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35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单元、第二混合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所述第一混合单元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管体、第二混合管体,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为管道混合部分或机械混合部分,所述压滤脱水单元包括有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内的滤布运行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设备能耗低,对场地要求低,便于迁移,便于后续处理,尤其适用于小型城镇污水厂所产生的污泥及固废的脱水处理。的污泥及固废的脱水处理。的污泥及固废的脱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的
,涉及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城镇小型水厂数量也不断增多,以至于产生大量表面湿度高的剩余污泥。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减少固体的水分含量不仅可以减少运输和处置成本,还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利用,例如堆肥处理,可以将气味问题降至最低,并使得污泥处理更加容易。由于污泥脱水复杂的方式及产品结构,现代污水厂固体脱水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0003]通常污泥先进行预处理,改善脱水性能后再脱水。最通用的预处理方法是投加无机盐或高分子混凝剂。脱水方式分为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污泥自然干化的脱水效果,受当地降雨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影响。自然干化法一般适宜于在干燥、少雨、沙质土壤地区采用。机械脱水法有过滤和离心法。过滤是将湿污泥用滤层过滤,使水分渗过滤层,脱水污泥则被截留在滤层上。离心法是借污泥中固、液比重差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倾向达到泥水分离。
[0004]中国专利CN105658586A公开了一种带式压滤机,污泥从下方进泥口进入,被包裹在两条滤布中,通过滚筒挤压滤布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最终将泥饼通过排口排出。装置内含两条滤布,通过增加滤带缠绕中心辊的次数可以使得装置变的紧凑,并在一对滤布与另一对之间添加中间件减少装置的内部摩擦。
[0005]普通带式压滤机整体噪音较小,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且维修费用较低。但具有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以及冲洗水量较大等缺点。对于小型城镇污水厂来说,装置虽然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到目标值以下,但其设备体积、能耗和水耗问题,并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0006]中国专利CN210065513U公开了一种离心脱水多向排泥装置,污泥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进料,脱水后分别通过多个出料口进入运输车或其他装置。装置设有多个出泥口,不同出口之间可互为备用,保证装置的整体运行效率。
[0007]离心脱水机占地面积适中,所需冲洗水量较低,所需操作人员少,其设备费用、运行费用与带式压滤机相似,但预处理药剂消耗量较高,产生的噪音较大。尽管该离心脱水机可以做到多向排泥,但对污水厂来说,前端的药剂投加量和运行时噪声过大仍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0008]中国专利CN104922962A公开了一种单滤带式压滤机,采用单条滤带,由滤带压滤脱水,压榨力由金属网带提供,脱水物料在滤带和金属网带的包裹下通过压榨辊下的高压压滤区压滤脱水,压榨力大小由金属网带张紧辊调节。
[0009]单滤带压滤机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单滤带式压滤机使用双层滤带时由于压滤区上下滤带回转半径不同、通过压榨区线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折带、起鼓的缺陷,整机结构获得
最大限度的简化,故障点大为减少,整机运行可靠性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但其只采用机械压滤,且冲洗水量要求较大,所需的能耗较高,很难做到污泥的节能减量处理。
[0010]以上专利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泥脱水设备进行了改进,但是仍需要减少污泥脱水装置的占地面积和操作运行费用。因不同污水厂进水水质大不相同,不同污水厂的污泥各项指标也不相同,需要保证装置的广泛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可以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完全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污泥或固体废弃物脱水处理,尤其适合进水水质波动的中小型城镇污水厂污泥脱水处理。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单元、第二混合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所述第一混合单元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管体、第二混合管体,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为管道混合部分或机械混合部分,所述压滤脱水单元包括有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内的滤布运行区。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管体的进口端设有进泥口。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管体上设有第一絮凝剂导入管。
[001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絮凝剂导入管的出料端侧壁上设有多个出药孔。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管体内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混合管体与第二混合管体之间设有多孔的隔板,所述挡板呈圆锥体且底面与隔板相连接。
[0017]更优选地,所述挡板的锥角角度为90~120
°

[0018]更优选地,所述隔板呈圆形,所述隔板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混合管体的内径。
[0019]更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50~150mm。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管体上设有流量传感器及浓度传感器。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体的出口端设有排泥口。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体上设有第二絮凝剂导入管。
[0023]优选地,所述管道混合部分为多排并联管道。
[0024]优选地,所述机械混合部分为槽式反应罐。
[0025]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体、管道混合部分、机械混合部分内均设有搅拌机构。
[0026]更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为框式或桨叶式机械搅拌装置。
[002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为桨叶式机械搅拌装置时,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外接有电机。
[0028]最优选地,所述搅拌桨的桨刃形状选自直边、锯齿边或波浪边中的一种。
[0029]优选地,所述滤布运行区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布料模块、第一拖辊、压料段、第二拖辊,所述第一拖辊与第二拖辊沿滤布运行方向形成滤布运行回路。
[0030]更优选地,所述布料模块为至少一根进料管。
[003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拖辊与压料段之间区域下方设有上集水盘。
[0032]更优选地,所述压料段内沿滤布运行方向依次设有预压模块、主压模块、终压模
块,所述预压模块沿滤布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预压辊及第二预压辊,所述主压模块沿滤布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主压辊及第二主压辊,所述终压模块沿滤布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终压辊、第二终压辊及第三终压辊,所述压料段下方设有下集水盘。
[003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压辊和第二预压辊的直径为258~288mm。
[0034]更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压辊和第二主压辊的直径为258~288mm。
[003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终压辊、第二终压辊和第三终压辊的直径为158~182mm。
[0036]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拖辊和第二拖辊外包有胶层。
[0037]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拖辊和第二拖辊外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与链轮啮合,所述链轮外接有电机。
[0038]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拖辊下方设有刮泥板,所述第二拖辊向第一拖辊方向运行的滤布上依次设有清洗盒、纠偏辊、张紧辊。
[003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洗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单元、第二混合单元(26)、压滤脱水单元,所述第一混合单元沿污泥进料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混合管体(18)、第二混合管体(19),所述第二混合单元(26)为管道混合部分或机械混合部分,所述压滤脱水单元包括有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内的滤布运行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8)的进口端设有进泥口(17);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9)的出口端设有排泥口(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8)上设有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9)上设有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8)内设有挡板(24),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8)与第二混合管体(19)之间设有多孔的隔板(23),所述挡板(24)呈圆锥体且底面与隔板(2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混合部分为多排并联管道;所述机械混合部分为槽式反应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泥浓度的V型带式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燕霞郭靖张杰宗全喜唐秀华魏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