缆8设置在第二封割层7内。
[0033]井下发电装置4包括整流装置401、线圈403、磁铁转子404和旋转中心轴405;磁铁转子404设置在线圈403内,旋转中心轴405设置在磁铁转子404 中心线上,旋转中心轴40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发电上叶轮410和发电下叶轮407;整流装置401设置在旋转中心轴405上方,整流装置401通过第二内置电缆8与井下蓄电池3连接。整流装置401和线圈403之间设置有第三封割层402。外壳6以圆筒形为佳。
[0034]井下发电装置4还包括与磁铁转子404连接的旋转中心轴上支架411和旋转中心轴下支架406,旋转中心轴上支架411和旋转中心轴下支架406分别设置在旋转中心轴405上下两端。旋转中心轴上支架411和旋转中心轴下支架406 起到连接固定旋转中心轴的作用,旋转中心轴405可在支架上旋转。
[0035]井下发电装置4还包括磁铁上连接杆409和磁铁下连接杆408;磁铁转子 404上部通过磁铁上连接杆409与旋转中心轴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接头、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发电装置和下接头,所述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设置在外壳内,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设置在外壳上下两端,所述上接头、井下数据收发装置、井下蓄电池、井下发电装置和下接头中间设置有贯通的中心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数据收发装置和井下蓄电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封割层,所述井下数据收发装置和井下蓄电池之间通过第一内置电缆连接,所述第一内置电缆设置在第一封割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封割层,所述井下蓄电池和井下发电装置之间通过第二内置电缆连接,所述第二内置电缆设置在第二封割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发电装置包括整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亚勤张学仓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博石源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