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在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偏重于机构本身的信息化管理,而忽略了就诊人员的主观就诊体验,且系统与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低下,例如对于候诊人员的就诊通知,现有的医疗服务机构一般是通过人工叫号或者LED展示屏显示候诊人员姓名的形式,而往往就诊人员由于不清楚医院各科室位置距离,或不清楚各科室实时候诊人数等原因,无法合理规划就诊行程,常常出现就诊人员在某个候诊人数很多的科室外排队很久,而其他科室外却没有人的情况,排队效率低下,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影响就诊人员的就诊体验,以及同时造成医疗人力或物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就诊人员无法合理规划就诊行程、就诊体验差的问题。 />[0004]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科室信息,所述科室信息包括各科室平均单次完成就诊时间、各科室的转移矩阵、各科室之间的距离矩阵、以及各科室实时候诊人数,其中,i、j表示科室编号,i=1,2,
…
,N,j=1,2,
…
,N,N表示科室数量,t表示时刻t,表示在科室i结束就诊后转移至科室j的可能性,表示科室i到科室j之间的距离;初始化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强度以及蚁群;采用所述蚁群算法确定最优路径,将所确定的最优路径作为就诊人员总耗时最少的科室排序,实现导诊,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各科室平均单次完成就诊时间、各科室之间的距离矩阵、以及各科室实时候诊人数,确定所述蚁群中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根据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信息素强度以及各科室的转移矩阵,确定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概率;根据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概率,采用轮盘赌方法确定各蚂蚁完成到达所有科室的路径;根据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确定各蚂蚁完成到达所有科室的总耗时;以总耗时最小为优化目标,从所述各蚂蚁完成到达所有科室的路径中确定最优路径;在确定所述最优路径后,更新所述信息素强度;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结束条件,若是,将所确定的最优路径作为就诊人员总耗时最少的科室排序,实现导诊;若否,继续采用所述信息素强度更新后的所述蚁群算法确定所述最优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科室平均单次完成就诊时间、各科室之间的距离矩阵、以及各科室实时候诊人数,确定所述蚁群中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具体包括:采用以下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蚁群中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信息素强度以及各科室的转移矩阵,确定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概率,具体包括:
采用以下计算公式确定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概率:其中,表示t时刻蚁群中蚂蚁k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概率,k=1,2,
……
,M,M表示蚂蚁数量,表示t时刻科室j的信息素强度,表示蚁群中蚂蚁k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表示蚁群中蚂蚁k尚未到达的科室集合,随着算法的进行,集合不断变小,直到为空,为信息素的重要程序因子,为科室之间转移期望程度的重要程度因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蚂蚁从科室i到科室j的转移期望程度,确定各蚂蚁完成到达所有科室的总耗时,具体包括:采用以下计算公式确定所述各蚂蚁完成到达所有科室的总耗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导诊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总耗时最小为优化目标,从所述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山驰,沈凯彬,丁双安,
申请(专利权)人: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