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156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包括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述事故浆液箱、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吸收塔中所排出浆液的流向;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分离出的溢流泵入到吸收塔中,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该系统在对吸收塔的倒浆处理过程中,采用低液位循环脱水处理工艺,通过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将吸收塔内浆液中的固体进行了分离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吸收塔内固体物质在其底部的沉积,很好地解决了倒浆时在吸收塔内形成大量沉积所带来的问题。大量沉积所带来的问题。大量沉积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厂环保脱硫装置停运后,在吸收塔需要检修时,必须将吸收塔内的石膏浆液倒至事故浆液箱内存储,方可对塔内设备进行检修。现有的倒浆操作,将石膏浆液向事故浆液箱内倒浆时,当吸收塔内的液位降至3.5m后,吸收塔浆液池内的搅拌器会自动保护而跳闸,使吸收塔内浆液池内的浆液失去扰动,从而快速沉淀在吸收塔底部而发生堆积,此时石膏浆液排出泵继续倒浆至2.5m后停止运行,剩余的浆液通过吸收塔的排浆门倒入到事故浆液箱。采用现有的操作方式倒浆时会造成石膏、砂砾等堆积物沉积到吸收塔底部,严重时可能达到千余吨,导致需要对吸收塔底部进行清理。对吸收塔沉积物的清理,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清理时间长,劳动量大,不仅严重影响吸收塔的检修工期,而且会影响到机组启动时间造成机组发电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解决在倒浆过程中倒浆塔内形成大量沉积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包括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
[0006]所述事故浆液箱、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吸收塔中所排出浆液的流向;
[0007]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分离出的溢流泵入到吸收塔中,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液位补充系统,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用于向吸收塔内补充液体,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有用于检测液位高度的至少两个液位传感器,两个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吸收塔内不同的高度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内的浆液液位高度为3

3.5m。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溢流箱和沿底座周向布置的多个旋流器,所述底座上沿其外缘设置有环形的沉砂箱,所述旋流器的沉砂口伸入到沉砂箱内,所述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到溢流箱。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箱内设置有环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将溢流箱内分隔成进液腔和呈环形的出液腔,所述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到进液腔。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箱为下端开口的腔体结构。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内沿其径向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的管道入口连接,所述进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进液管上位于吸收塔中心两侧的喷嘴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设置于吸收塔内浆液液面以下。
[0016]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7]该系统在对吸收塔的倒浆处理过程中,当吸收塔内的浆液排放至一定液位时,停止向事故浆液箱内倒浆,而是将吸收塔内的浆液泵入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经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对浆液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处理得到的溢流循环进入到吸收塔内,使吸收塔内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液位,直至吸收塔内浆液浓度降至一定值时,停止向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内泵液,此时再将吸收塔内剩余的浆液倒入到事故浆液箱内;由于采用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将吸收塔内浆液中的固体进行了分离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吸收塔内固体物质在其底部的沉积,很好地解决了倒浆时在吸收塔内形成大量沉积所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系统中旋流分离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系统中进液管在吸收塔内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0022]图中:100、吸收塔,200、事故浆液箱,300、旋流分离处理装置,301、底座,302、溢流箱,321、进液腔,322、出液腔,303、旋流器,304、沉砂箱,305、滤网,400、开关阀,500、进液管,600、喷嘴,700、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包括与吸收塔10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200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300;事故浆液箱200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300与吸收塔100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400,通过开关阀控制吸收塔向事故浆液箱或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泵液,控制吸收塔内浆液的流向。
[0025]本实施例中的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在进行倒浆处理时,采用低液位循环脱水处理工艺,利用在低液位时吸收塔内设置的机械搅拌器对浆液的扰动要比高液位时的扰动效果要更加强烈的原理,在将吸收塔内的浆液排放到一定液位时,通过机械搅拌器对浆液进行搅拌扰动,促使吸收塔底部堆积的石膏等固体颗粒物在吸收塔内形成循环流动,然后通过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对浆液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离处理,将吸收塔内浆液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离,从而能够防止在倒浆过程中固体颗粒等物质在吸收塔底部形成堆积。
[0026]该系统的操作过程为:
[0027]将吸收塔内的浆液倒入到事故浆液箱内,当吸收塔内浆液液位降至3.5m左右时,停止向事故浆液箱内倒浆;此时将吸收塔内的浆液泵入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中,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对浆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出浆液中的石膏等固体物质,同时分离出的溢流进入吸收塔内进行循环,使吸收塔内的液位能够维持在3

3.5m左右,实现对吸收塔内浆液的低液位循环脱水处理,直至吸收塔内浆液浓度降至1080kg/m3以下时,停止循环分离脱水操作,然后将吸收塔内剩余的浆液倒至事故浆液箱内。
[0028]本实施例中的旋流分离处理装置用于对吸收塔内的浆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如图2所示,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301、设置在底座上的溢流箱302和沿底座周向布置的多个旋流器303,底座301上沿其外缘设置有环形的沉砂箱304,旋流器303的沉砂口伸入到沉砂箱304内,旋流器303的溢流口连接到溢流箱302。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多个旋流器同时对浆液进行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述事故浆液箱、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吸收塔中所排出浆液的流向;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分离出的溢流泵入到吸收塔中,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液位补充系统,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用于向吸收塔内补充液体,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有用于检测液位高度的至少两个液位传感器,两个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吸收塔内不同的高度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内的浆液液位高度为3

3.5m。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江黎富彬李勇王纬颜家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电珙县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