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76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包括双桩墙支护、钢板桩墙支护和角撑支护;双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中间区域,双桩墙支护包括朝基坑开挖侧依次紧密设置的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所述外桩墙支护由多根咬合的搅拌桩构成,所述内桩墙支护由多根等间隔设置的排桩构成,所述排桩的顶部通过冠梁相互连接;钢板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拐角区域,钢板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钢板桩构成,所述钢板桩通过腰梁相互连接;角撑支护包括水平设置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杆和钢连接管,钢筋混凝土连接杆与冠梁连接,钢连接管与腰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稳固,变形量易控制,形式简单,施工作业面大,绿色环保,综合造价低。综合造价低。综合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国内对市政工程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基坑工程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岩土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市政工程往往伴随复杂的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周边道路、建筑物等较多,基坑工程的安全问题不在是孤立的自身强度安全、变形安全等,还应包括基坑开挖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基坑工程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了支护结构设计、周边环境保护及工程造价控制等的系统课题。常见的支护形式有放坡法、钢板桩法、排桩法、地下连续墙法等形式,针对不同的基坑工程采用何种支护形式更经济、安全、科学、合理,是一个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0003]其中,放坡法是最为传统的基坑开挖形式,虽然其施工简单、工期快、造价低,但其缺点也明显:放坡占用的工作面较大,而市政工程通常周边用地比较紧张,因此该方案在市政深基坑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
[0004]钢板桩法也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具有施工快,可循环利用,不影响地下空间后期开发,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钢板桩刚度较小,属柔性结构,当基坑深度较大时,桩身变形量可能较大,周边环境要求较高时应慎用;且内支撑较密集,不利于施工的开展。
[0005]排桩法、地下连续墙等也是较为常见的支护形式,其自身刚度较大,施工工艺较成熟,能较好的确保基坑安全,同时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但需耗用大量钢筋和水泥,原材料生产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进场施工,施工作业面较大,且将永久留置在地下,不利于后期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综合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该支护结构体系安全稳固,变形量易控制,形式简单,施工作业面大,绿色环保,综合造价低。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双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中间区域,双桩墙支护包括朝基坑开挖侧依次紧密设置的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所述外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搅拌桩构成,所述内桩墙支护由多根等间隔设置的排桩构成,所述排桩的顶部通过冠梁相互连接;
[0010]钢板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拐角区域,钢板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钢板桩构成,所述钢板桩朝向基坑开挖的一侧通过腰梁相互连接;
[0011]角撑支护,包括水平设置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杆和钢连接管,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内桩墙支护上的冠梁连接,所述钢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钢板桩墙支护上的腰梁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钢连接管设置有多条,钢连接管相互平行且等间隔分布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杆与基坑相邻两边围成的三角区域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桩墙支护和所述内桩墙支护的顶部标高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杆由支撑钢筋浇筑混凝土制成,支撑钢筋锚入所述冠梁。
[0016]进一步地,所述钢连接管与所述腰梁焊接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桩为拉森钢板桩。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桩为灌注桩或SMW工法桩。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的采用了双桩墙支护、钢板桩墙支护和角撑支护,形成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双桩墙支护的内桩墙支护由多根排桩构成,排桩自身刚度大,桩身变形量小,有效减少地面的变形,钢板桩墙支护由多根钢板桩构成,钢板桩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而且能够重复使用,减少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0021](2)本技术的双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中间区域,双桩墙支护包括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钢筋混凝土连接杆与内桩墙支护上的冠梁连接,形成稳固的钢筋混凝土封闭支护结构,同时排桩自身刚度较大,支撑水平间距较大,形成较大的施工作业面,方便施工;
[0022](3)本技术的基坑四个角部采用角撑支护,角撑支护包括钢筋混凝土连接杆和钢连接管,不仅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快速形成支护体系,而且钢连接管也可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节约了资源,避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的示意图。
[0025]附图上的标记:1

搅拌桩、2

排桩、3

冠梁、4

钢板桩、5

腰梁、6

钢筋混凝土连接杆、7

钢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该支护结构体系包括双桩墙支护、钢板桩墙支护和角撑支护;双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中间区域,双桩墙支护包括朝基坑开挖侧依次紧密设置的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的顶部标高相同;外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搅拌桩1构成,内桩墙支护由多根等间隔设置的排桩2构成,排桩2的顶部通过冠梁3相互连接,排桩2自身刚度大,桩身变形量小,有效减少地面的变形;钢板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拐角区域,钢板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钢板桩4构成,钢板桩4为拉森钢板桩,钢板桩4朝向基坑开挖的一侧通过腰梁5相互连接,钢板桩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而且能够重复使用;角撑支护包括水平设置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杆6和钢连接管7,钢筋混凝土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内桩墙支护上的冠梁3连接,形成稳固的钢筋混凝土封闭支护结构,同时排桩2自身刚度较大,支撑水平间距较大,形成
较大的施工作业面,方便施工;钢连接管7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钢板桩墙支护上的腰梁5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钢连接管7设置有多条,钢连接管7相互平行且等间隔分布在钢筋混凝土连接杆6与基坑相邻两边围成的三角区域内,钢连接管7不仅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快速形成支护体系,而且钢连接管7也可以重复利用,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节约了资源,避免污染环境;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变形量小,施工快捷,整体造价低,能够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0027]本实施例中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杆6由支撑钢筋浇筑混凝土制成,支撑钢筋锚入冠梁3。
[0028]本实施例中的钢连接管7与腰梁5焊接固定。
[0029]本实施例中的排桩2采用灌注桩,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SMW工法桩。
[0030]本技术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不但能够应用于矩形基坑,还可以应用于异形基坑。
[0031]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中间区域,双桩墙支护包括朝基坑开挖侧依次紧密设置的外桩墙支护和内桩墙支护,所述外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搅拌桩构成,所述内桩墙支护由多根等间隔设置的排桩构成,所述排桩的顶部通过冠梁相互连接;钢板桩墙支护,位于基坑各边的拐角区域,钢板桩墙支护由多根相互咬合的钢板桩构成,所述钢板桩朝向基坑开挖的一侧通过腰梁相互连接;角撑支护,包括水平设置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杆和钢连接管,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内桩墙支护上的冠梁连接,所述钢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基坑相邻两边的钢板桩墙支护上的腰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