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78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多个种子斗,每个种子斗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排种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所有排种管;排种管的上部设置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内设置有转筒,转筒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转筒的轴线与圆柱管的轴线为同一条轴线,转筒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插接口,插接口上插接有扇叶,扇叶的顶端与圆柱管的内圆柱面接触,且扇叶的顶端能够位于种子斗的排种口内。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利用排种管内的扇叶将种子斗内的小麦种带入到排种管内,避免小麦种板结堵塞排种口,并随着扇叶和窝眼轮的转动,实现小麦种的精量播种。的精量播种。的精量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对小麦进行种植和管理,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一般采用播种机同时进行多排播种。所以现有的播种机上会设置一个具有较大容积的种子斗,并将种子斗的下方与多个排种管连通。而且为了保证播种机可以一次前进足够的距离,农民一般会一次性在种子斗内堆积大量的小麦种,但现有的小麦精量播种机播种时一般为单粒播种或双粒播种。所以,当前期种子斗内小麦种数量过多时,受上方小麦种的重力影响,下端的小麦种之间容易发生板结,使下端的小麦种不能顺利地从排种口中排出。若播种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这种状况,则会导致对应种沟上出现部分区域没有小麦种的现象,甚至需要农民后续补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小麦精量播种机排种机构的种子斗内容易发生小麦种板结、排种口堵塞的缺陷,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保证小麦种能够顺利地从种子斗中排出,进而实现精量播种。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至少安装有三个种子斗,每个种子斗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排种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的上部设置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内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转筒的轴线与圆柱管的轴线为同一条轴线,所述转筒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插接有扇叶,所述扇叶的顶端与圆柱管的内圆柱面接触,所述扇叶的顶端能够位于种子斗的排种口内。这样由于每个排种管上设置有一个种子斗,大量的减少了种子斗内堆积的小麦种数量,而且设置在排种管内的扇叶可以将位于种子斗排种口处的小麦种带入到相邻两个扇叶之间的空隙内,避免小麦种板结后不能顺利落入排种管内。并且随着扇叶的转动,小麦种能够从排种管下方的开口处滑落,实现小麦种的播种。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圆柱管的下端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与圆柱管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有方管,所述方管内设置有窝眼轮,所述窝眼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窝眼轮的外圆柱面与方管的内壁相切,窝眼轮的外圆柱面上均匀设置有凹槽,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在圆柱管下方的窝眼轮,控制小麦种的排出数量,从而保证小麦种在播种时能够实现单粒播种或双粒播种。而且对于多落入凹槽的小麦种,还可以通过方管的内壁将其扫出,避免一个位置种入的小麦种过多。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扇叶包括长板和短板,长板的一端与转筒插接,长板的另一端与短板垂直连接,所述长板和短板构成“L”形,所述短板能够与圆柱管的
内圆柱面接触,这样在扇叶的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短板将堆积在下部的小麦种拨落到相邻两个扇叶之间的空隙内,保证相邻两个扇叶之间含有充足的小麦种。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排种管的前壁为可拆卸结构,从而方便对排种管内的扇叶进行安装或拆卸,同时方便对排种管内的其他结构进行检修。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种子斗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落种孔。这样可以通过过滤板对倒入种子斗的小麦种进行筛选,避免石子等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种子斗下部,从而导致排种管内发生堵塞等现象。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种子斗上用来与支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螺母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小麦播种密度灵活地调整相邻种子斗之间的距离。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立柱为伸缩杆,所述横梁为伸缩杆。这样可以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小麦的种植深度灵活地调整支架上立柱高度和横梁长度,使整个排种机构和待播种土地相适应。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在排种管内的扇叶将堆积在种子斗下方的小麦种拨落到排种管内,避免过多的小麦种板结在种子斗的下部,而且小麦种可以随扇叶的转动依次从排种管中掉落。另外,本技术还在转筒的下方设置有窝眼轮,通过设置在窝眼轮外圆柱面上的凹槽,可以进一步保证小麦种掉落的数量,避免单位面积内小麦种的播种数量过多,从而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
[0012]此外,本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中,1.排种管,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驱动机构,5.立柱,6.横梁,7.种子斗,8.传动机构,9.过滤板,10.转筒,11.长板,12.短板,13.窝眼轮,14.方管,15.圆柱管,16.T型槽,17.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下面对本技术中出现的关键术语进行解释。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立柱5,两端的立柱5之间设置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可拆卸安装有种子斗7,所述种子斗7的数量至少有三个。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横梁6上用来与种子斗7接触的一面沿长度方向设置T型槽16,在T型槽16内设置螺栓,所述种子斗7上与横梁6接触的一侧上设置通孔,设置在T型槽16内的螺栓穿过通孔后通过螺母将种子斗7安装在横梁6上。在种子斗7内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9,所述过滤板9上设置有多个落种孔,所述落种孔的尺寸与小麦种的尺寸相适应。此外,当本排种机构用于其他作物的播种时,所述落种孔的尺寸可以选择与所播种子规格相适应的尺寸。
[0020]在种子斗7的下部设置有排种管1,所述排种管1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圆柱管15和方管14,所述圆柱管15的下端与方管14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圆柱管15与方管14优选采用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圆柱管15的轴线为水平线,所述圆柱管1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种子斗7下端的排种口相对。所述圆柱管15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至少安装有三个种子斗(7),每个种子斗(7)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排种管(1);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传动连接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穿过所有排种管(1);所述排种管(1)的上部设置有圆柱管(15),所述圆柱管(15)内设置有转筒(10),所述转筒(10)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2)上,所述转筒(10)的轴线与圆柱管(15)的轴线为同一条轴线,所述转筒(10)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插接有扇叶(17),所述扇叶(17)的顶端与圆柱管(15)的内圆柱面接触,所述扇叶(17)的顶端能够位于种子斗(7)的排种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转轴(3),所述第二转轴(3)与第一转轴(2)传动连接;所述圆柱管(15)的下端设置有方管(14),所述方管(14)与圆柱管(15)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转轴(3)穿过所有方管(14),所述方管(14)内设置有窝眼轮(13),所述窝眼轮(1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3)上,窝眼轮(13)的外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升东高英波李宗新钱欣冯波王宗帅刘开昌王旭清司纪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