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44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所述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格网;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底面平行;加水结构,所述加水结构包括三通管、钢管和多个花管,用于输送水源的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钢管的侧壁线性分布有多个用于添加水量的所述花管,所述花管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及其所述格网平行,且所述钢管背离所述花管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的所述三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具有操作灵活、对堆石料料源的加水效率高、加水效果好的优点。效果好的优点。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两河口水电站拦河大坝采用砾石土直心墙堆石坝,在大坝的建造过程中,坝体填筑料分为砾石土心墙料、接触黏土料、反滤料、过渡料、堆石料、护坡料,在堆石料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堆石料按比例加水。
[0003]然而传统的堆石料料源在使用时,通过水管往卡车内部的堆石料进行加水,加水的效率低,操作灵活性差,且对堆石料加水的均匀性差,进而影响后期的生产加工。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灵活、对堆石料料源的加水效率高、加水效果好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格网,用于清理卡车上的车轮上废屑的所述格网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卡合;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底面平行;加水结构,用于对堆石料进行加水的所述加水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加水结构包括三通管、钢管和多个花管,用于输送水源的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钢管的侧壁线性分布有多个用于添加水量的所述花管,所述花管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及其所述格网平行,且所述钢管背离所述花管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的所述三通管。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撑、第一限位杆和四个预埋杆,四个所述预埋杆矩形阵列预埋于所述混凝土底板,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预埋杆卡合,所述第一限位杆嵌入所述预埋杆的端部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预埋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一体铸造,与所述花管垂直的设于所述花管的同一端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所述连接撑。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预埋齿,多个圆锥体结构的所述预埋齿圆周阵列设于所述预埋杆,所述预埋齿与所述预埋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支撑杆抵触,正六边形结构的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支撑杆卡合,所述支撑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花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框。
[0010]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有四棱台结构的用于收纳污水和废屑的收纳室,所述格网设于所述收纳室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内部设有线性分布的用于支撑所述格网的支撑柱,所述格网与所述支撑柱抵触,且所述支撑柱为梯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内部设有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槽、排污管和多个第二导流槽,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柱及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侧壁围成所述第二导流槽,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内部设有用于收纳污水的所述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导流槽导通,所述排污管贯穿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槽导通,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底面距离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底面的距离从所述排污管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底面距离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底面的距离从所述排污管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所述三通管的设置便于在所述三通管上安装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便于在电磁阀门损坏时临时使用机械阀门,进而大大提高堆石料加水的稳定性能,同时所述钢管的侧壁线性分布有多个用于加水的所述花管,所述花管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使用使线性分布的所述花管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顶端,当上坝车辆进入所述混凝土底板上的所述格网上时候,线性分布的所述花管均匀的对卡车上的堆石料进行加水,对上坝车辆的自动、准确加水,大大提高了加水的效率及其质量,同时所述花管线性分布,提高了加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混凝土底板与格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所示的混凝土底板与收纳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混凝土底板,2、第一支撑结构,21、支撑杆,22、连接撑,23、第一限位杆,24、预埋杆,25、预埋齿,3、第二支撑结构,31、支撑框,32、第二限位杆,4、收纳室,5、加水结构,51、三通管,52、钢管,53、花管,6、格网,7、收纳结构,71、第一导流槽,72、排污管,73、第二导流槽,8、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混凝土底板与格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混凝土底板与收纳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1;格网6,用于清理卡车上的车轮上废屑的所述格网6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卡合;第一支撑结构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第二支撑结构3,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背离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与所述混凝土
底板1的底面平行;加水结构5,用于对堆石料进行加水的所述加水结构5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所述加水结构5包括三通管51、钢管52和多个花管53,用于输送水源的所述钢管5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所述钢管52的侧壁线性分布有多个用于添加水量的所述花管53,所述花管53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及其所述格网6平行,且所述钢管52背离所述花管53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的所述三通管51。
[002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杆21、连接撑22、第一限位杆23和四个预埋杆24,四个所述预埋杆24矩形阵列预埋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所述第一限位杆23与所述预埋杆24卡合,所述第一限位杆23嵌入所述预埋杆24的端部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23与所述预埋杆2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第一限位杆23一体铸造,与所述花管53垂直的设于所述花管53的同一端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21之间设有所述连接撑22;将所述预埋杆24和所述预埋齿25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内部,将所述第一限位杆23与所述预埋杆24卡合,将所述第一限位杆23与所述预埋杆24通过螺栓固定,将垂直与所述花管53的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杆2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撑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格网,用于清理卡车上的车轮上废屑的所述格网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卡合;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混凝土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底面平行;加水结构,用于对堆石料进行加水的所述加水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加水结构包括三通管、钢管和多个花管,用于输送水源的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钢管的侧壁线性分布有多个用于添加水量的所述花管,所述花管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及其所述格网平行,且所述钢管背离所述花管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的所述三通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撑、第一限位杆和四个预埋杆,四个所述预埋杆矩形阵列预埋于所述混凝土底板,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预埋杆卡合,所述第一限位杆嵌入所述预埋杆的端部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预埋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一体铸造,与所述花管垂直的设于所述花管的同一端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所述连接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石料料源坝外自动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预埋齿,多个圆锥体结构的所述预埋齿圆周阵列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新军张磊王源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