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坤玉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10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涵洞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包括涵洞本体,所述涵洞本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盒,所述垃圾收集盒的底部与涵洞本体的底部相互贴合,所述垃圾收集盒为中空结构且没有前侧表面,所述涵洞本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涵洞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隔门与第二阻隔门,所述第一阻隔门与第二阻隔门均为四方形框架且上端为弧形,所述第一阻隔门与第二阻隔门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该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具备垃圾不会对滤网上的滤孔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水流量的正常流通,同时保证对水中含有的垃圾进行阻挡收集。行阻挡收集。行阻挡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涵洞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是设于路基下的排水孔道,通常有洞身洞口建筑两大部分组成。洞身由若干管节组成,是涵洞的主体。它埋在路基中,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以便排水;端墙和翼墙位于入口和出口及两侧,起挡土和导流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不受水流冲刷,随着公路铺设的大力普及,在一些特殊地区,涵洞的使用也在大量的增多。
[0003]为了防止水流内部的垃圾跟随水流流入下游,进而现有的大部分涵洞内部会设置有滤网对垃圾进行阻挡,但是当水流过大时,垃圾会随着水的冲击力依附在滤网上,进而垃圾会对滤网上的滤孔造成一定程度的堵塞,进而影响正常的排水量,进而造成排水量减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具备当水流过大时也可以对垃圾进行阻挡,同时垃圾不会对滤网的滤孔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正常的排水量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大部分涵洞内部会设置有滤网对垃圾进行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包括涵洞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本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0),两个所述卡块(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盒(2),所述垃圾收集盒(2)的底部与涵洞本体(1)的底部相互贴合,所述垃圾收集盒(2)为中空结构且没有前侧表面,所述涵洞本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涵洞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隔门(4)与第二阻隔门(5),所述第一阻隔门(4)与第二阻隔门(5)均为四方形框架且上端为弧形,所述第一阻隔门(4)与第二阻隔门(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6),所述第一阻隔门(4)与第二阻隔门(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内置槽(19),所述内置槽(19)上设置有水量过大防堵塞垃圾收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盒(2)的上表面开设有垃圾槽(3),所述垃圾收集盒(2)的外表面为镂空状,所述垃圾收集盒(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垃圾收集盒(2)通过开设的滑槽(11)滑动连接在卡块(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过大防堵塞垃圾收集装置包括两个转动杆(16),两个所述转动杆(16)分别转动连接在内置槽(19)的内部,所述第一阻隔门(4)与第二阻隔门(5)的上端均开设有通孔(17),两个所述通孔(17)与两个内置槽(19)相互连通,两个所述转动杆(16)的上端均延伸至通孔(17)的内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坤玉
申请(专利权)人:朱坤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