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振热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45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振热治疗仪,涉及物理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磁振热治疗仪,包括主机本体、支架本体、底座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且支架本体的内部设置多层隔板本体,所述主机本体位于支架本体的上方,所述主机本体内部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机本体外部设置的电源线的一端插接,所述主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机本体、副机、固定圆筒、第一流利条轮、环形挡板、第二流利条轮、走线通槽、限位槽和限位柱,解决了现有的磁振热治疗仪的磁力线导子和显示屏的位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使用过程带来麻烦的问题。过程带来麻烦的问题。过程带来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振热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物理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磁振热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磁振热治疗仪是一种同时具备磁场、振动和热三种治疗方式的物理治疗设备,能够达到对使用者进行镇痛、祛肿、缓解疲劳等治疗效果,广泛应用于肌肉、关节、组织等治疗场景。目前使用的磁振热治疗仪包括主机、支架和两组及以上磁力线导子,能够同时对多个身体部位进行治疗。现有的磁振热治疗仪的磁力线导子和电源连接线插接位置是确定的,磁振热治疗仪的显示屏位置也是固定的,在使用时磁力线导子靠近使用者一侧、显示屏靠近医护人员一侧才能方便使用不会互相阻碍,而且,这样一个设备也不适合放在室内中央位置,通常都是依靠墙、家具等摆放,又要满足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和使用者治疗,由于显示屏和磁力线导子的位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常常会出现将磁力线导子从输出端牵引至磁振热治疗仪的另一侧使用,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几根磁力线导子的线交叉缠绕还会在插头位置松动,造成接触问题,使用者并不了解磁振热治疗仪的使用方式,只有医护人员了解,当磁力线导子的插头位置松动影响使用时,使用者也不能及时发现并得知是否终止了治疗,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振热治疗仪,解决了现有的磁振热治疗仪的磁力线导子和显示屏的位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使用过程带来麻烦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振热治疗仪,包括主机本体、支架本体、底座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且支架本体的内部设置多层隔板本体,所述主机本体位于支架本体的上方,所述主机本体内部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机本体外部设置的电源线的一端插接,所述主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支架本体与主机本体之间设置有副机,所述副机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支架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圆筒,所述副机上表面中央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圆槽,所述副机通过圆槽活动套接在固定圆筒的表面,且固定圆筒与主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筒的表面对应副机的外壳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流利条轮,所述第一流利条轮与圆槽的内壁滚动连接,所述固定圆筒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流利条轮,所述第二流利条轮与副机外壳内壁的顶部滚动连接,所述固定圆筒的表面设置有走线通槽,所述走线通槽位于环形挡板的下方,所述副机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在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副机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副机外部设置的多
根引导线的一端插接,多根所述引导线另一端均分别设置有磁力导子。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与多层隔板本体组成多个正面和背面敞口的置物空间。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线位于第一把手的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副机、主机本体与支架本体顶部的长和宽均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圆筒的外径至少为主机本体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流利条轮包括分别与副机顶部和底部外壳对应的两组,且第一流利条轮在固定圆筒的圆周上等距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流利条轮的每个单独辊轮均沿着环形挡板的径向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呈圆形位于固定圆筒轴线上的半圆弧形,且限位柱位于限位槽顺时针方向的一端内部。
[0014]优选的,所述走线通槽内壁两侧之间的夹角为45
°
至60
°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振热治疗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机本体、副机、固定圆筒、第一流利条轮、环形挡板、第二流利条轮、走线通槽、限位槽和限位柱,主机本体、支架本体、环形挡板和固定圆筒能够避免副机晃动,磁振热治疗仪的部根据装配位置分别安装在主机本体和副机的内部,如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设置在主机本体和副机内部,并且主机本体和副机通过固定圆筒和走线通槽设置线路,第一流利条轮、第二流利条轮使得副机能够绕固定圆筒转动,限位槽和限位柱限制了副机只能绕固定圆筒从正面转动半圈,即输出模块从主机本体的右侧、正面和左侧之间的范围内可以调整方向,磁力导子可以根据磁振热治疗仪的摆放位置、使用者的位置和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位置进行调整方向,从而达到避免引导线在磁振热治疗仪的正面交叉牵引的效果,给使用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磁振热治疗仪的磁力线导子和显示屏的位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使用过程带来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主机本体和副机位置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主机本体和副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固定圆筒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固定圆筒正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环形挡板俯视图。
[0024]图中:1、主机本体;2、支架本体;3、底座;4、万向轮;5、隔板本体;6、电源模块;7、电源线;8、第一把手;9、副机;10、第二把手;11、固定圆筒;12、圆槽;13、第一流利条轮;14、环形挡板;15、第二流利条轮;16、走线通槽;17、限位槽;18、限位柱;19、输出模块;20、引导线;21、磁力导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磁振热治疗仪,包括主机本体1、支架本体2、底座3和万向轮4,万向轮4安装在底座3的底部,支架本体2设置在底座3的上表面,且支架本体2的内部设置多层隔板本体5,主机本体1位于支架本体2的上方,主机本体1内部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模块6,电源模块6与主机本体1外部设置的电源线7的一端插接,主机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把手8,支架本体2与主机本体1之间设置有副机9,副机9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10,支架本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圆筒11,副机9上表面中央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圆槽12,副机9通过圆槽12活动套接在固定圆筒11的表面,且固定圆筒11与主机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圆筒11的表面对应副机9的外壳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流利条轮13,第一流利条轮13与圆槽12的内壁滚动连接,固定圆筒11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挡板14,环形挡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流利条轮15,第二流利条轮15与副机9外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振热治疗仪,包括主机本体(1)、支架本体(2)、底座(3)和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安装在底座(3)的底部,所述支架本体(2)设置在底座(3)的上表面,且支架本体(2)的内部设置多层隔板本体(5),所述主机本体(1)位于支架本体(2)的上方,所述主机本体(1)内部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6)与主机本体(1)外部设置的电源线(7)的一端插接,所述主机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把手(8),所述支架本体(2)与主机本体(1)之间设置有副机(9),所述副机(9)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10),所述支架本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圆筒(11),所述副机(9)上表面中央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圆槽(12),所述副机(9)通过圆槽(12)活动套接在固定圆筒(11)的表面,且固定圆筒(11)与主机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筒(11)的表面对应副机(9)的外壳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流利条轮(13),所述第一流利条轮(13)与圆槽(12)的内壁滚动连接,所述固定圆筒(11)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挡板(14),所述环形挡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流利条轮(15),所述第二流利条轮(15)与副机(9)外壳内壁的顶部滚动连接,所述固定圆筒(11)的表面设置有走线通槽(16),所述走线通槽(16)位于环形挡板(14)的下方,所述副机(9)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限位槽(17)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柱(18),所述限位柱(18)固定连接在支架本体(2)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向琼熊天鸿雷江舒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