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48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医疗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减小腋下受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腋窝造成压迫,导致腋窝局部皮肤损伤和神经麻痹,包括主体管、脚垫、握把、腋下支撑和臂托支撑,所述主体管下端固定连接有脚垫,所述主体管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臂托支撑包括套筒、固定件、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固定片和支持件,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主体管通过第三安装孔穿过套筒,所述套筒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主体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腋下支撑,所述脚垫包括底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腋下拐杖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是一种新型腋下拐杖。

技术介绍

[0002]拐杖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分手杖、肘杖和腋杖,其中手杖主要用于轻度需要,例如老年人或登山者,手杖不属于残疾人用品,肘杖属于中度下肢残疾人用品。腋拐杖是下肢重度残疾者(病残伤残等)的必需品,多数下肢残疾人不得不终身使用腋杖。腋下拐和肘拐都是辅助老年人或残疾行动不便者行走、辅助康复的器械。传统的腋下拐一是由主体管、脚垫、握把、腋下支撑组成,使用时受力大部分在腋下,长时间使用会对腋窝造成压迫,导致腋窝局部皮肤损伤、神经麻痹;肘拐虽然不会造成腋窝压迫,但不能把人撑起来,只能减轻脚着地的力度。
[0003]公开号为CN11165844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包括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下方的防滑机构、设置在连接板上方的缓冲机构、设置在缓冲机构上方的伸缩机构、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方的可调节腋托机构,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防滑机构始终与地面贴合,有效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提高安全性、可调节腋托机构可根据使用者自身需求进行调节,避免因腋托过大或过小对腋下皮肤骨骼造成二次损伤,且气囊的设置增大了使用者舒适感。
[0004]该专利中虽然存在部分的解决方案,但是其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腋下拐杖,最大程度减小腋下受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腋窝造成压迫,导致腋窝局部皮肤损伤和神经麻痹。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包括主体管、脚垫、握把、腋下支撑和臂托支撑,所述主体管下端固定连接有脚垫,所述主体管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臂托支撑包括套筒、固定件、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固定片和支持件,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主体管通过第三安装孔穿过套筒,所述套筒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主体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腋下支撑。
[0008]进一步地,所述脚垫包括底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主体管下端相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腋下支撑包括弧形支撑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弧形支撑底面,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面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主体管上端相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侧面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件内,所述第三连接杆侧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
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为L形,所述第四连接杆长段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所述支持件底面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第三螺栓孔相对应,所述第四连接杆长段上套有连接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持件顶面设有弧形凹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杆短段上活动连接有握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主体管上设置臂托支撑,可以最大程度减小腋下受力,避免长时间使用会对腋窝造成压迫,导致腋窝局部皮肤损伤和神经麻痹,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调整臂托支撑的位置,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在支持件顶面设置弧形凹槽,使得支持件更加贴合使用者的手臂,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固定件侧面设置第一螺栓孔和固定片上设置第二螺栓孔,使得臂托支撑可以快拆快换,简单方便的拆开每个部件,便于臂托支撑的维修与更换,通过将握把活动连接在第四连接杆短段上,可以有效的减小使用者在使用时手掌的压力,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对手掌的磨损,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将脚垫底面设为粗糙面,增加脚垫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时造成脚垫打滑,从而造成对使用者的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脚垫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腋下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臂托支撑结构仰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臂托支撑结构俯视图。
[0021]图中:1、主体管;101、第一通孔;2、脚垫;201、第一安装孔;202、底座;203、第一连接杆;3、握把;4、腋下支撑;401、弧形支撑;402、第二连接杆;403、第二安装孔;5、臂托支撑;6、套筒;601、第三安装孔;602、第二通孔;7、固定件;701、第一螺栓孔;8、第三连接杆;9、第四连接杆;10、固定片;1001、第二螺栓孔;11、支持件;1101、弧形凹槽;1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6所示,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包括主体管1、脚垫2、握把3、腋下支撑4和臂托支撑5,主体管1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01;
[0023]如图3所示,脚垫2包括底座202和第一连接杆203,第一连接杆203固定连接在底座202顶面,第一连接杆203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201,第一安装孔201与主体管1下端相配合,脚垫2底面为粗糙面;
[0024]如图4所示,腋下支撑4包括弧形支撑401和第二连接杆402,第二连接杆402固定连接在弧形支撑401底面,第二连接杆402底面设有第二安装孔403,第二安装孔403与主体管1上端相配合;
[0025]如图5和图6所示,臂托支撑5包括套筒6、固定件7、第三连接杆8、第四连接杆9、固
定片10和支持件11,套筒6内设有第三安装孔601,主体管1通过第三安装孔601穿过套筒6,套筒6侧面设有第二通孔602,第二通孔602与第一通孔101相对应,插入销轴即可将套筒6固定在主体管1上,套筒6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件7,固定件7侧面设有第一螺栓孔701,第三连接杆8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件7内,通过螺栓即可将第三连接杆8固定在固定件7内,第三连接杆8侧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9,第四连接杆9为L形,第四连接杆9长段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10,固定片10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1001,支持件11底面设有第三螺栓孔,第二螺栓孔1001与第三螺栓孔相对应,通过螺栓即可将支持件11固定在固定片10上,支持件11顶面设有弧形凹槽1101,弧形凹槽1101更加贴合手臂曲线,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第四连接杆9长段上套有连接件12,第四连接杆9短段上活动连接有握把3。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首先将腋下支撑4安装在主体管1上端,通过销轴将臂托支撑5固定在主体管1上,可以根据使用者实际情况调整臂托支撑5的位置,将脚垫2安装在主体管1下端,组装完成后,将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包括主体管(1)、脚垫(2)、握把(3)、腋下支撑(4)和臂托支撑(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管(1)下端固定连接有脚垫(2),所述主体管(1)侧面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01),所述臂托支撑(5)包括套筒(6)、固定件(7)、第三连接杆(8)、第四连接杆(9)、固定片(10)和支持件(11),所述套筒(6)内设有第三安装孔(601),所述主体管(1)通过第三安装孔(601)穿过套筒(6),所述套筒(6)侧面设有第二通孔(602),所述第二通孔(602)与第一通孔(101)相对应,所述主体管(1)上端固定连接有腋下支撑(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2)包括底座(202)和第一连接杆(203),所述第一连接杆(203)固定连接在底座(202)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杆(203)顶面设有第一安装孔(201),所述第一安装孔(201)与主体管(1)下端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腋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腋下支撑(4)包括弧形支撑(40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长春易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锐世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