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1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的底端设置有外管,所述内管外侧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外管两侧的内部皆设置有拆分组件,所述外管的外侧套设有防滑套,所述外管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外伸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拆分组件,可以只需通过拆分组件的作用而使内管侧壁的第一定位组件与外管分离,使得可以实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伸缩,无需向下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定位组件的作用,可以使外伸环与外管的连接较为牢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脊柱退变性疾病是脊柱患疾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常见的种类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滑脱,上述疾病均可能造成硬膜或神经受压迫,因此,需要进行椎板的切除减压手术,椎间孔减压钳主要应用于脊柱手术中,通过去除椎板,暴露出脊髓神经。
[0003]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号CN 111904545 A公开了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包括钳身、钳爪、钳杆、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所述钳爪转动连接在所述钳身上,所述钳杆固定在所述钳身上,所述第一钳嘴安装固定在所述钳杆端部,所述第二钳嘴转动连接在所述钳杆端部,所述导筒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滑动连接在所述外管内,钳体依靠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实现切断功能,并依靠动力组件带动第二钳嘴转动,其使用灵活可靠、制造方便;且本枪钳中提供了导筒用于钳体使用时的引导,由于导筒由可伸缩的内管和外观组成,故其可以进行伸缩,能够避免钳体在手术插入导筒时进入有菌区域,防止感染,再者,由于在导筒的底端设置有吸附组件,故方便了对导筒的固定。
[0004]上述专利中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卡柱、卡槽进行固定,在需要将内管缩入外管内时,需要稍用力向下按压才能使卡柱与卡槽分离,使得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外伸环与外管仅通过螺纹环槽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以解决现有抢钳用导筒的内管在缩入外管内时,需要稍用力向下按压才能使卡柱与卡槽分离,使得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外伸环与外管仅通过螺纹环槽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容易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的底端设置有外管,所述内管外侧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外管两侧的内部皆设置有拆分组件,所述外管的外侧套设有防滑套,所述外管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外伸环,所述外伸环的一侧位于外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所述外伸环的底端设置有锥环部,所述锥环部的外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周设置有硅胶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只需通过拆分组件的作用而使内管侧壁的第一定位组件与外管分离,使得可以实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伸缩,无需向下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影响,第二定位组件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定位组件的作用,可以使外伸环与外管的连接较为牢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从而避免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也便于在需要时对外伸环进行拆卸,防滑套与弹性凸点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摩擦力,避
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挡柱,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部位于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外管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与挡柱相匹配的挡槽,所述挡柱与第一活动槽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内管与外管定位在一起,使得可以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拆分组件包括按压板,所述外管两侧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按压板与第二活动槽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只需通过拆分组件的作用而使内管侧壁的第一定位组件与外管分离,使得可以实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伸缩,无需向下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影响。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套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弹性凸点,所述弹性凸点与防滑套皆为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卡板,所述外管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外伸环一侧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支撑板与外伸环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卡板、卡槽卡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定位组件的作用,可以使外伸环与外管的连接较为牢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从而避免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也便于在需要时对外伸环进行拆卸。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拆分组件,可以只需通过拆分组件的作用而使内管侧壁的第一定位组件与外管分离,使得可以实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伸缩,无需向下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影响;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定位组件的作用,可以使外伸环与外管的连接较为牢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从而避免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也便于在需要时对外伸环进行拆卸;
[0019]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滑套,且防滑套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弹性凸点,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3]图中:1、内管;2、第一定位组件;201、第一弹簧;202、挡柱; 203、挡槽;3、拆分组件;301、按压板;302、第二弹簧;4、防滑套;5、第二定位组件;501、第三弹簧;502、卡板;503、
卡槽;6、外管;7、外伸环;8、锥环部;9、固定环;10、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6]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如图2

3所示,包括内管1,内管1外侧的底端设置有外管6,内管1外侧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2,可以使内管1与外管6定位在一起,使得可以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外管6两侧的内部皆设置有拆分组件3,可以只需通过拆分组件3的作用而使内管1侧壁的第一定位组件2与外管6分离,使得可以实现内管1与外管6之间的伸缩,无需向下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影响,外管6的外侧套设有防滑套4,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外管6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外伸环7,外伸环7的一侧位于外管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5,外伸环7的底端设置有锥环部8,锥环部8的外周设置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外周设置有硅胶圈10。
[0027]请参阅图2,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挡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包括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外侧的底端设置有外管(6),所述内管(1)外侧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2),所述外管(6)两侧的内部皆设置有拆分组件(3),所述外管(6)的外侧套设有防滑套(4),所述外管(6)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外伸环(7),所述外伸环(7)的一侧位于外管(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5),所述外伸环(7)的底端设置有锥环部(8),所述锥环部(8)的外周设置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外周设置有硅胶圈(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抢钳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挡柱(202),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部位于挡槽(20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201),所述外管(6)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与挡柱(202)相匹配的挡槽(203),所述挡柱(202)与第一活动槽通过第一弹簧(201)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丁文程细高徐艳杰付晓玲殷明吴添龙曹健邓见键汤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