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40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属于交通运输辅助检修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主支架板;在主支架板上通过竖向支杆组安装有副支架板;在副支架板上设置了有一个以上可转动的活动滚轮;活动滚轮可沿轨道进行移动;在主支架板的下部还安装有电池仓;在电池仓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解决常规人工检测桥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准确性差,精度低的问题。精度低的问题。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辅助检修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行业现状
[0003]公路桥梁的建设规模直线上升,桥梁是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全与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桥梁由于长时间遭受风沙和降雨的侵蚀,劣变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外界因素是导致桥梁形成较大外观病害的直接原因。同时车流密度日益增大,超载等现象对桥梁造成的损害也不容小觑,从而导致桥梁整体性能大大降低。老式的桥梁检测方法耗时且无显著效果,且桥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桥梁养护是公路养护中的重要一环,但因为桥梁构件数量繁多且不宜直接观测,传统桥梁病害主要依靠人工裸眼或使用桥梁检测车辆检测。这些检测方法或费时耗力或成本颇高,同时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0004]我国桥梁检测研究起步时间晚,研究规模普遍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的桥梁检测以人工现场调查法为主,而人工现场调查方法有以下四种较为常用:
[0005]1)检测人员利用望远镜等设备对桥梁进行远距离观察;远距离观察工作量较大,速度较慢,效率低,容易造成检测人员眼睛疲劳,漏检率高,桥梁下部地面条件不允许等;
[0006]2)检测人员借助桥梁检测车近距离观察桥梁;桥梁检测车费用昂贵,不易普及,占用桥面车道,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容易对交通造成拥堵。检测人员在起落架上行走,保护措施不足,存在严重地安全隐患;
[0007]3)检测人员采用长焦相机远距离拍摄桥梁病害;长焦相机受到光照、分辨率、拍摄角度的限制较多,对工作场景要求高不适合普及;
[0008]4)检测人员搭设支架近距离观察桥梁。搭设支架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较大。
[0009]但这些手段显然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此,一种能够用在桥梁检修上的辅助装置是目前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以解决常规人工检测桥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准确性差,精度低的问题。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它包括主支架板;在主支架板上通过竖向支杆组安装有副支架板;在副支架板上设置了有一个以上可转动的活动滚轮;活动滚轮可沿轨道进行移动;在主支架板的下部还安装有电池仓;在电池仓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板。
[0013]优选的,竖向支杆组设置在主支架板的同一个侧沿上;竖向支杆组包括固定在主支架板两个端侧部位的侧部支杆和安装在主支架板中部位置的加强支杆。
[0014]进一步的,加强支杆为一个L型板结构,且在该L型板的夹角部位还设置有加强筋;侧部支杆与加强支杆均通过螺栓组件与主支架板及副支架板进行连接。
[0015]优选的,副支架板为一个工字形平板结构,在副支架板端部横杆位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部支杆和辅助辊轮;且在副支架板上还设置有两个轴承台;活动滚轮上的转轴穿过该轴承台进行设置;且辅助辊轮相比活动滚轮的安装位置更接近轨道。
[0016]优选的,在主支架板上设置竖向支杆组的一侧还安装有轴承端板;在轴承端板的上部与辅助辊轮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异形卡台。
[0017]优选的,电池仓包括水平截面呈匚字型的主边框;承载板设置在主边框的底部,在主边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板;在第一顶板上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顶板。
[0018]进一步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为呈上下榫槽配合的异形板结构,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开有若干个防震工艺槽孔。
[0019]优选的,在承载板设置有若干个工艺孔,且该工艺孔呈行列均匀分布在承载板上。
[0020]优选的,轨道为竖向横截面呈F字形的带槽轨道结构。
[0021]本技术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22]1、本技术能够通过承载板配合检测设备进行安装,同时稳定的带进相应位置进行检测,其安全性强,且在特大桥有横向风的地域有着很好的优势、稳定、轻便,本技术具有安全性极高、运动稳定、结构简单的优势,方便安装的优点;
[0023]2、通过活动滚轮在轨道上进行和辅助辊轮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移动并同时进行修正位置达到使其到相应位置,具有路径统一、运行位置固定的优点。
[0024]3、本技术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有效降低失误导致发生事故,避免因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大幅度降低带来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装置拆除轨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装置拆解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实施例中主支架板、竖向支杆组与副支架板的配合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实施例中电池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中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实施例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实施例中轴承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轴承端板的俯视图;
[0034]图10是轴承端板的仰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主支架板,2、竖向支杆组,2A、侧部支杆,2B、加强支杆,3、副支架板,3A、辅助辊轮,3B、轴承台,4、活动滚轮,5、轨道,6、电池仓,6A、主边框,6B、第一顶板,6C、第二顶板,7、承载板,8、轴承端板,8A、异形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37]实施例:
[0038]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它包括主支架板1;在主支架板1上通过竖向支杆组2安装有副支架板3;在副支架板3上设置了有一个以上可转动的活动滚轮4;活动滚轮4可沿轨道5进行移动;在主支架板1的下部还安装有电池仓6;在电池仓6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板7。
[0039]竖向支杆组2设置在主支架板1的同一个侧沿上;竖向支杆组2包括固定在主支架板1两个端侧部位的侧部支杆2A和安装在主支架板1中部位置的加强支杆2B。
[0040]加强支杆2B为一个L型板结构,且在该L型板的夹角部位还设置有加强筋;侧部支杆2A与加强支杆2B均通过螺栓组件与主支架板1及副支架板3进行连接。
[0041]副支架板3为一个工字形平板结构,在副支架板3端部横杆位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部支杆2A和辅助辊轮3A;且在副支架板3上还设置有两个轴承台3B;活动滚轮4上的转轴穿过该轴承台3B进行设置;且辅助辊轮3A相比活动滚轮4的安装位置更接近轨道5。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轴承台3B为圆拱形过孔M8固定支台。
[0042]在主支架板1上设置竖向支杆组2的一侧还安装有轴承端板8;在轴承端板8的上部与辅助辊轮3A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异形卡台8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支架板(1);在主支架板(1)上通过竖向支杆组(2)安装有副支架板(3);在副支架板(3)上设置了有一个以上可转动的活动滚轮(4);活动滚轮(4)可沿轨道(5)进行移动;在主支架板(1)的下部还安装有电池仓(6);在电池仓(6)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竖向支杆组(2)设置在主支架板(1)的同一个侧沿上;竖向支杆组(2)包括固定在主支架板(1)两个端侧部位的侧部支杆(2A)和安装在主支架板(1)中部位置的加强支杆(2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支杆(2B)为一个L型板结构,且在该L型板的夹角部位还设置有加强筋;侧部支杆(2A)与加强支杆(2B)均通过螺栓组件与主支架板(1)及副支架板(3)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辅助检修用轨道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副支架板(3)为一个工字形平板结构,在副支架板(3)端部横杆位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部支杆(2A)和辅助辊轮(3A);且在副支架板(3)上还设置有两个轴承台(3B);活动滚轮(4)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帅罗元群喻远国杨先吕杨天鹏代威金正宏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